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立方体解读:人、尺度与持续

点和线:人的合力和无限可能

清晨五点,整个茅台镇还未从睡意中醒来,一辆辆从中枢镇来的早班车陆续驶入茅台酒厂,有序停在各生产车间门口。俯瞰此时的茅台酒厂,会看到无数茅台人自班车上下来,走进车间。

2001年就进入茅台工作的邓维是其中之一,他是制酒二十车间的一名酒师。邓维每天到岗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排查班组的安全隐患,结束后再去检查昨日上堆酒醅的发酵情况。作为茅台认定的二级酿造师,同时也是两个徒弟的领路人,邓维感觉自己挑起了一副不轻的担子。

如邓维一般的酒师、曲师、勾兑师在茅台有上千,普通的一线员工也达数万,他们是茅台工匠这一大概念的基点,正是他们每日辛劳才有了滴滴香醇的茅台酒,为茅台品质筑起城墙。

img

立方体解读:人、尺度与持续

对一件商品的评价,市场给出的回答是最真实而残酷的。茅台酒在白酒市场上的地位很奇妙,它似乎是消费者竞相追逐的目标,又受到不少批评,但仔细聆听不赞成的声音,都是关于包装的、服务的,却没有诟病品质的。

茅台酒的品质,几十年如一日。拆开简约却不简单的外包装,就可看到一只标有“贵州茅台酒”的乳白色玻璃瓶。它有自信冠以贵州与茅台之名,背后的精神力量来自茅台的千万工匠。茅台品质由茅台工匠力成就,而茅台工匠力也是茅台成为高品质品牌的独特动能。

在探寻茅台工匠力这一概念的内涵前,先来看作为基点的工匠个人。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有工艺专长的人从单打独斗、维系温饱,到加入工业化潮流成为企业一员,这是一个离开农业社会,自觉走入工业时代的漫长过程。

茅台令人敬仰的大师王绍彬便是如此。他于1912年出生在仁怀市交通乡一个农民家庭,12岁就开始做雇工谋生,1930年入荣和烧房做烤酒工,六年后离开烧房,经营自己的小本买卖。但酿酒是一辈子的事,兜兜转转,王绍彬还是回到了初建的茅台酒厂,任一车间二班的酒师。

如王绍彬一般的工匠,他们的自我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开始扭转,从我行我素的个人风格中抽身,学会将自己看作分工中的一员,与其他工匠鼎力合作,共同创造产品。完成这一认知转变的茅台工匠,他们就是一个个基点,是茅台工匠力的第一个维度。他们作为有血有肉的酿酒人,有属于自己的酿酒性格,同时他们作为茅台工匠,又有一双神奇之手,能保证每一个批次的茅台酒都有相同的风格与稳定的品质。

茅台工匠每日的行动简单易琢磨,他们几乎日复一日地做同一件事,年复一年地在几十平方米的空间里打转。虽然他们默默无言,但每轮次香味各异的基酒却是他们的证人,证明在重复的表面下有一种力量在发挥作用。

茅台工匠力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力量,它好似物理力学上的基本概念,是促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发生形变的根本原因。茅台工匠坚守传统工艺,将他们的酿酒精神融入每一项操作中,令高粱、小麦与赤水河河水化作琼浆玉液。每一滴酒都是茅台工匠力量的外在表现,他们踩动曲块的步子紧密,上甑的手臂张弛有度,勾兑样本前轻柔地嗅闻,他们让茅台镇的雨、水、风、露、高粱、泥土等转化为一杯佳酿,茅台工匠的力量就是其中的催化剂,装百香入酒。

虽是不可直接观测的力量,但茅台工匠力有属于自己的受力方向。酿酒不是天生的职业,酒匠的技艺也不能做到无师自通,什么原因促使他们与酒结缘,一埋头就是一辈子?

制酒十九车间的酒师朱隆昌曾是一名退伍军人,他2005年初到茅台时正赶上重阳下沙,从未接触过酿酒的他,脸上常挂着笑容,繁重的劳作对他而言显然没有什么压力。老员工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如果遇到问题就立刻请教班上的酒师,他概括了自己坚持了十几年的学习模式,无非是八个字:多看、多学、多问、多做。

出生于1993年的钟雪梅,2016年大学毕业后在法院工作了半年,通过社招来到茅台的制曲车间。她坦言,当初只上了一天班,就因为高强度的工作有了退缩之意,直到持续工作了半年后才将心态调整过来。钟雪梅在日积月累中发现了制曲的美妙,明白即使状似简单的踩曲也在无形中锻炼着她的细心与耐心,她决定留在茅台。

茅台工匠进入酒厂前的职业各不相同,汽车维修工、农民、退伍军人、保险销售员比比皆是,但他们能很快融入茅台这个大家庭。久而久之,他们看车间里的一切都那么自然,那种为茅台酒品质奋斗的信念油然而生。

每一个茅台人对培养他的这个企业,都怀有一种感恩之情,不认为自己是一颗冰冷的螺丝钉,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汇聚成茅台的一部分。他们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源于工匠精神的召唤,将每一环节都做到极致,并非简单地酿造,而是成就时间玫瑰,让消费者品味芳香。

在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工匠成为企业的创新基点。茅台因此树立了“员工是最宝贵的财富,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的工匠观念。通过聚焦核心专业人才、建立后备人才库,以及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工匠八步、茅台工匠、金牌班组等重要举措,茅台不断激发人才活力,实现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的良好氛围。

在茅台人看来,匠心是初心,匠魂是理念,匠术是方法,匠器是支撑,匠人是根本。茅台对工匠报以信任和尊重,给予他们充分的工艺操作决策权,认可他们的行家地位,绝不做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而完善的人才体系、扎实的科研基础、高超的科研水平,无一不体现出“工匠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4.3万余人是茅台最宝贵的财富”这一观点。

如果将工匠看作无数个锚点,那么茅台企业就是承载它们的一艘巨轮。卓越的品质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当茅台航行于这片品质之海时,这些锚点将为它保驾护航。茅台工匠的基础身份是一名酿酒人,无论是在作坊时代,还是在建厂后指导班组,他们的愿望很朴实,就是酿出好酒。当他们看到酒花在碗里翻腾,香气扑鼻而来,前面几个小时的劳累仿佛瞬间消散。

工匠力的指向有前后之分,出好酒在前,争荣光在后。茅台酒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它的工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作为中国顶级白酒代表之一,茅台酒的品质代表国家质量与国家信用。“爱我茅台,为国争光”并非一句空话,而是茅台工匠力的最终指向。

工匠如果是原点,工匠力就好比从这些原点延伸出的射线。这些射线既可以象征茅台酒年复一年的酿造过程,也可以将它看作茅台工匠辛勤敬业的一生。

象征着工匠力的射线,拥有着并不确定的方向,它们的方向与工匠的个人追求息息相关,可能偏向制曲、制酒、勾兑、包装任意一方。且这一射线向外延伸的速度不一,正如某些一同入茅台的工匠,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后才各有所成。

同时,原点与原点之间,即工匠与工匠之间,并非毫无联系,他们由一根隐形的名为茅台精神的线彼此串联。这一线条让看似独立的茅台工匠紧密相连,让个性迥异的茅台工匠拥有同一种价值观。茅台精神不同于其他企业精神,它的产生无须经过培训灌输,而是茅台工匠必然会生发出的一种精神力量,正如他们通过经年累月酿酒而慢慢产生的工匠精神。茅台精神,这条无形的线将所有茅台工匠与茅台联系在一起,它是一条无法斩断也无法解开的强力纽带。

点与线结合,即将作为基点的茅台工匠力量,通过多方面的指引,汇到一处,创造出属于茅台的品质文化。它不仅代表了个人工匠的坚持、敬业、专注与创新,更融合了所有茅台工匠酿造能量的爆发点,是茅台工匠力这一概念本身。未来,茅台以它为锚点,还会生发出千万条线,创造无限可能。

面:精工细酿与极致工艺

数万茅台工匠,每个人都是一个锚点,他们受工匠精神与茅台精神的驱使,专注于酿酒而生发出无限延伸的力量,最终成就茅台品质。

每位工匠并非独立,企业、个人与茅台酒的品质互有交集,最终织联成网、集结成面。这便是茅台的生产面,其覆盖范围非常广泛,除了一线的制酒、制曲,还有微生物技术、质量管理和食品监控,以及监测茅台水、土、气等环境因素的生态环保等。

透过生产面,可以看到茅台精工细酿与极致工艺的品质追求。一年酿造周期内,工匠们将春夏秋冬的工作内容化成美酒。千万工匠的每日动向与思考都在这一平面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古老的酿酒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分析一瓶酒的香气物质,投注一生的力量去揭开茅台酒的奥秘。

生产面影响着茅台人的精神面貌。绝大多数茅台工匠在一线工作,他们的精神面貌是茅台的基础面。注重品质、吃苦耐劳被视为天经地义,茅台工匠虽生在现代,但骨子里始终存着古老的匠心传承。“浩浩青史,悠悠烟云;茅台奋发,万象维新。思我茅台,震古烁今;香誉千载,一脉永承。其源也远,其技也精;其香也美,其位也尊……”这是茅台2019年茅台酒节的祭文,也是茅台工匠心照不宣所传承的精神力量。

“很多人说我好辛苦,我也不是辛苦,最起码我要对得起我的公司,做好我的本职工作。”这是任金素的原话。她1988年就来到茅台,一直深耕制曲,即便成了首席酿造师,人也经常不在办公室,而是出现在每个班组,就制曲疑难问题与生产人员当面交流。从普通制曲工人一路走来,任金素已经在茅台奉献了几十年,但她身上那股子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劲儿丝毫不减,即便不是她值班,她也会走遍所有制曲车间,看遍每个角落。

生产面还是茅台创造力的一个切面。茅台工匠是创造之源,他们的灵感来自日常生产,如何把握微生物发酵的时间,如何阻止封窖泥与酒醅接触,如何在不降低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都是他们的自我追问。

工匠们的创造力看似微不足道,不过是为了隔绝酒醅与封窖泥而增加一张棉布,为了接酒时不浪费基酒而购置防溢出报警器,为了更省力而自制新材质工具,可这一点一滴就汇成了茅台的创造力。自觉创造,工匠的巧思是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也是为品牌创造更高层次的价值,更是为大国工匠创造未来。

工匠力量形成生产面需要有尺度,按规矩行事。从“匠”字的含义来讲,“匚”除了指放置器具的筐,还有“匚者,矩也”的意思,即规矩、规则。

在《墨子·法仪》中写道:“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说文解字·卷五·工部》中认为,“工”需要利用“规”“矩”从事技术工作。这些正说明法度、尺度、准则对于工匠的重要性。工匠需要按方圆、长短的规则来操作,做到不逾矩、不犯规。如果没有尺度、规矩,不依“法”行事,也就没有工匠之说。

茅台工匠亦需要遵守尺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规天矩地”的说法,这就要求工匠在造物时遵守自然的基本尺度。茅台酒的酿造讲究顺应天时,端午制曲、重阳下沙,需要根据气候变化调整工艺,历时一年,成就水、曲、沙的美妙融合。

尺度存在于每个工艺细节中。茅台酒的工艺神秘而繁复,需要经历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尺度。例如,封窖时必须为酒醅打造一个密闭空间,不能让氧气进入。管窖时也要格外注意封窖泥的状态,未到开窖时间,泥如果开裂,酒醅就可能发霉,导致基酒也带有霉味。自一月前完成封窖,每一日雷登强都要进行例行检查。夜里需要保温和保湿,白天需要敞开透气,因为过于湿润的封窖泥会导致泥水浸入酒醅,影响品质。

不卖新酒也是一条规则。尝一口茅台,特殊的口感总会让第一次饮酒的人惊叹。这份与众不同要经过时间的磨砺,一年、三年、五年累积起来,让时间带走酒中的辛辣物质,留下醇厚。即便供不应求,也绝不打破不卖新酒的规矩。

尺度不是机器式的量度,而具有一定的浮动范围。浮动的上下值没人能准确定义,更多借由天时、地利、人和。夏冬有温度差,酒醅发酵的天数由工匠决定,发酵效果不好,如何调整也没有固定答案。在茅台酒的酿造工艺上,最有话语权的是工匠,他们根据经验与感受调整生产,往往比根据精密仪器的测量结果调整生产更合适。

在由茅台工匠构成的生产面内,工匠的力量是基本脉络,而精工细酿与极致工艺是他们的尺度与规则。如果说茅台是一栋正在扩建的建筑,生产面就是地基,地基的大小将决定建筑的体量。换言之,茅台工匠力所构成的生产面,就是未来茅台的立足点。

体:穿越时空的力量

点、线、面的发展,持续为茅台工匠力提供动能。

从原料进厂,到制曲、制酒、贮存、勾兑、包装、销售,酿造一瓶茅台酒需历时5年。在这一时间轴上,工匠力不断延伸。同时,不同的场景、区域也在这一“时间轴”上串联整合,逐渐展开、蔓延,使工匠力拥有一个环环相扣的“空间轴”。茅台工匠在这一过程中尽情发挥自己的力量,承担不同工作内容的他们组成不同的责任链条,使工匠力又在“人物轴”中不断充实,逐渐变得立体。

平地起高楼,正是茅台几十年来的真实写照。以工匠为锚点,他们的力量辐射四方,化作千万条脉络,涌向品质之路。看不见却可体会、可琢磨的精神纽带,将千万工匠连在一起,共同打造了茅台的基础生产面。匠心为根,品质为魂。这一囊括所有工匠力量的平面,在不断积蓄能量,起初只有扩大之势,随着能量的积聚,它向上发展已是时之所需。

茅台的工匠力量最初过于弱小,只有极个别工匠引人注目。等茅台酿造工艺稳定下来,企业管理层层规范,一种爱手艺、爱企业、爱国家的情感在所有茅台人心中油然而生。从这时起,茅台工匠不再是某些技艺高超的酿酒人的代名词,而是茅台内部所有人的代称。他们是茅台酒品质的监管人,即使不在生产车间,他们所承担的挑选原料、检测物质、提供动能等工作也是酿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最初,在由茅台工匠构成的层面内,似乎只有最贴近生产的酿酒人才被视为工匠。如今茅台人人是工匠,这一层面的内涵更广泛,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从基层生产一直延伸至企业管理层,真正的茅台工匠力聚集成体,孕育而出。

要获得穿越时空的力量,茅台工匠力需要时间沉淀。这一过程非常漫长,可能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茅台工匠力已经过多个发展阶段,逐渐立体化,所迸发的能量让茅台走出贵州,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第一阶段始于西汉终于唐宋。从枸酱开始,历史就对茅台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它的初始形态获得汉武帝的赞美,它在茅台镇扎根,与酿酒技艺同步成长。“咂酒”“钩藤酒”得到小范围的认可,变成贵州一方名酒。

第二阶段始于明终于清。此时茅台酒已远销千里,在中国美酒中扬名。明清时期,茅台这一地区酒匠所酿造的酒已颇负盛名,烧房陡增,人们以“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来赞美茅台的美酒。当时好酒之列已有茅台的一席之地,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南的客人纷至沓来,只为来此购酒,运到千里之外贩卖。茅台酒走出了贵州,凭借其傲人的口感,不论是谁饮了都要啧啧称奇。

第三阶段始于1912年终于1978年。这一时期品质成就了茅台今非昔比的地位,使之在国内名酒甚至世界名酒中脱颖而出,为茅台构建了不可逾越的品牌价值之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获得金奖。工匠力成就的茅台品质征服了评委的味蕾,茅台酒作为中国民族品牌,与世界各品牌同台竞争,为中国争光。此外,茅台酒还与红色文化相遇,见证了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第四阶段始于1979年终于2008年。这一时期茅台创新酒文化,发挥工匠力这一原始动能,不再局限于生产层面,还致力于管理,让更有序的管理为茅台酒的品质服务。2003年,茅台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在工匠力的推动下,茅台不仅具备了强大的商品属性,更是逐步从历史中挖掘文化底蕴。

第五阶段从2009年至今。茅台正努力成为大国工匠的先行者,为中国传统制造业作出表率。与多年前相比,茅台已形成“天贵人和,厚德致远”的核心价值观,并在茅台工匠群体中得到广泛认同,明确提出了坚守“以顾客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完美”的质量方针。

要在庞大的市场中守住本心,茅台需要依靠工匠力,摆脱市场的桎梏,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进阶之路。工匠力未来将是茅台的核心竞争优势。

茅台工匠力的立体化需要时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倘若在任何一个阶段,酿酒的条件无法得到满足,延续千年的酿酒传统被断绝,则何来茅台酒厂,更不会有如今飘香世界的贵州茅台。

几千年来,赤水河始终奔流不息,沿岸的居民以它为生,用重阳节后的清澈河水润粮酿酒。流淌的赤水河好比一条时光银河,它从千年前穿越而来,见证了古代酒匠的专心专注,在某种意义上记录了茅台酒的所有历史。赤水河不语,但它与茅台工匠力始终共存,美酒河和新酒匠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经过时间的沉淀,立体化的茅台工匠力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经它酿造的茅台酒越存越香,是酱香,也是茅台酒的历史醇味。 NkrRO6gfL77diQQtYOUSwf9mMVPfaPS+jmzKiku9x1PHwnt/+zs72RcR2tkm/Nv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