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塞万提斯,或曰,千年一遇!

提起哈姆雷特,大家都会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认真想想,当人们谈及《堂吉诃德》时,脑海中却总出现同一个形象——一个理想主义的滑稽老骑士。这个形象如此深入人心,几近不需质疑。在你心目中,《堂吉诃德》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大概在二〇〇〇年,有一个面向全球的文学作品评选,这次评选十分重要。当时刚好是新旧世纪的交替,所以他们要评选的是从公元一〇〇〇年到二〇〇〇年这一千年里最伟大的一部作品,请注意,是唯一一部。在这一时间区间下,有如雷贯耳的各路“神仙”: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简·奥斯丁、福楼拜、马尔克斯等,他们声名远扬,其作品也为世人所熟知。但是,最后的赢家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当时我比较偏爱俄国作家,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我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描绘的俄国,是真正的人的俄国,他的作品里有一种十九世纪的精神风景,和他所处的社会有一种深度的互文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他比托尔斯泰要伟大。

然而他也不是那个“千年一遇”!这就引发了我的好奇。

一千年属于“大历史”,哪一部作品能够涵盖这样宏大的历史本质?客观来说,哪一部作品都不能。反过来说,每部优秀的作品又或多或少“盖”住了那么一点。因此,我觉得这应该是个概率问题。堂吉诃德属于人群中百分之零点零零一的那种人,而改变历史的往往就恰好是这种人。在堂吉诃德身上,你可以认出哥伦布,认出布鲁诺,认出马丁·路德,但如果堂吉诃德仅仅是一个和他们一样实在的人,他就被局限住了。他虽然会变得真实,却被稀释了价值。佛家讲“我执”,一旦“执”,真佛便不可见。所以塞万提斯非常巧妙地用一个半疯半癫、自不量力、跨越时空、跨越身份、孤独而不被理解的角色,穿梭于虚实之间,表达出了这一千年里那群百分之零点零零一的人的特征。平衡虚实也属于小说艺术的三昧。

有趣的事情是,塞万提斯没有忘记那些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桑丘就是“大多数”的代表。只是桑丘不沉默,他不仅不沉默,而且非常聒噪。他代表的现实世界是世俗的,与堂吉诃德的理念世界截然不同。后者创造历史,前者在其中享用。所以要知道,历史不能没有前者,否则后者的历史只是一堆失去活性的废纸。堂吉诃德和桑丘这对搭档相得益彰,恰恰涵盖了某种人类演进过程的本质。我想这也是它成为“千年一部”的原因。

历史轴线上的人

你刚才讲到历史的本质。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被认为是“世界的开端”和“全球化进程的开始”。而塞万提斯和他的《堂吉诃德》都恰好诞生于这一时期。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五四七年,《堂吉诃德》完成于一六〇五年到一六一五年之间。某种程度上,我们在今天谈及《堂吉诃德》的同时,也在通过这部作品了解近代人类历史的起源。

是的,塞万提斯活在一个关键的历史坐标点上。人们在谈《堂吉诃德》时往往会谈到中世纪。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后来蛮族入侵,欧洲世界面临重新组合,而这一组合就是基督教教化下的中世纪文明。这一历史分期大致于一五〇〇年截止,前后跨度达一千年。人们通常也称其为“漫长的中世纪”。中世纪是一个神权至高无上的时代。人不需要思考,因为信仰是不需要理性的,更不需要你有自己的判断。包括后来,即使新教改革,马丁·路德还是号召我们做一个大傻瓜。这也就是克尔凯郭尔所讲的理性世界推导不出信仰。

而这漫长的中世纪在塞万提斯出生时结束了。他迎来的是现代社会的开端,新工商业文明的起步。他从那个旧世界里走出来,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便是“换世界”。曾经,绘画作品的背景是天使、圣徒、上帝;现在,它们的背景变成了自然世界,也即现实。在那一代艺术家的创作之初,他们撞上的便是“换世界”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塞万提斯如何触摸这个世界,如何感知这个世界,便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从已有的一些资料看,塞万提斯没正儿八经上过什么学,但他和堂吉诃德一样嗜书如命,那时正式的出版物很少,大都是宗教小册子,且非常昂贵,书是那个时代的奢侈品。因此,哪怕在街上看到什么纸头,只要上面印着字,塞万提斯都会捡起来,然后津津有味地阅读。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这说明这个人天生就有一种对超出自己日常经验的东西的渴望。塞万提斯所处的时代,就像罗丹那个著名的雕像《青铜时代》所表现的——人刚刚走出原始的旷野,看到大世界,这世界刺眼、炫目,又令人渴望——塞万提斯本质上就是这样的人。

这种特质导致了他多层次的、起起落落的人生:一五六九年因刑事纠纷出逃意大利,藏身于罗马;一五七二年,也即他二十五岁的时候,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勒班陀海战 ,为此造成左手终身残疾;回国途中被俘虏到北非五年,成为穆斯林的奴隶,其间多次逃跑又被抓回。后来终于被赎回祖国,却穷困不得志;当过吃力不讨好的战争收税官,对工作尽心尽力,从不动歪脑筋,却因此得罪人吃了官司,锒铛入狱。

我认为塞万提斯有一种极限生存的本领,某种程度上,《堂吉诃德》这部小说讲的也是极限生存。塞万提斯的种种外在经验,早就蕴藏在生命里头,并逐渐转化,形成我们刚刚提到的“换了的世界”。而这一转化过程通过他触摸世界的方式——写作——展现了出来。《堂吉诃德》的出版,其实是假借堂吉诃德,表达了塞万提斯和这个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那里有不甘、后悔、骄傲、愤懑等复杂的情况。他和世界关系的处理方式,也成为小说这一文体在后世占据主流文学艺术形式的关键所在。

你提到了塞万提斯的写作方式,我想它是和之前中世纪,甚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写作方式截然不同的。之前的作品往往自上而下地去表达,是高雅的诗的语言系统,以固化的文体和格律来制约表达,控制创造者的感官,即使有完全民间的文本,也多是结构松散的口头文学类型,其成熟度远远不够。而塞万提斯尝尽人生百态,游走在地中海的大陆与海洋、岛与半岛之间,那种视野和感知方式是全新的,或者说是属于小说的方法论。

所以我们说,他是活在历史轴线上的人。

●美人并不个个可爱,有些只是悦目而不醉心。 sU9BQyZm8LinhP2F5i0H7nyiu8CHALLdPJy6BldYMO0/dmHIaGjx7ZVsSmWUTrc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