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正确追求优越感

众所周知,每个孩子都在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正确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使其朝向有益且富有成效的方向,并确保这种追求给孩子带来的是精神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精神疾病和不幸。

那么,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追求优越感时区分有用和无用的标准又是什么呢?答案就是看这种追求是否符合社会的利益。回顾那些看似崇高的伟大事迹,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对行为者自身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这些行为都是有价值的。因此,在教育孩子时,要培养他们这种社会情感,或者说,要加强孩子对社会的认同感。

若是不具备这种社会情感,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将会偏离社会价值观,他们最终会成为问题儿童,对优越感的追求也注定只是徒劳无功。

当然,人们对是否有益于社会这一标准看法迥异。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树上结的果实来判断这棵树的优劣,同理,我们也可以通过某一行为的结果来判断它是否对社会有益。这也意味着我们还要把时间、效果等因素考虑在内。行为与现实逻辑的关系显示了该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整体需求。事物的普遍结构是判断行为价值的标准。行为结果与这种价值标准是相一致还是相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逐渐清晰。幸运的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复杂的价值判断并不常见。至于社会变迁、政治变革等话题,依然众说纷纭,只有经过历史的沉淀才能得出结论。不过,在群体生活和个体生活的范畴内,行为的结果最终都会表明这种行为是否真实有益。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绝不应该认为某种行为对所有人都是有益无害的,除非是绝对真理,是对人生问题的正解,而人生问题同时也受地球、宇宙和人际关系逻辑的制约。这种制约就如同一道摆在我们面前的数学难题,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够解决,但其实答案就隐藏在问题之中。我们只能通过问题中的数据来判断解决方法是否正确。遗憾的是,有时检验答案正确性的时机来得太晚,以至于纠错都来不及。

如果不能以一种合理的、客观的观点来审视自己的生活结构,人便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是否连贯一致。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就会陷入恐慌,而不是想办法直面和解决问题。他们认为自己是因为误入歧途,才遇到了问题。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孩子来说,一旦偏离了对社会有益的方向,他们就无法从消极的经验中获得积极的教训,因为他们并不理解问题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教导儿童不要将生命中的经历看成一系列孤立的事件,而是要将其视为贯穿其生命的连续体。任何事件都是在个体的人生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只有参照以往所有的事件才能完全理解。儿童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知道自己为何偏离了正道。 t0L/71NchOH4LTD5YlfGy5T0vfXSG3KB4dKWWMPhmJ8z+gUGP6orW/m3VZzzZrn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