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破解这种局面呢?我们需要把友善和冒犯的位置调换一下,从“策略性友善,无意识冒犯”变为“策略性冒犯,无意识友善”。
去看看那些优秀的沟通教材里给出的案例,你会发现,大多数打动人心的对话都符合这个条件,它们都是“看似冒犯,实际上却体现了真诚和善意的话”。
比如这样的句子:
“我下面的话肯定会让你不舒服,所以我纠结了半天,但还是得和你说。”
“我有件事想和你聊,又担心聊得不好会伤害我们之间的感情,你也知道我是个情商不高的人。”
很奇怪,听到这样的话你反而觉得很舒服,认为说话人明明情商超级高啊。关键点来了, 这里的冒犯,是朝向说话人自己的。 冒犯朝向自己,善意就对准了他人。
英国作家尼尔·盖曼曾说保持坦诚是写出好作品的关键因素,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他多交代了一句:那是一种超出自己舒适程度的坦诚。
让你自己不舒服的真诚,才是真诚的真诚。 身体比大脑诚实得多,一旦展现出这种真诚,说话人将会在基本情绪层面重塑整个语境,受话人会在“体感”的意义上体会到这种变化。对此,《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这本书提供的案例堪称经典。
一位谈判学员和妻子在路边等车位,好不容易轮到他,却被前车强行加塞,这位学员非常气愤,想上前理论。妻子见前车里坐着两位彪形大汉,劝他不要找麻烦,但他还是敲下了人家的车窗,一句话说完,两位大汉心平气和地让出了车位,他说道:
“您可能没看到我一直在等这个车位。但我确实已在这儿等了很久。您能让我停进这个车位吗?”学员朝妻子的方向指了一下。“
我不想在我妻子面前显得很无能
,”他说,“您做主吧,不过无论您做什么,我都非常感激。”
你能发现学员的话里有很多技巧:不加判断地陈述事实,准确地提出请求,给予对方选择权,等等。这些技巧都很重要,但唯有下面这句话的影响是生理级的——“我不想在我妻子面前显得很无能”。能坦诚地说出这句话,便不再需要其他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