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进入地狱,失去天真

写到这里,有人会说:你讲的这些东西,一旦成为技巧,岂不是又陷入怪圈了?若将那些真情告白理解成策略性行动,难道不是一种更精致的虚伪?

在逻辑上,我无法给出否定的答案,这是个死局。如果我们一定要用眼睛直视理性之光,就难免失去天真。

这正是萨特留给我们的悲观命题。房间里的三个鬼魂,其实对应着你、我、他。如果作为对象的“你”和“他”不存在,“我”便无从谈起;我若总是用理性的判断来打量对方,用犀利的目光来凝视对方,我作为对方的对方,终将承受对方所承受的一切。这人间地狱,本来无一物,你我共谋之。

好消息是,这个地狱是有出口的,这是萨特在剧中为我们明示的线索。《禁闭》中有这样一幕:男主角不堪忍受他人目光的折磨,想要逃出这个房间。

加尔散:(不停地使劲敲门)开门!开开门!我一切都接受了:夹腿棍、钳子、熔铅、夹子、绞具,所有的火刑,所有撕裂人体的酷刑,我真的愿意受这些苦。我宁可遍体鳞伤,宁可给鞭子抽,被硫酸浇,也不愿使脑袋受折磨。这痛苦的幽灵,它从你身边轻轻擦过,它抚摩你,可是从来不使你感到很痛。(抓住门环,摇)你们开不开?(门突然打开,他差一点儿跌倒)啊!

(静场很久)

伊内丝:怎么样,加尔散?走吧。

加尔散:(慢慢地)我在想,为什么这门打开了。

伊内丝:您还等什么?走呀,快走呀!

加尔散:我不走了。

伊内丝:那你呢?艾丝黛尔?(艾丝黛尔不动)怎么样?哪个要出去呢?三个人中间,究竟哪一个要出去?道路是畅通无阻的,谁在拖住我们?哈,这真好笑死了!我们是难分难舍的。

门开了,却没有一个人 选择 走出去,男主角意识到他需要他人的目光来维持自己的存在感。这里的关键词是“选择”。

存在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人是自为的存在——自己选择,自己创造,自己成为。我们永远不会“是”什么,而总在“成为着”什么。因此,你必须去选择,并对其负责。人永远可以选择,不去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解开死局的唯一方法,是“主动选择”。

我们必须主动选择去相信、去假设这个世界不乏真诚之人,至少和你以为的坏人一样多,当他们说出“我纠结了半天,觉得自己情商不高”时,他们不是在玩弄技巧,而是在伸出手向你示意:“走,咱们离开这个房间。”

如果有人把这番话理解成心灵鸡汤,那么只能说明他对汤的营养一无所知。必须基于这一层认识,本章所有内容才能融贯起来——我们讲了三种权力关系下三种打破预期、顺应张力的方式,但它们仍然只是方法论,我们要追问的是: 使我们得出这 些方法论背后的沟通观,以及支撑着这种沟通观的基本假设是 什么?

回顾一下前面的例子。主动握手的权力者、出人意料的赞美者、冒犯自己的求助者,他们都通过某些话语、行动打破了预期,发出了一个信号。准确地说,是通过某些话语、行动发出这个信号,从而打破了预期,这个信号是“我选择尊重你”。

“我选择尊重你”打破了的预期,叫“我应该尊重你”。“我应该尊重你”,本质是“对象迫于形势”不得不尊重;而“我选择尊重你”,就成了“主体基于意愿”选择去尊重。

一言蔽之:通过我的“选择”,我在你眼中成了主动的“人”,一个有尊严的主体;被有尊严的主体尊重,而非被另一个人当成预期中的对象去应对,才能真正顺应你的欲望,让你也成为真正的主体。如此,人与人的互为主体性得到实现。

这是相互尊重的终极本质,也是走出地狱的唯一方法。

我们最终要做的,只是把概念图中的对象变成主体2,说来也平常,无非是把人当人看。 RqnDe4DjqvUpAKE9B+bWLrnJWC954OwTSUIuEIM8t06DrvbUJBMmDPZH7luTx1K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