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茅台美誉力的历史演进

茅台的美誉力并非一日而成,而是逐渐形成并巩固的,有着清晰的演进历程。从茅台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为国宴指定白酒、塑造市场“茅台特质”伊始,到2001年茅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营业收入逐渐成为行业第一,以及远眺海外、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推动文化出海,茅台的品牌文化不断层层演进、积累升华,最终形成独具特色且不可复刻的企业美誉力。从企业到行业,从中国到全球,茅台美誉力一直在变化和进阶。

夺金奖,扬国运

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怒掷酒瓶振国威,香惊四座夺金奖”,是建立茅台企业美誉力的首个里程碑式事件。

1913年,中国决定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成立了专门的“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前往全国各地寻找能代表中国参加这一国际赛事的产品。据屠坤华的《万国博览会游记》记载,有数十万件展品入选,展品从上海运抵美国旧金山。经贵州省举荐,茅台酒作为地方代表产品赴赛参展,成为展品之一。

1915年2月20日,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正式开幕,第一天就有20余万人前往参观,成为当时全球瞩目的焦点事件。而中国参展团队因路途遥远,抵达较晚。直到1915年3月9日,中国馆才正式开幕,整体风格按照中国传统宫廷建筑风格进行修筑。馆中共有9个展区,分别为农业馆、工艺馆、教育馆、文艺馆、美术馆、交通馆、矿物馆、食品馆、园艺馆。

在展览中,茅台酒因简陋的“鼓腹”深褐色陶坛包装,与棉、麻、大豆等产品一起,被堆置、陈列在农业馆当中,未能引起人们注意。眼看博览会接近尾声,中国代表团提议将茅台酒移入食品馆,便于突出其展览位置。

在搬运茅台酒时,一位代表不慎失手,一瓶茅台酒从展架上掉下来摔碎了(此即后来传为佳话的“怒掷酒瓶振国威,香惊四座夺金奖”故事来源)。一瞬间,茅台酒香四散在展馆中。中国赴赛监督官员当即决定无须换馆陈列,只需将茅台酒分装于数个空酒瓶当中,并敞开瓶口挥洒酒香,再在旁配上几只酒杯供人品评,便足以发挥茅台酒之所长。

果不其然,浓郁的茅台酒香像摄人心魄的“引客幡”,原先寥寥数人的农业馆,逐渐挤满了寻香来客。茅台酒展台附近,人们争相倒酒品尝,嘴里不时发出的“咂咂”声,昭示着茅台酒的佳妙品质。茅台酒凭借“惊人一掷”,以酒香为媒,在众多展品当中成功拔得头筹,不仅一举夺得博览会金奖,还成为一众获奖名酒当中唯一享有“世界名酒”官方美誉的获奖名酒。

img

1915年,茅台酒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奖章

首获博览会金奖,不仅是茅台走出黔地河谷,步入世界市场的首次尝试,也是茅台名震中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建立企业美誉力的起点。

茅台酒此前作为地道的黔地土产,始终“闷声不响”,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的一鸣惊人,让茅台光彩地闪耀世界,也在时局动荡、外敌环伺的社会大环境下,给民族和同胞打了一剂“强心针”。在1915年的《申报》上,除了通篇的政事报道,还有共计十五篇关于巴拿马博览会开幕情况、中国展品情况和外国展品情况的深度报道,《申报》还在第二年闭幕后报道了中国的获奖情况,提振了国人的自信心。 也正因此,在茅台荣获金奖的后世佳话中,有着“振国威”的豪迈形容,这也使得茅台在1915年荣获金奖的意义超越了其本身的商业价值,有着鲜明的国家及民族色彩。

与国家情怀紧密相连、同向共生,成为茅台发展过程中的禀赋。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天安门传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呼声,中国开启了崭新的发展纪元。茅台酒凭借其卓越的产品质量,被指定为国宴饮用白酒,出现在开国大典的晚宴之中。

在日内瓦会议、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历史性外交事务中,茅台酒成为见证“坚冰融化”的特殊媒介。茅台之所以成为中外友谊交流和国家日渐繁荣的具象标志,是因为其卓绝商品品质背后的高质量理念与“稳而行健,可堪大任”的民族精神高度契合。这样的民族情怀与其向外延展的企业美誉力之间,形成一种螺旋上升式的模式,产生相互赋能的作用。换言之,茅台美誉力形成之初就连接着浓重的国家及民族情怀。巴拿马“怒掷酒瓶振国威”事件,将茅台酒这一黔地土产的影响力扩大至全国乃至世界。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贸流通代表地位和国宴产品酒的地位,则更加体现了茅台自身的产品质量与其美誉度之间所呈现出的高度适配性。

市场美誉力扩张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茅台步入市场化的一系列布局策略,为其后续的“聚合式”美誉效能作用爆发埋下伏笔。也正是茅台独具风格的市场策略和宣传模式,以及浓重的企业风格色彩,使得茅台美誉力演进模式更加稳健、长远和难以复刻。

自“三茅合一” 建厂以来,茅台始终按照统一的国家计划进行增产创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逐步放松对白酒行业的管控,市场经济之下,行业进入百舸争流的空前繁盛时期。身处局中的白酒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力争在广袤的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获得更大的市场话语权。

当时,较为主流的市场拓展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五粮液为代表的业务多元化市场扩张战略,二是以秦池酒和孔府家酒为代表的广告轰炸式宣传营销战略。面对声势愈发猛烈的市场化狂潮,是猛烈进攻,还是静观其变,成为市场浪头翻滚扑打来之前茅台亟待做出的抉择。

事实证明,沉稳不沉闷,坚守原则但不墨守成规是镌刻在茅台基因中的品性特质。它选择站在市场拓展的两种主流方式之间,采用兼收并蓄之道,以发展白酒主业为基调,同时再度深挖、拓展市场阵营。一方面,在强化飞天茅台等产品优势的前提下,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开发具有文化衍生意义的“大事件”茅台酒;另一方面,按照受众的不同口味偏好,开发茅台啤酒、茅台威士忌、茅台干红等宽受众的产品品类,并逐渐推出不同度数、不同容量规格和不同尘封年份的茅台酒等,借此对市场进行深度细分,形成精准适宜、有的放矢的产品投放结构,使得自身固有优势更优、更强。

而在品牌文化宣传策略上,茅台选择在传播范围最广的央视一套《新闻联播》黄金档时段,冠名不具备显著商业性目的的整点时间播报,只简明地显示企业LOGO和名称,形成了茅台特有的宣传风格。依靠这种剑走偏锋的方式,茅台完成了长达数十年的企业美誉力塑造。此外,茅台的文化宣传工作还更多地偏重于更具传播价值和深度内容剖析的著书、电影、纪录片制作,以及各大头部媒体、时政盛会的IP合作,形成持续、长期的企业美誉力效应,逐步提升公众对茅台的熟悉度、认可度和信任度,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茅台品牌的受众参与度和用户黏性。

同时,茅台开始进一步开辟白酒市场,拥抱大众消费群体,下沉销售端,扩大美誉力影响范围。在固守本位的基础上,茅台推陈出新,派遣企业内部的精尖骨干,组成一支专业的营销队伍,一头扎进全国各地的一线销售市场,快速架设起一套信誉优良、实力强劲的茅台经销商营销队伍体系,在不断进行市场磨合的过程中,适时调整具体营销策略,不断拉近茅台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提高在大众市场的品牌美誉度。

2001年,伴随着茅台酒万吨工程的启幕动工,以及“地域产品保护”资格获得官方认证,茅台集团完成全面改制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于同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这意味着茅台已经完成了从工厂制向公司制,再向股份制的转变,成为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的股份制公司。

从美誉力的角度分析,茅台的上市,意味着企业将与各大小股东在常规的商业交易之外产生更为深层和紧密的联结。随着资本对茅台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茅台的美誉度也持续增加。除此之外,茅台上市后获得的媒体关注度和曝光度也呈指数级增长。至此,茅台在消费者市场和资本市场奠定了美誉基础,并在之后的时间里不断积累,形成巨大效能。

美誉力绽放全球

2012年,白酒行业迎来寒冬,茅台选择坚持挺价,最终在与五粮液的多年行业巅峰企业“僵持赛”中,营收全面超越五粮液,成为白酒新龙头。至此,“茅台时代”到来的端倪已经显现。但是2013—2015年白酒产业深度调整,发展热潮被浇熄了大半,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直至2016年,以茅台为首的中高端白酒区间酒企才复苏回暖,茅台作为白酒行业“领头羊”的效益才真正显现。同时,多年积累的茅台美誉力呈井喷式爆发。一场愈演愈烈的酱香热潮,以茅台为中心迅速展开,白酒行业香型更迭,齿轮再度加速运转。

而这时期的茅台,正经历着新一轮美誉力进阶。此时的茅台美誉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单一地向外输送品牌价值和企业理念,而是以自身为基准,形成了一套业内默认的“茅台标准”,其产品质量、市场营销、战略体系结构等诸多方面的体系建设,成为业内企业的参照标准,为追随者们提供参考。这也恰恰从侧面印证了茅台美誉力对行业影响之大。

在茅台蓄力开启白酒行业新纪元的同时,沿循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美誉力塑造也在同步进行。在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百年纪念之际,茅台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铺设路径,在世界各地举办企业品牌文化推介活动。一年时间,茅台品牌文化的宣传推介之路就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9年,茅台已经在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架设了茅台海外销售渠道网络和配套设施,进行了品牌文化的宣传推介。伴随着茅台世界市场拓展项目的深入,茅台的美誉力发展将在国际化道路上再谱新篇。

如同百年前巴拿马的“一掷惊天下”,新时代的茅台正努力在世界烈酒市场展现东方风采,让企业美誉力在国际舞台绽放。站在相似的节点上,茅台怀抱赤子之心,为中国酒文化融入世界酒文化集群并成为强势一脉而不懈努力。 UsXUyOypjntM1gBt6c4Bpm4HCPFjqNvsw0EjDlsmiz8DdzTVW2dY1UaQq+kKyt5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