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买不买
——大客户采购的需求确认

对于任何采购项目,客户首先要决定的当然是要不要采购,也就是要不要做这个项目,如果要做,项目目标是什么。通俗一点说,就是从未采购过同类产品/方案的客户要决定是否采购,已经有过类似采购的客户要决定是否升级和更换供应商。

在这个阶段,客户会做出三个判断:

第一个是,我们有问题吗?有问题才会有需求。问题是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它可能源于现在使用的产品表现不令人满意,或者无法满足企业今后发展的需要,也可能是与供应商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第二个是,问题是否严重到需要花成本解决,要花多大成本?客户愿意支付的成本取决于它们对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程度。有时候,客户的需求是明确的,它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采购何种产品。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客户并不清楚自己面临的问题,或者虽然清楚自己的问题和目标,但是,不清楚要花多少成本来解决,心理预期可能远远低于销售的预期。这时候,销售人员就需要帮助客户对现状进行剖析,让客户看到解决方案的潜在价值,从而使他们减少对成本的担忧,选择我们所建议的建设方向。

第三个是,现在是解决问题的时机吗?即便客户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未必会马上着手解决。一方面,客户的资源(预算)是有限的,需要按问题的轻重缓急和内部平衡来确定资源的分配次序,很多大项目会分期,一期做什么达到什么效果,二期做什么达到什么效果,就是基于这个考虑。另一方面,客户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来决定何时启动和完成项目,比如项目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完成,在某个关键的时间点不适合大张旗鼓地做项目。

一、需求确认阶段的销售策略

当客户处在采购流程的第一阶段时,销售人员需要做两件事:一是评估眼前的销售机会;二是发现和引导需求。

二、评估商机

并不是所有销售机会都值得销售人员去全力争取,销售人员需要在接触初期就对客户做出一个基本评估,以确认自己投入多大的精力。销售人员主要需要评估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值得赢吗?就是这张单子我打还是不打?需要评估此单的收益和成本。销售人员常犯的错误是,只要看到销售机会就投入精力,认为“一个都不能少”,这往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分散,也会为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失败,影响士气。正确的做法是,在初期对商机做出评估,制定目标(想要拿下全部业务还是分一块就好,是志在必得还是装装样子),并据此投入相应的资源和精力。

二是可能赢吗?就是这张单子我要怎么打?需要考虑竞争态势,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

三、挖掘需求

从销售进入一个单子的时机来看,可能面临着三种可能:

第一种:客户已经决定要买谁的了,但是还没招标、没签约;第二种:客户已经想好了要买什么,但是还没决定要买谁的,或者是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和预算,但是要买什么还没想好;第三种,客户还没决定要不要买,可能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意向,但是没下定决心。

第一种情况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这种情况下,客户的需求已经很明确了,没啥可挖的,除非客户内部的政治结构突然发生变化(比如突然有高层变动,或者你有非常强的外围关系协助),你才可能有机会。当然,作为销售还是可以去做工作试图改变需求,但是,已经落后太多了,想要拿到单子很难。

第二种情况下,客户的需求可能已经比较明确了,对简单一些的项目,已经决定要买某类产品或是服务,或者决定了要换掉原有的供应商。对复杂一些的项目,已经有了明确的立项或是明确的预算。这个明确需求可能是客户自己想明白的,比如,我是一家医院的消化科主任,随着门诊量和手术量的增加,需要采购一批内镜;再比如,我是一家工厂的采购,某个元器件的供应商无法保证货期,我决定换掉它。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已经做出了立项决定,但是还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还有一种情况是,客户的这个需求已经受到了竞争对手的一些影响,比如,客户现有的项目预算是按对手的某个机型上报的。当然,也有可能客户的采购意愿已经很明确了,但是买什么还没想好,比如,我们就经常会遇到客户有费用,要做提高销售能力的培训,但是到底怎么做并没有清晰的计划,要广发“英雄帖”跟几家培训公司都聊聊,聊完之后,费用有可能追加,有可能减少,甚至有可能把原定的项目取消了过半年再说。

在这种情况下,比较狭义的挖掘需求(即推动客户决定采购)的动作并不多,在以往的培训班上,就有一定比例的销售人员表示:我们这个行业,客户有需求自然就会来询价,没有需求你再怎么说他也不会买。

此时,销售要做两件事,首先,至少要做到了解需求。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了解业务需求,即此次项目对于客户方的组织利益是什么,比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二是了解个人需求,即此次项目中客户参与采购决策的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是什么,比如树立权威、获得赏识和晋升机会等等。

很多时候,销售会把了解需求理解成了解客户要什么产品(参数/价格),这个理解是片面的,需要了解的是客户的问题和目标。在销售领域里有一句名言“从来没有任何人购买任何产品”,意思就是客户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能给他带来的改变,帮助他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营销学的经典教材里是这样描述的“客户不是要买钻头,而是要买墙上的那个洞”)。

再深一步,销售需要了解的是需求是谁提的,是为了解决谁的问题。虽然我们经常讲客户需求,但是大客户销售人员必须清楚,采购决策不是客户做出的,而是客户里面的某些人做出的。

举个例子,你是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有一天,一家客户找到你,说要更换主办行,原因是他们刚刚换了办公地点,你们的网点太少,离得太远了,有些业务处理起来不方便(这是好几年前培训中遇到的真实案例,以现在的办公条件而言,物理距离可能已经不是问题了),你怎么办?你告诉他其实现在需要跑网点办理的业务不多,每个月(或每两周)去一次就行,每次提前通知你,你开车来接就可以,很方便?

大错特错。你需要考虑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个要求?这个要求是谁提出来的?经常跑网点的是下面的会计和出纳,网点离得远对他们来说可能确实不方便,但是这个级别的人根本没有权力来决定是否更换主办行,甚至他们可能没有胆子在公司抱怨网点太远不方便。(财务经理一句话就可以回怼他们:“你们的工作就是干这个的。”)那么,更换主办行是谁的意思?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再举个例子,上个月你带着公司的技术专家和某客户的技术部门做了交流,交流得非常愉快,对方的总工对你们的方案很认可,之后,开始着手进行测试。这个月,客户突然对你提了一个新的技术要求,糟糕的是这项新技术你比不上竞争对手,加进去会大大抬高你的产品配置和价格。所以,你准备怎么办?去说服客户这项技术没有必要,还是去向公司申请特价?

都不对。你需要考虑的同样是:为什么会有这个要求?谁提出来的?是下面的工程师出于学习新技术的目的擅自加进去的?是总工想要进行新技术的尝试?是有你不知道的大佬更支持对手所以给你挖了个坑?

各位读者,我们希望你在读到这里时,联系自己正在打的单子想一想,你确实了解客户需求,还是只是知道了一些经办人员对你提的要求。

在了解需求的基础上,销售人员需要再进一步:引导需求。也就是销售人员需要告诉客户,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他应该买什么。很多时候,客户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目标的紧迫性,认为发起一个项目已经势在必行,但是建设方向还没有想得太明白。

“顾问式销售”和“解决方案销售”一类的名词在大客户销售领域里已经流行很多年了,要想做“顾问”,你得比客户更明白怎么做才能帮他实现目标,而不是客户说什么你就听什么。引导需求是一个通过自身的专业去推动客户转变原有想法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销售需要能发现客户发现不了的问题,给出客户没有考虑到而且凭客户自身难以考虑到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销售得比客户更懂客户的业务,或者,比客户更懂你的产品怎么帮助他改善他的业务指标。前者很难,只有顶尖的业务专家才能做到,后者应该是所有销售都必须做到的。

还有一种情况,客户还没想好这事要不要做,此时,销售的主要工作是挖掘需求。

我们引用雷克汉姆模型来说明这个问题,如图3-1所示。

这是一架天平,左边是“买”,砝码是“价值”,也就是客户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越严重,目标越诱人,就越倾向于买;右边是“不买”,砝码是“价格”,客户认为成本太高、时机不合适,就越倾向于不买。客户做出采购与否的决定取决于两边砝码的角力。销售要做的就是让客户意识到,现在的问题不解决会有大麻烦,或者,让客户看到,原来这件事情做了会有这么大的收益,从而促使客户决定采购。当然,降价也可以增加客户的采购意愿,有的公司就使用低价策略来打开市场。但是不要忘记,我们在第二章就说过,赢率、利润率、客户关系健康度这三个指标都是大客户销售要追求的,如果一味卖低价,就不需要销售了,有个接线员就够了,把销售队伍的人力成本降下来还可以卖更低的价格呢。

图3-1 雷克汉姆模型

同样,挖掘需求分业务需求和个人需求两部分,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我们用一个比较简单的场景来举例子:你是某芯片厂家的销售,要向某连锁网吧推荐你的新产品,但是网吧的网管和老板都觉得这批机器刚刚使用一年多,不换也没问题,而且你的产品和友商相比太贵了,不想用。针对这两个人,你挖掘需求的动作是不同的,比如,你需要告诉老板附近新开的两家网吧都配了高端的机器,吸引了大量的客流,对本网吧形成了威胁,如果迟迟不更新设备会导致客户的大幅减少;需要告诉网管现有机器功耗比较高,会因为温度过高使主板经常出故障,机器无法正常使用,网管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维修,老板还会因此而有意见。这才是一个销售应有的行为,而不是一听客户觉得贵就抛特价,在网吧老板没有意识到购买新产品的重要性之前,你把价格降成什么样他都会觉得贵。

在需求确认阶段,销售人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在没有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之前,就忙着进行下一步动作,比如给方案。这样做的坏处有几个:

一是增加成本,在希望渺茫的机会或线索上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二是泄露机密,很有可能在没有摸清客户内部关系的情况下,向竞争对手的内线泄露了自己的机密。

三是丧失信任,在需求没有确认的情况下,你给出的方案往往是不匹配的,忙乎了半天客户说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并会因此对你产生不信任,丧失了进一步接触的机会。

销售人员越早帮助客户确定需求,就越容易取得客户的支持,并在此后的招标中占得优势。同时,由于大订单采购金额巨大,通常客户会在年初或是上一年度就确认了需求(有些大的政府项目连可研工作都会跨年),并规划了相应的采购预算。这就要求销售人员尽早下手,帮助客户界定需求,做出采购立项的决定和确定采购预算。因此,我们往往会看到,优秀的销售人员实施的单子大都是上一年度打下来的,而到了第四季度,他们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向为下一年度打基础。

如果销售人员始终无法让客户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那他们能做的就只有等待,等着客户自己发现问题。而当客户明确了自己的需求,确定了采购预算,并正式立项后,需求确认阶段也就结束了,接下来客户该挑选供应商了。 Rxo6h369GC4i61lrUqaHFQKKQoy0+8nby/xCOs5CnK/kGogiDoML5q5TjewLAbS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