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1 子模型构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重心从保持高速增长向重视发展质量转变。为保障上述转型过程平稳进行,需要借助战略产业的关键带动作用,通过对战略产业的准确选择及合理引导,实现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和增长动力的平稳转换。然而,已有研究关于战略产业选择的讨论,要么是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国外实践的借鉴,缺乏较为系统的分析框架,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逻辑严谨的选择标准,以指导战略产业的相关政策实践;要么仅仅从某一特定产业孤立地看问题,来确定战略产业的选择标准,而忽视该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导致研究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技术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进出口规模及依存度等常被选为判断某一产业是否具备战略地位的指标,然而,研发投入大、创新成果多、进出口规模大、进出口依存度高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产业的重要性程度,但考虑的仅仅是该产业自身的规模或成效,而缺乏对该产业对相关产业带动效果的评估。比如,某些产业研发投入确实比较大,但其创新成果如果只能用于本产业的生产过程、而对于其他产业没有大多的转化和借鉴价值;而另外一些产业虽然自身研发投入不是很大,但却能够与诸多产业发生技术层面的协同,产生很强的溢出效应,此时,仅仅通过测算某一特定产业的研发投入水平来判断其是否属于战略产业,结论就可能有失偏颇。有鉴于此,子模型一将以产业关联理论为基础,基于产业链的视角,深入探讨战略产业发挥其溢出与带动作用的底层机制,来构筑战略产业选择模型。

本研究将选取国民经济中的代表性产业,分别从技术和贸易两个维度切入,计算出其科技投入、专利成果和进出口贸易的溢出能力指标。针对每个指标维度,识别出具有较强战略带动能力的产业:一方面,将多次筛选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另一方面,与国家所推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录进行对比验证,从多个维度对战略产业进行识别和评价,从而增强战略产业选择模型结果的稳健性。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技术能力的外溢始终是产业间相互带动和影响作用的核心驱动要素之一。一些学者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随着处于高梯度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步完成调整,创新领先产业的技术溢出会促使产业在空间和规模上拓展,通过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其他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这一过程中,具备技术创新主导作用的产业对于梯度转移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合理选择战略产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鼓励,能够有效地盘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局面、提升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加以衡量: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技术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企业的创新绩效和能力。包括人力、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的要素会对技术的创新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借鉴陈劲和陈钰芬等关于科技创新绩效衡量指标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在测量某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方面,选取了科技创新投入和专利数量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交叉验证 。对于科技创新投入而言,衡量的是某产业在特定年度整体的研发资金投入水平,体现了该产业在资金投入层面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是影响科技创新绩效水平的关键前置变量。对于专利数量而言,反映的是某产业在特定年度中实际申请的有效专利的数量,是科技创新成果的直接体现。当然,科技创新投入和专利数量这两个衡量标准也有不足之处。前者的不足是,科技创新投入与实际的创新成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受到各产业科技创新效率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期。后者的不足是,并非所有的科技创新成果都能反映到专利申请的层面上,有些成果出于保密的需要未必申请专利,有些成果对企业价值巨大但却不适合申请专利,因而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同时考虑科技创新投入和专利数量两个方面,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克服单一指标所带来的局限性。

从贸易的角度来看,一些学者也从进出口的视角对产业间带动作用进行了研究,例如,方希桦等探究了进出口贸易在外来企业溢出效应过程中所发挥的传导机制,并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上述机制对于国内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也有一些学者将进出口贸易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展开研究,例如,王英和刘思峰对外国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出口额和进口额四个维度溢出的海外研发资本存量进行了测量,同时,基于国际科技研发溢出的回归模型,对上述各渠道外溢效应对国内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展开了研究,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所带来的外溢效应对国内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对国内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外溢效应则不明显 。本研究借鉴上述思路,将外溢效应的研究领域进一步迁移到国内不同产业之间,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分别进行计算,来探究二者在产业间溢出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同程度的作用。

在数据来源方面,本研究用于计算产业间距离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制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本研究基于此进行计算,得出各产业链位置数据表;各产业科技投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披露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表;各产业进出口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披露的各年度全国各产业进出口统计数据库;用于计算产业年度专利申请数量的数据来自对专利技术网站进行的数据爬取所建立的上市公司注册专利数据库。

4.1.1 科技投入的产业溢出能力指标

本研究所建立的对科技投入的产业间溢出能力测算方法如式(4-1)、式(4-2)、式(4-3)所示,其中,i与k分别表示产业i与产业k,n为产业总数量,Inest i表示i产业的年度科技投入,DMi表示i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位置指数,DMk表示k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位置指数。TSII(i)表示的是i产业科技投入向上下游全产业的溢出能力,其具体内涵为:(Invest i/|DMi-DMk|)体现了i产业科技投入对k产业的溢出能力,将产业间位置差额(产业间绝对距离)作为分母,能够体现出i产业科技投入对于距离较近的产业具有更大的影响能力,而对于距离较远的产业则影响力减弱。进一步地,将上述跨产业间距离的溢出能力进行不同产业间的加权平均,则反映了i产业科技投入对于全产业链中任何一个产业的平均溢出能力。公式中的分母部分是指将各产业科技投入的溢出能力取平均值,进而计算出每个产业溢出能力较各产业平均水平的相对倍数,使得结果指标更加直观。类似的,USII(i)表示i产业科技投入向上游产业的溢出能力,DSII(i)表示i产业科技投入向下游产业的溢出能力。

本研究的各产业科技投入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披露的2015-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表,并将其中的产业分类与《中国投入产出表》中产业分类进行统一,均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作为产业划分标准。由于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表仅包含科研活动相对密集的40个产业,并未涵盖国民经济中的所有产业,同时,为了与《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产业标准保持一致。本研究将这40个产业合并为投入产出表中的24个产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品;金属矿采选产品;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产品;煤炭采选产品;仪器仪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化学产品;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通用设备;金属制品;纺织品;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电气机械和器材;水的生产和供应;非金属矿物制品;燃气生产和供应;木材加工品和家具;专用设备;食品和烟草;交通运输设备;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本研究依次基于上述公式,对于这24个产业的TSII、USII、DSII及三者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4.1.2 专利成果的产业溢出能力指标

与科技投入溢出能力测算公式类似,在式(4-4)、式(4-5)、式(4-6)中,Patent i表示i产业的专利成果数量,TSPi表示i产业专利成果向上下游全产业的溢出能力,(Patent i/|DMi-DMk|)体现了i产业专利成果对k产业的溢出能力。公式中的分母部分是指将各产业专利成果的溢出能力取平均值,进而计算出每个产业溢出能力较各产业平均水平的相对倍数。USP(i)表示i产业专利成果向上游产业的溢出能力,DSP(i)表示i产业专利成果向下游产业的溢出能力。

与科技投入部分的计算保持一致,对于专利成果的溢出能力指标,本研究同样选取了上述24个代表性产业2015-201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这24个产业的TSP、USP、DSP及三者的平均值。

4.1.3 出口贸易的产业溢出能力指标

在式(4-7)、式(4-8)、式(4-9)中,Export i表示i产业的出口贸易额,TSE(i)表示i产业出口贸易向上下游全产业的溢出能力,(Export i/|DMi-DMk|)体现了i产业出口贸易对k产业的溢出能力。公式中的分母部分是指将各产业出口贸易的溢出能力取平均值,进而计算出每个产业溢出能力较各产业平均水平的相对倍数。USE(i)表示i产业出口贸易向上游产业的溢出能力,DSE(i)表示i产业出口贸易向下游产业的溢出能力。

对于出口贸易的溢出能力指标,限于数据可得性,本研究选取了15个代表性产业对其2015-2017年出口贸易的溢出能力进行计算,包括: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产品;仪器仪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化学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纺织品;其他制造产品;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非金属矿物制品;木材加工品和家具;食品和烟草;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本研究依次基于上述公式,对于这15个产业的TSE、USE、DSE及三者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4.1.4 进口贸易的产业溢出能力指标

在式(4-10)、式(4-11)、式(4-12)中,Import i表示i产业的进口贸易额,TSIM(i)表示i产业进口贸易向上下游全产业的溢出能力,(Import i/|DMi-DMk|)体现了i产业进口贸易对k产业的溢出能力。公式中的分母部分是指将各产业进口贸易的溢出能力取平均值,进而计算出每个产业溢出能力较各产业平均水平的相对倍数。USIM(i)表示i产业进口贸易向上游产业的溢出能力,DSIM(i)表示i产业进口贸易向下游产业的溢出能力。

与出口贸易相同,对于进口贸易的溢出能力指标,本研究依然选取了上述15个代表性产业2015-201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这15个产业的TSIM、USIM、DSIM及三者的平均值。 PswHKTy+gjtwjb2NNQYu6wjlaCRTH2IcxJYgqg7MWuHirCON99qK6b90xUp8ic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