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保罗·魏尔伦的诗句

海峡另一侧,大批盟军安保人员守护着具有决定性的日期,这个决定日简称D日。而德国阿布维尔的大批特工正忙于解开秘密,他们成功了!

D日,从英国起飞的第一批战机赶去轰炸诺曼底海岸的目标前,驻扎在法国的德军总司令部就获知进攻已然开始。实际上,真相就摆在桌面上,可惜,德国人没有加以利用。

这不是传说,也不是电影剧本。这个匪夷所思的事件,就出现在关于诺曼底登陆的美国官方史中,相关证据可以在德国第15集团军战时日志里找到。叛国和间谍艺术闯入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揭开了惊天的秘密。盟军6月6日的入侵,本来不会把德军参谋人员、各支撑点指挥官、普通士兵弄得猝不及防,可是,这起事件发生了!我们接下来就讲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盟军最高统帅部在法国有个“枝繁叶茂”的秘密组织,专门从事情报收集和破坏工作。一个个经验丰富的部门领导指挥各分支机构,例如“动物联盟”,这是个运作顺畅的情报组织,成员以动物的名称为化名,利用无线电或信鸽传递情报。除了间谍,还有破坏分子。这些机构有时候紧密合作,但出于安全的考虑,大多数时候是互不联系的。法国境内遍布破坏组织,他们按地区划分,有区长、支队领导和数千名成员,任务是实施各种扰乱行动,破坏德军加强防御,但最重要的是为盟军入侵当天实施大规模爆破做好准备。

10克糖也就是三小块,可要是丢入混凝土搅拌机的水里,足以破坏100千克水泥的附着力。这是因为,水泥的基础材料钙,如果与糖而不是碳酸结合,会形成更容易溶解的糖酸钙。所以,一名抵抗组织成员操作混凝土搅拌机的话,就可以把糖掺入干拌料或贮存的材料里,用这么一点点糖就能破坏用于重要工事的水泥混合料,例如炮台防护墙或掩体顶部的中央部分。这样一来,一发炮弹的冲击力足以粉碎水泥墙。但这不过是此类诡秘勾当的一种伎俩。伦敦的SOE(特别行动处)是这些破坏组织的总部,为入侵日制定了一项特别方案,也就是“绿色计划”。他们打算在进攻前几小时,炸毁法国571座火车站和道岔,让30条主干线突然无法通行,从而阻止作战地区内的敌军调动。另外还有“乌龟计划”,目标是切断电话、电报线,炸毁十字路口、桥梁、高架桥。

很明显,此类行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传达命令,以便各个破坏组织执行。毕竟,SOE不能提前几天把极度机密的入侵日期告知法国各地区大批分支机构领导人。另外,进攻日期可能会在最后一刻更改—实际发生的情况正是如此。

所以,SOE萌生了以无线电下达命令的念头。各破坏组织负责人早已接到指示,每个月1日、2日、15日、16日密切留意BBC电台的法语广播,听取一段加密信息。这句暗语摘自保罗·魏尔伦的诗篇《秋之歌》。

要是听到《秋之歌》第一句,就意味着广播里稍后会读出以下内容:Les sanglots longs des violons de l'automne(秋风萧瑟,琴声呜咽,余音长)。这是盟军即将发动入侵的警报。然后,破坏组织负责人必须继续聆听广播里读出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展开行动的B信息。如果听到“Blessent mon coeur d'une langueur monotone”(单调无力,令人悲戚,心忧伤),就说明盟军会在接下来48小时内发动入侵。所有破坏组织领导人,收到同样以密码发送的“绿色”和“乌龟”命令后,当日午夜前执行破坏行动。

这是个构思巧妙、精心设计的方案。但德国情报机构(保安处)破解了秘密,呈送给阿布维尔负责人卡纳里斯海军上将。《秋之歌》可以说是文学史上最具军事意义的诗篇。这场秘密行动,本来有可能对即将到来的战役产生决定性作用,结果曝了光,是盟军在冷战的阴暗历史中致命的失误之一,从两个方面看的确如此。我们接下来谈谈具体经过。

保安处发现了端倪,卡纳里斯视若珍宝,他牢牢记住《秋之歌》第一段:

秋风萧瑟,琴声呜咽,余音长;

单调无力,令人悲戚,心忧伤。

许多人的命运系于这两行诗句。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派侦听站负责人处理此事,还告诉他们,这首诗里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因此,不仅法国抵抗组织各机构负责人、突击队队长、SOE积极的破坏分子仔细收听BBC电台播出的《秋之歌》,扎尔穆特大将设在图尔宽的第15集团军司令部,信号中心的专家也在等待信息。他们知道正确的文字,所以没被无数假情报欺骗或愚弄,就这样等待着。这份耐心最终得到回报。

第15集团军驻扎在塞纳河与马斯河之间,6月5日的作战日志里记录下五条内容。第一条指出,信号中心于6月1日、2日、3日听见《秋之歌》第一句,“秋风萧瑟,琴声呜咽,余音长”。第二条是当晚9点15分记下的:“听到《秋之歌》第二句,‘单调无力,令人悲戚,心忧伤’。”

当晚9点20分、10点、10点15分记下的第三、第四、第五条作战日志,表明记录者激动不已。几条作战日志指出,这份耸人听闻的情报,这个天大的秘密,被立即报告给第15集团军司令、西线总司令、各军军部、第16高射炮师、驻比利时和法国的军事指挥官,还发给B集团军群和拉斯滕堡的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最迟于6月5日晚10点15分,OKW、冯·伦德施泰特元帅、驻巴黎的海军集群司令部、隆美尔集团军群都已确认,这份情报表明敌人即将发动入侵。

此时,交战双方还没有开枪动炮。盟军轰炸机刚刚从英国的机场起飞,搭载伞兵的运输机正滑向跑道。飞行员和伞兵确信敌人不知道他们的秘密。可是,对方已揭开谜底。

不过,盟军官兵用不着担心,谜底揭开与否无关紧要。德国情报部门付诸的大量努力白费了,德军最高统帅部糟蹋了第一场胜利。冯·扎尔穆特大将立即命令第15集团军进入戒备状态,可他的集团军不在盟军登陆地区。除此之外,德国人什么也没做!B集团军群没给辖内第7集团军发出警报,致使该集团军几小时后稀里糊涂地沦为战争史上最强大的进攻的受害者。

面对盟军第一拨海空登陆,德国第84军首当其冲,被打得措手不及。诺曼底地区海军指挥官亨内克少将,他那些至关重要的海岸炮台和雷达站,事先没收到任何警报。没人立即把隆美尔从黑尔林根召回,整整14个小时,B集团军群群龙无首,没人指挥、调度辖内各个兵团。情报处长施陶布瓦塞尔上校报告隆美尔,第15集团军收到了《秋之歌》的诗句,隆美尔命令他联系伦德施泰特的司令部。施陶布瓦塞尔奉命行事,可西线总司令部指示他,不要给集团军群辖内部队发出警报。施派德尔照办。因此,德军官兵没有进入阵地,而是跑到他们驻扎的各个城镇的咖啡馆,欢庆生日或给家里写信。集团军群参谋长施派德尔将军独自留在司令部。

元首大本营的约德尔将军也有责任,他认为伦德施泰特元帅肯定会发出警报。可这位西线总司令什么也没做,因为他根本不信这些情报。美国出版的《诺曼底战役权威战史》,引用了伦德施泰特司令部一名成员的说法:“艾森豪威尔将军不可能在BBC广播电台里宣布发动入侵!”

他们全然不信那些情报,就凭魏尔伦的几行诗句?太可笑了!

B集团军群司令部为什么会在战争的心理方面抱有高高在上的不屑感,没及时给辖内兵团发出警报,具体原因不明。

因此,德国军事情报部门取得的胜利没能结出果实。6月5日夜间到6月6日,派驻法国的德国军队无忧无虑,忙于日常工作,许多人干着自己想干的事。 XNuKETRIk8Wz8bTp73yBNnR6l12nZGKcaQtg2vNkuGcdVScVzSeGROR/1a/zz/M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