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他们今天会来吗?

1944年6月5日,星期一,海岸地区仍处于警戒状态。盟军空袭法国腹地,打击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上的桥梁,显然是为了孤立诺曼底和布列塔尼,德军参谋人员对此惊慌不已。

他们今晚会来吗?目标是诺曼底还是布列塔尼?

但诺曼底海岸在6月5日的气象状况令人宽慰,完全可以放下心来。风力5~6级,海况4~5级,许多地方阴云密布,下起蒙蒙细雨。因此,从巴黎到布雷斯特,所有德军参谋人员都想拿上一两瓶夏布利酒,美美地度过一个平静的夜晚。

干杯!哦,法国人的说法是“A votre santée”。

法国漫长海岸线上的炮台、支撑点、抵抗枢纽,哨兵当然喝不到夏布利酒,顶多弄到瓶卡尔瓦多斯,这玩意儿是苹果酿制的白兰地。他们站岗执勤,盯着雾蒙蒙的海面。

塞纳河河口一座座多人掩体内,德军士兵躺在木板床上。这些现代穴居人的“洞穴”闷热、潮湿、黏黏糊糊。他们闲聊,倾诉自己的思乡之情。这些士兵哼唱着西线掩体里的热门歌曲《可爱的小女仆》,这首歌堪称诺曼底的《莉莉玛莲》。

5号支撑点 位于科唐坦半岛东部海岸,与塞纳河河口相距120千米,据守支撑点的是第919掷弹兵团第3连一个排。阿图尔·扬克少尉穿过前沿战壕,朝沙丘顶部走去,哨兵伫立在炮队镜旁边。

扬克问道:“有什么情况吗?”

“少尉先生,一切正常!”

扬克走到炮队镜后,目光越过沙滩,朝海面望去。夜色漆黑,雨云遮住月亮。从云层缝隙不时探出的月亮,看上去又圆又亮,柔柔的月光撒向海滩和后方,照亮那里的树篱、苹果园、草地。有那么一刻,月亮倒映在河谷的水面上,很快又消失了。

哨兵说道:“这种天气他们不会来的。”

少尉点点头。这种天气他们不会来的!扬克轻轻敲了敲观测所的木制胸墙,转身朝石屋走去,这座石屋也是5号支撑点的组成部分。

“这种天气他们不会来的。”这也是气象专家的判断。

6月5日,诺曼底地区的德国海军指挥官亨内克少将,在瑟堡向气象专家询问了天气情况。他很谨慎,因为6月份第一周的潮汐、月相、整体天气情况,为盟军登陆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他的雷达官韦泽曼中尉报告,昨晚雷达屏幕上出现了强烈的运动信号,非常可疑。韦泽曼认为:“可能是舰船的大规模集结。”由于受到干扰,雷达随后失去了信号。然后呢?

天气预报员让亨内克海军少将放宽心:“海面波涛汹涌,能见度很差,风力5~6级,雨势会越来越大,我们甚至不会遭到敌人的例行空袭。”

另一份报告强调了预测的天气是多么恶劣,报告中称,原本要前往布雷斯特的德国舰队没有起航。

海军少将不放心地问道:“明天呢,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气象专家答道:“预计接下来几天不会有什么变化。”

亨内克笑了,他推断道:“也就是说,登陆行动需要的潮汐、月相、整体天气情况,符合这些条件的下一个日期,要到6月份下半月了。”

位于勒芒的德国第7集团军司令部,多尔曼大将问他的参谋长:“今天会出事吗?”

彭塞尔少将已经向驻巴黎的海军部门核实过情况,于是对集团军司令转述了气象专家令人放心的解释,可他又怀疑地补充道:“前提是我们相信这些气象员!”

多尔曼大将可能没听见彭塞尔最后这句话。“他们不会来”的保证让他深感宽慰,这样一来,德国军队就能获得更多时间,他暗自盘算:敌人今晚不来的话,我们又能争取到几周。部队需要更多时间布设更多滩头障碍、修筑掩体、前调海岸炮兵。900千米长的法国海岸是通往欧洲的门户,确保此处的安全,仍有许多工作要完成。

不正确的推论导致伦德施泰特对盟军的入侵得出深具灾难性的错误结论。6月5日,艾森豪威尔的舰队已驶向诺曼底,伦德施泰特还在书面态势评估里写道:“没有迹象表明敌人即将发动入侵。”

多尔曼将军对他的勤务官说道:“那么,我们明天上午召集指挥官开会,之后在雷恩进行图上演习。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每位师长可以带上两名团长,我希望他们明天上午10点赶到雷恩。”

第7集团军参谋长彭塞尔是个谨慎的总参军官。尽管气象专家做出信誓旦旦的预测,可是,一想到第7集团军整道防线上最重要的兵团指挥官悉数离开,他就心神不宁。于是,他给各师师长发了份电传电报,要求他们拂晓前不要动身赶赴雷恩,这是因为,如果敌人出乎意料地登陆,肯定会在清晨实施。对方来不来,拂晓前就清楚了。可这项建议对距离勒芒较远的几位师长没起到作用。各条道路遭到猛烈轰炸,不早点动身的话,他们无法在上午10点前到达雷恩。例如,冯·施利本将军第709师师部设在瓦罗涅附近,离雷恩190千米;法莱将军第91空降师,师部位于奥特堡,距离雷恩也近不到哪里去。因此,施利本获得第84军军部批准后,6月5日下午就动身赶往雷恩。法莱少将天黑后出发,他对师作战参谋说道:“这么恶劣的天气,没什么可担心的。”

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元帅,是法国北部整条海岸防线的军事指挥官,他也受到坏天气的误导。出于工作和休息的双重目的,隆美尔于6月5日上午晚些时候离开司令部,也就是罗什富科公爵家族有千年历史的拉罗什居永城堡,驱车返回德国。他打算在黑尔林根稍事停留,看望妻子—6月6日是妻子的生日,然后前往贝希特斯加登谒见希特勒。这场会晤非常重要,因为隆美尔希望进一步加强海岸防线。他打算敦请希特勒,为诺曼底增派2个装甲师和1个火箭炮旅。隆美尔在日记里写道:“最迫切的问题是通过私下交谈说服元首。”

隆美尔对他这片海岸的防御状况忧心忡忡。如果用于海岸防线的援兵和预备队无法开抵,那么,把登陆之敌赶下大海的机会就微乎其微。隆美尔需要更多精锐师,他要的是经受过战火考验的兵团。而他手头那些师,大多是由年迈的预备役军人、苏军战俘编成的东方营、患胃病和耳疾的人员组成的作战营,至于海岸炮台,有些炮组人员的年纪实在太大,他们能在敌军海空力量的狂轰滥炸下存活,此后以近战击退敌人的大规模登陆企图吗?

例如,德国第709步兵师的士兵,平均年龄36岁。而准备开赴英国的美军突击师,士兵平均年龄只有25岁。德军部署在入侵地段的海军炮台,平均年龄高达45岁,操作火炮的炮组人员,甚至有56岁的士兵。这些数字很能说明问题。不过,坚不可摧的大西洋壁垒,混凝土、钢铁、火炮、地雷构成的护盾,能弥补德军的缺陷吗?海岸上不是构筑了配有威力强大的舰炮和深具威胁、数不胜数的掩体吗?从布雷斯特到奥斯坦德的滩头,不是布满了危险而又致命的障碍物吗?

可惜,实情并非如此。1944年夏季,大西洋壁垒只存在于加来海峡,其他地方不过是一连串间隔很宽的支撑点而已,某些支撑点还没完工。部署在正确位置,配有足够火炮的重型炮台寥寥无几。大多数炮台配备的是缴获的武器,由于口径的关系,再加上缺乏火控系统,很难与逼近的舰只交战。

隆美尔最担心的是德国空军。他在非洲的经历,以及德军在萨莱诺和安齐奥这些意大利滩头进行的战斗,教会他敌人的空中优势究竟意味着什么。阿莱曼交战告诉他,战斗轰炸机完全能压制整个装甲师。无论是天纵奇才的保守派传统战略家伦德施泰特元帅,还是西线装甲集群司令盖尔·冯·施韦彭堡装甲兵上将,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隆美尔有!他从以往惨痛的经历得出结论,敌人占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大股兵团不付出高昂的代价,根本别想在交战中运动。隆美尔出任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守卫法国北部海岸后,根据亲身经历发展出他的防御理念。

尽管隆美尔坚信盟军会在加来海峡实施主要登陆,但他必须为敌人有可能发起的牵制性进攻做好准备。他的基本理念很简单:海滩就是主防线。与盟军登陆部队的交战必须在海岸、滩头进行,以免己方兵团沿漫长、代价高昂的接敌路线开赴战场。

隆美尔指出:“敌人登陆之际,就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刻。许多人惊魂未定,可能还晕船,地形陌生,没有足够的重武器。我必须在这一刻打败他们。”

隆美尔的策略,要求在这一刻投入所有兵力兵器,可能的话,敌人仍在海上时就施以打击。他没有采用常规的纵深防御,而是在海岸附近部署线性防御。重武器、火炮、战术预备队,应当悉数投入海岸交战。他甚至要求几个装甲师把坦克半埋在靠近前线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在海岸防御战打响后及时介入战斗。

这是积极防御,而消极防御是他发明的海滩障碍物,也是他源自非洲战局的旧战术。当初在阿莱曼前方,隆美尔构筑了“魔鬼的花园”,一个个巨大的封锁区遍布危险的障碍物:深达三层的地雷,绊发线引爆的炸弹,看上去无害的木桩连接着大捆炸药。为守卫法国海岸,抵御盟军登陆舰队,隆美尔部署了同样类型的障碍物,但更加细致,规模也更大。

针对涨潮时没入海水下的海滩地段,他发明了带有地雷和锯齿状钢尖的角锥,登陆艇撞上的话,肯定会搁浅。他还弄来成千上万个所谓的“捷克刺猬”,遍布在海滩上,这些钢梁障碍物是捷克的库存旧货。

隆美尔还发明了结构复杂的胡桃夹子地雷,这种地雷连接在木桩上,登陆艇的压力足以引爆它。另外还有“滚柱支架”,实际上就是带有触发雷管的迫击炮弹。

在后方地带,隆美尔把长长的木桩插入草地、林间空地、田地,以此抵御敌人的空降,这些木桩的名字非常贴切—隆美尔芦笋!

隆美尔的创造性无穷无尽。某些老派指挥官对这些新玩意儿不感兴趣,为消除他们的消极抵制,隆美尔下达命令:“停止一切训练,把所有时间用于构筑海滩障碍。”他还补充道:“敌人的入侵,成败会在海滩和登陆的最初24小时内见分晓!”

伦德施泰特元帅和施韦彭堡男爵将军则持不同观点。他们想在远离海滩的内陆与敌人决战,因而希望把装甲力量和战术预备队留在法国腹地,待敌军朝内陆挺进,就以大规模钳形机动围歼对方,这种打法符合传统的战略学说。总的说来,隆美尔的观点是“不让他们上岸”,而伦德施泰特和施韦彭堡主张“让他们来吧”!

针对两种矛盾的观点,希特勒居中调停,否决了施韦彭堡的方案,但也没有彻底满足隆美尔的要求。隆美尔没能获得几个装甲师的调度权。虽说这些师不像伦德施泰特和施韦彭堡希望的那样部署在遥远的后方,但也没有按照隆美尔的要求,尽可能靠近海岸。

几个装甲师何时投入,投入何处,希特勒一如既往地保留了最终决定权。装甲师堪称现代战争至关重要的机动兵器,他把这股力量部署在距离前线600千米的地方 ,这个决定最终结出了苦果。

要是德军装甲师部署在海岸附近,会不会给盟军登陆首日的态势发展造成不同的结果,时至今日,军事专家仍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伦德施泰特防御方案的支持者指出,如果把装甲师部署在海岸地区,会被盟军猛烈的舰炮粉碎,无疑会招致一场灾难。不过,装甲部队指挥官对这种站不住脚的观点提出质疑。他们指出,装甲师沿各条道路列队行进期间,确实会遭到炮兵重创,但精心伪装的装甲师散布在广阔的地区,敌人想击中单辆坦克,彻底粉碎装甲兵团的作战效力,凭炮击是做不到的。打击海岸防线上的炮兵掩体和炮兵阵地比较容易,因为炮口的闪烁会轻而易举地暴露火炮的位置,可对付散开的坦克不同,重型舰炮必须以毁灭性火力覆盖大片地区,这就意味着消耗大量弹药,完全不切实际。

伦德施泰特从来没有以舰炮为理由,反对隆美尔靠前部署装甲师,而是遵照战略原则,坚决抵制隆美尔的观点。

6月5日上午,隆美尔赶往黑尔林根的途中,一直在考虑这些问题。他和集团军群作训处长商讨了说服希特勒改变防御策略的办法,特别是如何劝说元首加强驻扎在法国的德国师,必要的话,就削弱挪威、法国南部、海峡群岛驻军,腾出援兵。

隆美尔知道,要求一个师(例如施利本将军的第709师)据守65千米宽的防线,“海滩就是主防线”的策略是无法奏效的。由于各支撑点间的缺口宽达3~5千米,德军无力阻止敌人登陆,更谈不上把对方赶下大海了。以往的经历多次证明,一个师最多只能守卫10千米宽的正面防线。因此,隆美尔认为唯一的解决之道是:必须削弱欧洲防线某些地段,借此腾出兵力。他觉得腓特烈大帝的格言依然有效:想守住一切的人,最终什么也守不住!

隆美尔打算见到希特勒后说出内心想法,元首大本营的副官长施蒙特将军已经安排了6月6日下午的会晤。 xkT05x+E4W+yJDXfls1ssJ+l/n2eLsRMYqN/v8s7D/I3Xn9BnF6+Jc7dWyoIPs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