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不良反应的药就不安全吗?

说起药物的安全性,大家一定会联想起咱们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是药三分毒。没错,只要是药,就有副作用,准确地说是不良反应,说严重点儿就是毒性。虽然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治病”,但在极少的时候也能“致命”。疗效再好的药如果不良反应很多而且难以预判,就不安全,也没人敢用。因此,“好药”必须是安全的药,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且可以预判、可以控制。咱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大约15年前,美国默沙东公司碰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官司。美国得克萨斯州地方法院开庭审理全美首起“万络”(罗非昔布)人身伤害诉讼案。一名患者服用了默沙东公司生产的镇痛药“万络”,半年后突发心脏病而猝死,患者遗孀因此将这个世界制药业巨头告上法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默沙东公司针对阿司匹林等镇痛药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不良反应,研发了全球首类依据特异性抑制剂理论的新型镇痛药。该药在上市之初,获得全球医药市场的一片叫好声,这种叫“万络”的新药被誉为“超级阿司匹林”,在全球82个国家获准,一年给默沙东公司带来25亿美元的收入。我国也在2001年批准该药上市。

但不幸的是,没过多久,世界各地不断出现该药造成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报道。而默沙东公司自己掏钱做的一项实验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个实验原本是为了增加万络的适应证,以便扩大市场,没想到实验结果证明该药造成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比例是安慰剂的3倍!

在这样的“内外夹攻”之下,默沙东公司无法应对,于是主动宣布将万络撤市。在上面那个案子中默沙东公司赔了2.53亿美元,专家估计万络造成的所有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可能导致默沙东公司承受180亿美元的巨额诉讼赔偿!

除了这个不良反应事件,你或许还听说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反应停”(沙利度胺)事件。当时服用反应停的怀孕妇女产下的婴儿很多患有海豹肢症,很像海豹的形态,所以又叫“海豹儿”。

大约10年前,我参加新加坡药学年会,曾见过一位成年的“海豹儿”。当时我们国内参会的一行人刚刚走进会议大厅,正不知所措地准备找座位,这时款款走来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士,个子不高,皮肤白皙,热情地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我注意到她身着一件十分合体的绸制衬衫,但两袖空空!这位女士把我们指引到了座位附近,我一边说着“谢谢”一边伸出手,但突然意识到什么,又马上把手缩回。稍后我向新加坡同行问起此事,得知这位女士正是当年反应停事件的“海豹儿”受害者。正因为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伤害,她成为新加坡药学会的志愿者,经常参加学会活动,免费为药学会提供服务。这位风姿绰约、“两袖清风”的女士让我肃然起敬,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海豹儿”用药安全事故发生之后,人类开始对药物安全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人们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现实中的答案很多,当时欧洲对药品上市的监管不严也许是最重要的原因。不过我们知道,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的自然属性。但问题来了,药物为什么会有不良反应?

为帮助大家理解药物不良反应,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知道打猎要用猎枪,而有种猎枪叫“霰弹枪”,一枪打出去,子弹会炸成很多个小钢珠,弹着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这样的子弹命中猎物的概率就大很多。咱们说的药物就像这种子弹。猎人瞄准的是猎物的胸部,可一枪打出去,猎物胸部中弹,腿也中弹,屁股也挨了一枪。这里猎物的胸部就好比是药物的“治疗作用”,而猎物的腿、屁股挨枪就像药物的“不良反应”。

比如阿托品这种药,根据受体学说,阿托品能抑制体内一个叫作乙酰胆碱的受体,从而解除胆囊因乙酰胆碱受体兴奋、痉挛引起的疼痛。可是乙酰胆碱在体内好多地方都有分布,皮肤、心脏、胆囊、唾液腺、眼睛……当医生给你注射阿托品后,你的胆囊不疼了,可你面色潮红、口干舌燥、什么东西也看不清了,过了好久才缓过劲儿来。后面这些症状就是阿托品的不良反应。因“霰弹枪”原理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称为药物副作用,一般来说,药物副作用是可以预知的。药物副作用还有红霉素造成的腹泻和胃肠道不适,吗啡造成的便秘和呼吸抑制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造成的消化性溃疡等。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抗肿瘤药副作用很大,会造成患者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脱发等,这也是因为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加区分地杀伤了人体正常细胞。这些都是药物作用机制本身可能对机体产生的副作用。中国有句老话,“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果事先从作用机理上了解了这些副作用,就容易做好预防,因此药物副作用一般都不严重,可以耐受或克服。

不过,还有一些药物不良反应不能用“霰弹枪”效应去解释,比如药物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和特异质反应 等,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较低或极低,但很难预测。如果说“霰弹枪”属于“明枪”,这些就属于“暗箭”了。

既然“明枪易躲”,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去“躲”呢?早在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将理想的药物想象为“魔术子弹”,这种药物可准确作用于患部而对健康组织无损害。但现实告诉我们,这种“魔术子弹”并不存在。

药物副作用的“霰弹枪”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药学对疾病的病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出现了更多“靶向性”更强的药物。比如新型抗肿瘤药物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等,都是新型“靶向制剂”。顾名思义,“靶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确制导”,我们把药物安装上这个“精确制导”系统,让药物“瞄准”并准确到达治疗“靶位”,这就会大大减小药物对其他组织细胞的伤害。“精确制导”的靶向药物提高了疗效,大大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但还不是理想中的“魔术子弹”。目前人类的药物研发能力和水平仍然有限,研发的大多数药物还是“霰弹枪”,就算是“精确制导”型的药物也还不能完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例如,伊马替尼和吉非替尼都有腹泻、皮疹等常见不良反应,严重的偶有血细胞降低、间质性肺炎和肝损伤等。

其实,我们也可以跳出药学的圈子去理解药物不良反应。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万物平衡、相互制约的系统。这个系统具有两重性,阴与阳、正与反、白天与黑夜、创造与破坏……还有孙悟空的金箍棒和紧箍咒,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紧箍咒制止他“犯上作乱”。你看,一切事物都是对立而统一的,一切“干预”都会被调节,调节的本质是生物世界两重性的相互作用,而药物的两重性就是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良反应是对人类使用药物的控制和警告。人类必须恰当地、正确地使用药物,才能控制和防止不良反应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药物的安全性,我们也许会坦然一些。 HEStuxag83SudNyq57JWJ/0DwhIOAiKJrU8C4NLFs+34NCtJ7OoAmHYlBUqsMfI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