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茅台工匠力是特定时空的产物

穹顶之下,方圆之内

工匠之作具有空间性,其风格、形式均受到地域的影响。不同的土壤、空气、水质、地域文化孕育出不同的作品,赋予工匠之作空间独特性。在中国,白酒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特征。不同香型的白酒有其不同的分布区域。以长江、黄河两大河流为界,中国酿酒产区从南到北分布,长江以南多产酱香型白酒,长江与黄河之间多产浓香型白酒,黄河以北多产清香型白酒。出了这些地域,即便采用同样的酿造工艺,只能得到味道相似的产物,它们无法成为最优的酒。

从空间层面来讲,茅台酒的故乡就是茅台镇。穹顶之下,方圆之内,茅台酒具有不可复制性。贵州省仁怀市是茅台酒的核心产区,而法定产区更小,东靠智动山、马福溪主峰,西接赤水河,南接太平村以堰塘沟界止,北接盐津河小河口,只有15.03平方公里,是最适合酿造茅台酒的地方。

img

茅台厂区及赤水河

离开茅台镇,就酿造不出茅台酒,这一结论精准地说明了茅台酒的空间特质。20世纪70年代,茅台开展了易地实验,他们调用厂内的技术人员,照搬原来的酿造工艺,从原材料、辅料、生产设备到实验基地的格局都与茅台酒厂一模一样。十年左右,遵义市十字铺的茅台酒实验工程经历了90个轮次、3000多次分析实验,终于勾兑出色、香、味都酷似茅台酒的实验酒。

为了验证实验成果,全国评酒委员会考评组长周恒刚率有关专家、教授等50多人,对实验酒进行品鉴,最终给出了“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具有酱香酒的典型风格”“酒质较好,但同茅台酒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的评语, 这实际上宣告了茅台酒易地实验的失败。

为什么茅台酒无法复制?

四面大山重重包围了茅台镇,一条赤水河从中流过,千百年的岁月造就了茅台镇湿度适宜、风速小、日照短、霜期短、温差小等地域气候特点。这里平均海拔为423米,四面青山环绕,就好像一个天然的酒甑。茅台镇有自己的小气候,风微雨少,冬暖夏热,平均温度约16.7℃,最高温度达40℃,这都是酿酒的有利因素。

茅台镇也有令其他地域难以望其项背的一点,这里有两千多年的酿酒历史,早已沉淀下相对稳定的酿酒微生物群,加上河谷地带难有大风,无法自然消散,因而越积越多。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生物帮助酒曲、酒醅发酵,才有了不同香气的轮次酒。

酿酒微生物是茅台最重要的生态密码。茅台技术中心研究员是陈良强自发酵工程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距今已接近十年。陈良强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全身心都扑在茅台酒中的微生物上。他明白工艺与微生物是难以分割的,工艺上的一点改进与环境中的一点改变,都会对微生物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茅台酒的产量与质量。解密茅台微生物工作原理,是陈良强一生的追求,他戏称这一工作的难度对他而言不亚于造原子弹。

现在去茅台镇旅游,连空气都有酒的味道,从进镇的公路盘旋向下,一过酒文化城味道就更浓郁了。如果将茅台镇看成一个酒瓶,那么茅台酒厂就是瓶底,蕴藏着几百年积攒下的浓郁酱香。过了酒文化城,就能看到又名“茅酒之源”的茅台酒厂一车间。当年成义、荣和、恒兴三大烧房都建在这里,这里地势低洼,过去的酿酒因子都沉淀于此。

贯穿茅台镇的赤水河是茅台酒的酿造之源。每年重阳节前后,已过汛期的赤水河褪去赤色的外衣,转为清亮。过去,工人们挑着扁担,从小路走到河边,打满一桶又一桶的河水,挑回生产房,加热到90℃以上再倒入粮堆。

赤水河是一条美酒河,从崇山峻岭中蜿蜒而出,水质优良,富含钙、镁等多种有益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与高粱、小麦相结合,经过一遍又一遍发酵取酒,融入各轮次酒中,又经过数年窖藏,最终得以勾调成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赤水河还是茅台镇的母亲河。这里的居民沿河修筑房屋,群居在这片河谷中,世代务农经商。适宜的自然环境给予了农作物良好的生长条件,丰收的粮食供居民食用,高粱用于酿酒。茅台镇上设有码头,这里商旅往来不绝,带来外界的商品,又将茅台酒装箱远渡。赤水河为茅台镇上的居民带来机遇,也让山间的茅台酒声名远播,它养育了这里的人,而这里的人又酿造了茅台酒。找遍全中国的白酒产区,也找不到另一条赤水河了,它是酿造茅台酒的水,也是茅台镇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赤水河的水质独特,与当地的土壤关系巨大。在开放式发酵完成后,需要将酒醅入窖发酵,当窖池被填满酒醅时,管窖工就要登场了。泥库的紫红泥已经被处理成瓦泥状,堆在一角等待启用。紫红泥主要用来封住窖面,使酒醅与空气隔离,一个月发酵时间满了才由管窖工打碎干裂的泥土。

这种泥土也大有讲究。茅台镇的地质地貌构造主要是侏罗纪—白垩系紫色砂页岩与砾岩,具有千万年的历史。这里的紫红土壤平均厚度为50厘米,酸碱适度,与赤水河一样富含多种有益微量元素,且不会对酒醅发酵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土壤还具有天然的过滤功能,无论地面水还是地下水都将通过两岸的红层流入赤水河,既溶解了红层中的有益成分,又滤出了纯洁、香甜、可口的优质泉水。

地形、气候、空气、水、土壤、微生物等环境基因是酿酒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改变,茅台酒将不复存在。所有茅台人都对环境怀有敬畏之心,他们不厌其详地研究节气、工艺、环境对酒的影响,他们通过解读茅台酒的秘密,从定性、定量多个维度,揭示茅台的生态密码、品质密码、时间密码。

正是由于这种不懈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茅台提出了绿色发展道路,构建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绿色是茅台赖以生存的发展底色,“煤改气”、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绿色交通”等项目推动着茅台迭代升级,与自然和谐共生。“增水、提气、固土、护微、生态系统全面监测和评价”五大专项保护行动为绿色茅台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穹顶之下,方圆之内,茅台有它的不可复制性。这种独一性与茅台镇的万物休戚相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下,茅台酒才能永不变质。生态密码、品质密码和时间密码,是传承和延续茅台基因的核心要义,也是茅台坚守传统和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顺天应时,造物之法

时间是工匠造物的原料之一。据《考工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由此可知,排除地气、材美、工巧等因素,工匠制造器物必须选择最合适的时间。而董仲舒也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人副天数”,将人身与五行、四时一一对应,反映出人与天时的朴素关系。

工匠造物与天时密不可分,流传已久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晴耕雨织”都是工匠的劳作节奏。如《周易》所言,“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四时就是工匠的作息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据此变通。

茅台酒是时间的产物。《管子·牧民》有言:“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茅台祖先严格遵循了这一道理,他们久居河谷地带,能繁衍千年靠的就是天时、地利与人和。茅台镇的酿酒业在千年前兴起,延续至今依然不衰。

过去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只能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各种生产活动。茅台镇的居民也是如此,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秋收,但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闲暇之余还酿酒。

酒是粮食精,酿酒也需遵循天时,等待原料成熟。酿酒的粮食多种多样,茅台镇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生长着支链淀粉含量极高的红缨子高粱。

每年春季,茅台镇的农户就忙着播种高粱,他们挑选晴朗的天气,将种子均匀散播在已经浇透水的苗床上,再盖上几厘米厚的干细土,等待种子发芽。镇上的高粱几乎都用于酿酒,所有人都在等待秋收。

田间地头是茅台酒的第一生产车间,精心种植高粱的农户,也是酿造茅台酒的一线工匠。

种下高粱后,等三个月过去,春天接近尾声,端午越来越近,制曲工作即将登场。

茅台酒有一传统,就是端午制曲,意为端午时节开始用小麦制作大曲。经过破碎的小麦被水浸润,加入母曲搅拌均匀,接下来的事就要交给踩曲姑娘们。她们将小麦放入容器,满满地堆成一座小山,然后来回踩压,反复多次,直到曲块的四周紧实,中间鼓起“龟背”,即使打开曲盒也不会散乱,才算成功。

为何要端午制曲?这是自古以来茅台酿酒匠人的智慧,他们顺应天时,道法自然。端午时茅台镇天气炎热,该做的农活基本已经告一段落,冬小麦正好在这一时节成熟,居民收割后可趁这段时间制作酒曲。

小麦制成曲块,需要高温发酵,端午时节的茅台镇温度升高,利于微生物勃发,制出的大曲更有利于酿造酱香型白酒。经历两个月左右,曲块才算成品,然后被存放在干曲仓,直到六个月后启用。

曲块制好,茅台镇的夏季才正式来临,赤水河迎来汛期,一阵又一阵大雨过后,河面变宽,河水赤红。这就是茅台镇酿酒先人的高明之处,他们的每一环节都与天时同步。

春季是播种高粱的时候,端午时节冬小麦成熟,正好制作酒曲,加之此时赤水河水流清澈,可直接用作制曲拌料。红缨子高粱在重阳节后被采收,而在下沙拌曲前,贮存六个月左右的曲块已产生更多利于产酒的微生物,曲块本身也能生香,为酒增味。这是不能省略的一个环节,茅台酒是酱香大曲酿成的酒,而酱香大曲的贮存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

几个月后,镇上降雨的次数减少,赤水河水位下降,河水由赤红转变为清澈,新一轮的酿酒工作即将开始。许多地方的人都在忙着登高,庆祝佳节,而茅台人却为酿酒忙得脚不沾地。

他们拆开装满高粱的袋子,再倒入90℃以上的赤水河水,翻动高粱达到常规含水量后,经阴阳两次发酵,上甑取酒。此时,距离重阳节已经过去一个月了,生长在茅台镇高海拔地区的高粱也成熟了。本着两次投料会令茅台酒更香的原则,第二次投料工作开始了。

新粮投料与第一轮次的流程不同,它不是单独成为一个轮次,而是直接加入已经发酵过的酒醅,与它们融为一体,继续发酵取酒。分两次投料既是为了天时,也是为了地利,茅台酒匠人巧合地发现,两次投料酿出的酒比一次投料更醇厚,且茅台镇特产的高粱与别地大有不同。

只有红缨子高粱能经过七次取酒,其他高粱可能短短四五次就无法再出酒了。在天时的掌控下,茅台酒的酿造工艺与原料紧密地和茅台镇绑定在一起,不是当地所产高粱不能满足要求,不是赤水河水不能酿酒,没有合适的发酵温度就没有好曲,更没有好酒。

等投料完毕,茅台酒的生产周期才算正式完成准备阶段,之后便是重复堆积发酵,取酒七次。一轮次酒取于冬季,经过一个月的发酵,酒醅散发着浓浓的酒香。行车工将酒醅从窖内挖出,堆在晾堂,然后制酒工人加入清蒸过的谷壳搅拌均匀,让酒醅尽可能疏松透气,达到“轻、松、薄、匀、平、准”六字诀的标准。

盖上甑盖,不一会儿就能出酒,等一轮次酒取酒完毕,酒醅将再次堆积发酵、入窖发酵,直到一个月后,才拿出来进行二轮次取酒。

到了二月,二轮次取酒号角吹响了,与一轮次取酒的操作相差无几,也是尽快取酒完毕,然后让酒醅入窖发酵。

四月是三轮次取酒的时候,这是大回酒的第一次,往往格外引人注目。

五月六月正是四轮次取酒的黄金时段,这一时期虽然入窖发酵的时长不变,但堆积发酵的时间相对于冬春减少不少,倘若冬春需要七天,此时只需要三天。

夏至过后就是五轮次取酒,也是大回酒的最后一次取酒,事关当年的出酒量。

八月是六轮次酒的尾巴,毕竟是夏季,这一轮酒的发酵速度相对较快。第七轮次酒取酒完毕正好接近重阳,新一年的红缨子高粱再次成熟,茅台酒的酿造将再度循环。

等二十四个节气一一过完,香醇的茅台酒被装入坛子,这些酒经过工匠的双手,还要静待三年蕴藏,才能成为勾兑茅台酒的基酒之一。

四季的变换在茅台工匠手中流转,应时而作,应季而作,达成茅台酒的天人合一。从茅台酒的酿造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时间的价值。“慢工出细活”“反复”“求质量,不求速度”等工匠精神都需要花费足够多的时间才能实现。在漫长的时间里,工匠们将热爱、专注、敬畏之心灌注到匠作之中,赋予其人文情怀、生命意义。 azx6MuE6k454axg+u5gi2wbWjCBEzU7qfqK6Z9kLgrAM6swc/8ycs5Vd7/hx+A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