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引导儿童追求优越感

我们已经看到,每个孩子都在为优越感而奋斗。父母或教育者必须做的是将这种努力引导到一个富有成效和有用的方向上去,并确保这种努力能带来心理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神经官能症和紊乱。

如何做到这一点?在追求卓越的努力中区分有用和无用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是,社会价值。我们很难想象任何一种成就、任何人们做过的有价值的东西会与社会没有任何联系。如果回想一下那些在我们看来非常宏伟的、崇高的和宝贵的伟大事迹,我们就会看到,这些事迹不仅对做出这些事的人有价值,而且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宝贵的。因此,我们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使儿童能够体会到社会感,或者说意识到自己与社会的联结感。

不理解社会感概念的儿童会成为问题儿童。所谓的问题儿童,就是他们对优越感的追求没有转向一个有用的方向。

的确,人们对于什么是对社会有用的存在着广泛的意见分歧。然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们可以根据果实来判断一棵树怎么样。任何特定行为的结果都表明了它对社会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考虑到某一行为所花费的时间和所带来的影响。最终,这些行为必须符合现实的逻辑,而这种与现实逻辑相符的程度则表明了该行为与整个社会需求的关联程度。事物的普遍性就是我们判断价值的标准,我们迟早会知道,特定的行为与这一标准是相矛盾的还是相符合的。此外,幸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总是需要复杂的判断技巧才能判断行为的结果。至于社会运动、政治倾向等,我们无法清楚地预见其影响,因此对其判断还存在争议。然而,不管是在全人类的活动中,还是在个人的生活中,其最终的影响都会表明某些行为是有用的、真实的,还是没用的、虚假的。因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说任何一种行为对所有人都是好的或有用的,除非它是一个绝对真理,是生活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而据我们所知,生活问题的解决受到地球、宇宙和人类的相互关系的制约。客观世界和人类世界的这些情况就像一个数学问题,它本身就有它的答案,但我们并不总是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只有根据问题的数据进行检验后,才能确定解决方案的正确性。遗憾的是,有时检验解决方案真实性的机会来得太晚,以至于我们没有时间改正错误了。

那些不能从逻辑和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生活结构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看不到自己行为模式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当一个问题出现时,他们会感到震惊,但他们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认为自己走错了路,所以才会遇到这些问题。就儿童而言,还应该记住,当他们离开有用的道路而选择无用的道路时,他们无法从消极的经验中吸取积极的教训,因为他们并不理解问题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教育孩子,不要把生活看成是一连串互不相关的事件,而要把它看成是贯穿生命始终的所有事件的连续线索。任何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都不可能从他的整个生活背景中抽离出来,而只能通过与过去发生的一切联系起来进行解释。当儿童理解了这一点,他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会误入歧途。

在进一步讨论追求卓越的正确方向和错误方向之间的区别之前,我们最好先讨论一下这种似乎与我们的一般理论相矛盾的行为方式。其中一种行为表现是懒惰,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与所有孩子天生都有追求优越感的观点相矛盾。事实上,一个懒惰的孩子受到的指责大多是斥责他没有追求卓越的野心。但是,如果我们更仔细地考察一下懒惰的孩子的情况,就会发现这样的看法是多么错误。懒惰的孩子实际上拥有某些优势。他不必承受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因而当他没有取得那么多成就时,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原谅自己。因为他没有努力,我们往往认为他的态度既马虎又懒散。然而,由于他的懒惰,他经常成功地把自己推到聚光灯下,因为他的父母发现自己有必要把时间投注在他身上。当我们考虑到有多少孩子不惜任何代价想要在父母的视野中占有一席之地时,那么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会通过懒惰来让自己引人注目。

然而,这并不是懒惰的一个完整的心理学解释。有很多儿童会用懒惰的态度来缓解自己的处境。比如,他们总是将自己明显的无能和缺乏成就归因于懒惰。人们很少听到有人指责他们无能,相反,他们的家人通常会说:“如果他不懒惰,他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因而,儿童会对自己感到满意,他们认识到,只要他们不懒惰,他们就能完成任何事情。对于那些缺乏信心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自我安慰。它是成功的替代品,不仅对儿童来说是如此,对成年人来说也是如此。这个错误的“如果”假设,即“如果我不懒惰,有什么事我干不成呢?”,可以平息他们失败的感觉。当这些孩子真的做了什么事情时,小小的举动在他们眼中也会显得格外的美好。一个微不足道的成就与他们之前的缺乏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因此而得到了表扬。而其他总是积极的孩子,即便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得到的认可也很少。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懒惰中隐藏着一种大家无法理解的手段。懒惰的孩子就像在安全网上走钢丝的人,他们会轻轻地倒下。对懒惰孩子的批评比对其他孩子的批评更温和,对他们的侮辱也更少一些。被人说懒惰比被人说无能要痛苦少一些。简而言之,懒惰充当了一个屏障,掩盖了儿童对自己自信的缺乏,但也阻止了他去尝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

如果细想一下当前的教育方法,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刚好符合懒惰孩子的愿望。人们越是责备一个懒惰的孩子,他就越接近他的目标。因为人们的注意力被他的懒惰占据,从而减少了对他能力的关注,而这正是他想要的。那些认为惩罚孩子就能治好他的懒惰的老师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即使最严厉的惩罚,也不能使懒惰的孩子变勤奋。

如果这个时候转变发生了,例如,懒惰的孩子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通常是由环境的变化引起的。或者,当他从一个严格的老师那里转到一个更加温和的老师那里,新老师理解这个孩子,认真地与他交谈,给他新的勇气,而不是削弱他仅剩的勇气,这时转变也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从懒惰到勤奋的转变有时是非常出乎意料的。因此,我们会遇到在入学头几年比较落后的孩子,当他们来到一所新学校时,由于学校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勤奋。

有些孩子不以懒惰来逃避,而是以生病来逃避有益的活动。还有一些孩子在考试时显得异常兴奋,因为他们觉得如果他们表现出神经紧张,考官会对他们有所照顾。哭的孩子也有同样的心理倾向:哭泣和兴奋,都是为了获得特权。

同样,在班级里,还有一些孩子会跟这些孩子一样得到特殊照顾,他们往往有某些缺陷,比如口吃的孩子。那些经常和小孩子打交道的人会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开始学说话时都会表现出轻微的口吃倾向。我们知道,语言发展的快慢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社会兴趣程度的影响。在学习语言时,那些对社会有兴趣的孩子,那些想要和同伴进行交流的孩子,将会比那些回避他人的孩子更快更轻松。在某些情况下,孩子甚至不需要说话,例如,当一个孩子得到了充分的保护甚至纵容,以至于在他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愿望前,家长就觉察并满足了这些愿望(对于听障儿童而言,这种做法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孩子四五岁之前还学不会说话,他们的父母就会开始害怕孩子是听障儿童。但他们很快就发现孩子的听力很好,这当然就排除了听障儿童的假设。而人们观察到,他们实际上生活在一个不需要语言的环境中。当每件东西都被“放在盘子上”递给孩子时,就像我们所说的,孩子就没有说话的冲动,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在很晚的时候才学会说话。言语是孩子追求优越感和发展方向的重要标志。他说话一定是为了表达他的优越感,无论这种表达是通过他的话语给他的家庭带来欢乐,还是通过他的话语帮助他满足自己的日常需要。当这两种形式的表达都无法实现时,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预见到这个孩子语言发展方面的困难。

有些儿童还有其他的语言障碍,如某些辅音发音困难,如r、k和s。这些都是可以治愈的。值得注意的是,为何有这么多的成年人口吃、口齿不清或吐字模糊?

大多数孩子长大后口吃会消失,只有一小部分需要得到治疗。我们可以用一个13岁男孩的例子来呈现治疗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当这个男孩6岁的时候,医生开始治疗他,治疗持续了一年,但没有成功。接下来的一年,他没有寻求专业的帮助。又过了一年,他找了另一位医生,但治疗再次失败。第四年他什么也没做。到了第五年的头两个月,医生把他托付给了一位语言专家,结果他的病情更加恶化了。一段时间后,他被送到一个专门研究语言缺陷的研究所,治疗持续了两个月,当时很成功,但6个月后他又旧病复发了。

接下来的八个月,他又在另一位语言专家那里接受治疗。这一次,他的口吃非但没有任何改善,反而逐渐恶化了。他又试了一位医生,但还是没有成功。第二年夏天他的口吃有所好转,但在假期结束时,他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情况。

男孩大部分的治疗包括大声朗读、缓慢说话、反复练习等。显然,某些形式的刺激会让他的口吃得到暂时的改善,但随后又会复发。这个男孩没有器官上的缺陷,尽管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曾从二楼摔下来,得了脑震荡。

这个男孩的老师已经认识他一年了,他形容他是一个“有教养、勤奋的孩子,很容易脸红,还有点暴躁。”他说,法语和地理对这个男孩来说是最难的科目。考试的时候,他特别容易激动。由于他的特殊爱好,老师注意到他喜欢体操和体育运动,还喜欢技术性的工作。这个男孩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展现出领袖的特质,但他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偶尔和弟弟吵架。他是左利手,一年前,他的右脸因中风而面瘫了。

再来看看他的家庭环境,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当孩子口吃的时候,他会感到非常焦虑,并且经常严厉地责骂儿子。尽管如此,这个男孩还是更怕他的妈妈。妈妈在家里给他安排了家庭教师,因此他很少出门。他很怀念自由的时光。他也认为他的母亲不公平,因为她更偏爱弟弟。

根据这些事实,我们可以做出如下解释:这个男孩非常容易脸红,一旦他必须与人进行社会接触,他的紧张情绪就会加剧。可以说,这种紧张情绪与他的口吃有关。即便是一个他喜欢的老师,也不能成功地治愈他的口吃,因为这种口吃已经机械化地进入他的身体系统,表达着他对别人普遍的不喜欢。

我们知道,口吃的原因并不在于外部环境,而在于口吃者感知环境的方式。他的易怒在心理意义上是很重要的。他不是一个被动的孩子。他在易怒中表现出努力获得认可和优越感的需要,就像大多数天性软弱的人所做的那样。他缺乏勇气的另一个证明是,他只与比他更小的男孩吵架。他在考试前的激动,表明了他的紧张感在增加,担心自己会失败,并且感觉自己不像别人那样有能力。他有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把他对优越感的追求引向了无用的方向。

由于家里的环境不像学校那样舒适,因此这个男孩很乐意去上学。在家里,弟弟占据了家人视野的中心。他口吃的原因不可能是身体上的创伤或者内心的恐惧,但这两者也的确有可能使他丧失了勇气。相比之下,他的弟弟在家庭中把他推到家庭地位的边缘,可能对他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男孩直到8岁还一直尿床。这种症状主要出现在那些最初被宠坏、娇生惯养,后来却被“赶下台”的孩子身上。尿床是一个明显的迹象,表明他为了吸引母亲的注意,晚上还在努力。在这个案例里,尿床是一个信号,表明这个孩子无法忍受独处。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并教他如何独立来治愈自己。我们给他布置的任务必须是他能完成的,通过完成任务,他能增加对自己的信心。男孩承认弟弟的到来对他而言很不友好,现在我们要让他明白,他的嫉妒是如何使他的努力朝一个错误的方向转变。

很多与口吃相关的症状需要得到说明。因此,我们想知道口吃者在激动的状态下发生了什么。许多口吃者在生气的时候可以很顺畅地骂人,而看不出任何结巴的痕迹。同样地,年纪较大的口吃者在朗诵或者恋爱的时候也经常表现得很完美。这些事实表明,口吃的决定因素在于他们与他人的关系。当他们必须面对别人时,就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当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时,或者当自己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时,孩子就会紧张起来。

当一个孩子学习说话没有遇到特别大的困难时,没有人会注意他说话方面的进展。但是,当一个孩子表现出困难时,家里就不会再关注其他的事情,而口吃就成了家人关注的焦点。这样的家庭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个口吃的孩子身上,结果使得这个孩子也过度关注自己的说话能力。他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表达,而这是说话正常的孩子不会去做的。我们知道,有意识地控制那些原本自动运行的器官的功能,会导致这些功能受到限制。梅林克(Meyrink)在他的童话故事《蟾蜍的飞行》( The Flight of the Toad )中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蟾蜍遇到一只千足虫,马上开始赞扬它有多么了不起。“你能告诉我,”蟾蜍问,“在你的一千条腿中,你先移动哪一条,然后再以什么顺序移动其他九百九十九条腿吗?”千足虫开始思考,并开始观察它的腿是如何运动的。当它试图控制这些腿的时候,它变得很困惑,竟连一条腿都移动不了了。

对我们的生活历程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固然非常重要,但试图控制每个单一的行为却是有害的。只有当我们能将生产艺术作品所必需的那些动作自动化时,我们才能生产出艺术作品来。

尽管口吃的习惯会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尽管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口吃还伴随着很多明显的缺点(家人对孩子的同情心和特别关注),但仍然有许多人找借口回避它,而不是努力改善这种情况。父母和孩子都可能会这么做,因为他们都可能对未来没有信心。这样的孩子尤其会满足于依赖别人,用看似处于劣势的方式维持着自己的优势。

显而易见的劣势是如何转化为优势的呢?我们可以从巴尔扎克写的小说中得到启发。这个小说讲述了两个商人,他们在一次交易中都想占对方的便宜。当他们这样讨价还价的时候,其中一个人开始结巴了。另一个人非常惊讶地发现,因为口吃,对方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可以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前进行充分的思考。于是,他迅速开始寻找方法反击,突然之间,他便说自己什么都听不见了。于是,那个口吃的人又处于了不利的位置,因为他必须竭力使另一个人听到他说的话。于是,他们之间又重新回到了平等的关系。

即使口吃者有时会利用这种方式来为自己赢得时间或让别人等待,我们也不应该把他们当作罪犯那样来对待。口吃的孩子应该得到鼓励,并被温和地对待。只有通过友好的启蒙,通过增加孩子的勇气,我们才能成功地治愈他们的口吃。 Ysal3Eva6z+eQj1vDD6qKyqVlG75HO3pdEJ6TZdNnH0C+y1HaRW9WkXC1cZFjbz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