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刑法的根据

我国《刑法》第1条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这一规定明确了我国刑法的根据,包括宪法根据和实践根据。现分述如下:

一、刑法的宪法根据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刑法制定具有制约性,是刑法的法源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的是我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根本性的问题。而各个部门法律则是从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手段,为保障和实施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和各项基本原则服务的。因此,宪法是我国其他一切法律的立法根据,当然也是刑法的立法根据。我国刑法以宪法为其立法根据,就必须在自己的领域内具体贯彻宪法的规定,刑法的规定及其解释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便没有法律效力。刑法的有关具体规定都是以宪法为依据的,并且通过惩治各种犯罪行为,保障宪法的正确实施。例如,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我们可以看出,刑法的这一规定是以宪法规定为根据制定的,是宪法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

二、刑法的实践根据

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情况,是我国制定刑法的实践根据。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国刑事立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按照这一思想,制定刑法的时候,应当认真地总结我国长期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立法过程中,我国刑法借鉴、吸取了中外刑事立法的经验,并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我国的刑法成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从刑法规定的内容来看,对于我国多年来同犯罪作斗争行之有效的、成熟的经验以及我国独创的制度,刑法都作了规定,例如管制、死缓、减刑、自首等。事实说明,现实生活决定法律的废、改、立,法律只有立足于客观实际,才有生命力,刑法也不例外。 ByqC9yrNGkCcV5cQ2lyqXt/zqV0HnTUWDfAx37pQ4O5bwe5k6jg2JBTj7XEXjU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