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保持心理平衡

保持平衡感是何等的重要!从那些身体发育不完善的儿童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这样的儿童十分常见。许多儿童身体的左半部比右半部发育得更好,这一事实却鲜有人知。在右撇子更加流行的社会中,左撇子儿童会遭遇不少困难。因此,我们需要用某些方法来确定一个孩子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经研究发现,左撇子儿童在动手活动中几乎都表现得相对笨拙,在写字、阅读和画画时困难重重。有一个简单但不完全准确的办法就是让儿童双手交叠,左手大拇指在上的就有可能是左撇子儿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有很多人是天生的左撇子,而他们自己却不知道。

我们对大量左撇子儿童的生活经历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以下结论:首先,大众通常认为左撇子儿童动作笨拙,不够灵活(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这就好比习惯靠右道行驶的我们,在一个靠左道行驶的城市(如英国、阿根廷)开车时会觉得手忙脚乱。生活在右撇子家庭的左撇子儿童所面临的境遇则更加糟糕。他们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还会干扰到家人的生活。在学校学习写字时,左撇子儿童的速度低于平均水平,他们会因此遭到斥责、得到低分、经常受到惩罚,可惜却无人知道其中的原因。这些左撇子儿童也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只能归咎于自己能力低下。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心生自卑,或者无法同他人竞争。家人也会因为他们的笨拙而责骂他们,这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当然,左撇子儿童也不会就此一蹶不振,但是很多孩子在打击之下丧失斗志,放弃努力。他们不明白自己身处怎样的困境,更没有人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所以很难保持斗志。很多左撇子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这是因为缺少对右手的充分训练。事实上,这一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在顶级艺术家、画家和书法雕刻家中,很多人是天生的左撇子,但他们通过强化训练获得了善用右手的能力。

有种迷信说法认为,天生的左撇子如果通过后天的训练来使用右手,就会说话结巴。事实上这可以解释为左撇子儿童在遇到太多困难时失去了说话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心理有问题的人(如神经症患者、自杀者、罪犯、性变态者等)中有很多是左撇子。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常会看到,那些摆脱了左撇子困扰的人也可以功成名就,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艺术领域。

尽管左撇子这一特征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依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我们应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勇气,否则就无法对孩子的能力下定论。如果恐吓孩子,破坏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可能他们也能活下去,但如果鼓励孩子,给予其勇气,那么他们在未来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人们经常以成功与否来评判孩子,而不是根据他们是否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这一点对于那些好高骛远的孩子相当不利。在当今社会,人们更关注肤浅易见的成绩,而非深刻全面的教育。我们知道,轻易的成功总是转瞬即逝。因此,将孩子培养得太有野心毫无益处,我们更应该着重将孩子培养成勇敢、坚韧和自信的人,要让他们学会面对失败时不沮丧气馁,把挫折当作一个新的问题去解决。当然,如果教师能够判断出孩子能力的极限在哪里,孩子是否付出了充分的努力,那么,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会更顺利。

因此,我们看到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表现在其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中。有些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最初表现为争强好胜,但是由于其他孩子已经遥遥领先,眼看无法超越,他们就放弃了这种形式。许多教师会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严格对待那些没有表现出勃勃野心的孩子,或者给他们打低分,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斗志。如果这些学生内心还存有勇气的话,这种方法偶尔还可能奏效,但是一般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因为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这种方法只会让他感到茫然,然后愈发不知所措。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常常惊讶于孩子受到关心、理解和温柔对待后所表现出的才智与能力。的确,这类孩子往往表现出更大的野心。这仅仅是因为他们害怕再回到过去的样子。他们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碌碌无为就像警报一样闪现在眼前,不断地敦促自己前进。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如同着了魔般,夜以继日地工作,经常为工作奔忙,却依然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从个体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上面阐述的内容会更加清晰。个体心理学的主导思想是,每个人的人格(包括成人和儿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个体总是按照自己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来表达自己。脱离个体人格而孤立地判断某一行为是不妥的,因为一种具体的、单一的行为可以有多种解释。如果我们把学生的某种特定行为,比如上学迟到,理解为孩子对学校任务的必然回应,那么,对这一行为做出判断的多种可能性就不存在了。简单来说,孩子的这一反应代表着他不愿意上学,因此也不愿意去遵守学校的要求。实际上,他会想方设法地违反学校规则。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坏”学生的全貌。当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表现在厌弃学校而非认可学校时,悲剧就发生了。于是,孩子会表现出一系列典型的行为特征,屡教不改,并逐渐堕入不可救药的境地。他乐于扮演小丑角色,调皮捣蛋、哗众取宠,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做。他还会招惹同学,旷课逃学,与不三不四的人为伍。

由此可以看出,学校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个体成长,还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学校的教育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生活。学校是家庭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学校有机会纠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所形成的错误生活方式,也有责任帮助孩子适应社会生活,以确保他们在社会中各司其职。 /JYjJ4OiOYwQbB6mKk/PIdGTdGaKlYJg55jBUgP2rDl3pU+16nkeXEWJWpnYs2s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