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梅尔维尔—代价惨重的错误

英国人在梅尔维尔遇到的情况,与圣马尔库夫的美国伞兵如出一辙。1943年12月初,师长理查德·盖尔召见特伦斯·奥特韦时,这名中校从来没听说过梅尔维尔村。可他很快熟悉了那片地区,就好像是在那里土生土长的一样。

梅尔维尔在奥恩河东面,离海岸2.5千米,第1716炮兵团在此处设了座炮台,还派130名士兵加强防御。根据法国境内的特工呈交的报告,盟军情报部门确信这座炮台配有几门150毫米火炮,给计划在乌伊斯特勒昂—利翁地区实施海上登陆的英国第3师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在“海上登陆开始前消灭炮台”,盟军投入的力量相当强大。这项任务交给奥特韦中校率领的英国第6空降师第9营。战斗极为血腥,代价高昂,基本没起到什么作用,这种事在战争史上屡见不鲜。可时至今日,最新出版的英美著作仍大肆吹嘘,声称盟军大获全胜。所以,我们接下来聊聊这场战斗的实际情况。

英军的行动方案大致如下:奥特韦的加强营,750名官兵悉数投入,凌晨1点前不久在梅尔维尔与贡纳维尔之间跳伞,赶往指定集结地域,一小时后夺取敌军支撑点。各级指挥官反复商讨了突击的具体办法,就像牛仔对付印第安红番的现代版角逐。行动的顶点是,他们在外面发动进攻时,滑翔机把60名突击队员降落在炮台顶部。

空中侦察发现,5米宽、1.5米高的铁丝网环绕支撑点,前方有一片10米深的雷区,然后又是一道铁丝网。还不止这些,一道配备铁丝网、宽达100米的防坦克壕护卫着德军支撑点。不过,支撑点面朝大海的那一方没有装甲板掩护。

支撑点的防御,设有单兵胸墙和连贯的海滩堑壕。四座火炮掩体,只有最东面的4号炮台构置了近战防御。各种自动武器守卫着炮台。一门20毫米机关炮架在一座掩体的顶部,位于整座炮台中间,执行对空、对地防御任务。

盟军制定的方案,要求在海上登陆开始前消灭此处阵地。因此,奥特韦中校接到命令,最迟在清晨5点15分前攻克敌军支撑点。要是行动不成功的话,舰队5点15分就会炮击这处阵地。由此可见,梅尔维尔在他们看来是多么重要。

这座炮台设在十字路口的开阔地,很难布设有效的伪装。强大的防坦克壕,清清楚楚地给盟军的空中侦察指明了位置。通过航拍照片,他们对炮台的修建进展了如指掌。3月底的航拍照片表明,两座火炮掩体已完工,另外两座仍在修筑,于是,盟军发起预有准备、堪称奢侈的空袭。战果如何?他们投下1000多颗炸弹,只有50颗落入炮台区域,击中预定目标,也就是德军炮位的炸弹不超过2颗。

两颗炸弹没能侵透掩体顶部。这种情况明确无误地说明,对开阔地带的钢筋混凝土目标实施地毯式轰炸徒劳无益。

奥特韦中校29岁,他的伞兵营有35名军官和600名士兵,堪称精锐部队。精心挑选但缺乏实战经验的加拿大伞兵连提供加强,所以,整个突击队共计750人。

最近两个月,奥特韦的部下在英国反复演练突袭。他们搭了一座炮台模型,甚至还有奶牛。推土机帮他们复制了炮台周围各条乡村道路。这群伞兵不分日夜地训练,总是以同样的程序,一次次演练复杂的突袭过程。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行进路线:侦察班和配备探雷器的小组,负责标出穿过雷区和铁丝网的通道;工兵连的任务是肃清穿越障碍物的通道;伞兵营从外面发动进攻时,突击队乘坐三架滑翔机降落在支撑点,消灭敌人的火炮。另外,他们还组织了两支巡逻队,配备了会说德语的军士,任务是发出各种假命令,制造混乱。

和行动方案一样,伞兵营的装备也很惊人,配发了技术战争的各种产品:喷火器、反坦克炮、装有电台的吉普车、突击梯、集束手榴弹、特种炸药、救护车、话筒、扬声器等。

深夜12点30分到12点40分,109架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会轰炸炮台,在伞兵发动突袭前,打垮敌军防御,破坏对方布设的障碍物。这群轰炸机负责炸毁敌人布设的雷区,382吨炸弹,有些炸弹重达2吨,应该能摧毁对方的防御工事。另外,空袭还能为空降登陆提供掩护。伞兵营集结后,扫雷组就和“胶带小组”动身出发,肃清并标出穿过雷区的三条通道。侦察队队长的任务,是用电台向待在着陆点的营长汇报情况。号声就是发起突袭的信号。突击队员的胸前用磷光画着骷髅和交叉的腿骨,以此作为识别标志。

突击队从空中实施登陆,要求分秒不差。计划是这样安排的:

凌晨3点24分,牵引机在炮台上方2000米高度释放载有突击队的滑翔机,同时发出灯光信号。

3点15分到3点30分,吹响“起床号”,迫击炮朝炮台位置发射照明弹,协助滑翔机着陆。

3点28分,发出集合信号,除了提供照明火力的迫击炮和牵制组,所有人停止射击。

3点30分,吹响“熄灯号”,迫击炮停火。第一架滑翔机着陆。引爆安装在障碍物上的炸药。突袭开始。

实际情况呢?午夜前不久,登陆和侦察队飞离英国,兰开斯特轰炸机在他们之前就已经起飞。可是,计划的第一部分出了岔子。轰炸机错过了德军炮台,把贡纳维尔村,而不是德国人的火炮和雷区夷为平地。伞兵侦察队跳伞时,轰炸机仍在投掷炸弹,差点把他们炸得粉身碎骨。

奥特韦中校和伞兵营主力不知道情况有变,仍坚信一切都不会出问题,毕竟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策划得极为周密。可是,他们随后突然意识到,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德国人会还击!没错,德国人的88毫米高射炮开火了,许多飞行员不得不采取激烈的规避动作,机舱内一片混乱,全副武装的伞兵东倒西歪,给他们及时跳伞造成麻烦。有些飞机朝东面飞得太远,还有几架错过了空投区。一架携带特种重型装备的滑翔机,在海峡上空脱钩后坠毁。落在地面上的伞兵过于分散,最远的距离目标50千米!只有一小批伞兵降落在指定地点。

奥特韦中校平安降落,随后就徒劳地等待他的营。一个半小时后,大约150名伞兵凑到他身边。750人就剩这么点儿,600人不见了!尽管如此,奥特韦还是决定发起攻击。这个决定体现出他的决心、勇敢、自律。当然,原定方案行不通了,奥特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动。他以现有兵力组成两个小组,每组15人,负责打开德军障碍物上的缺口,另外四个突击组,每组12人,执行突袭德军阵地的任务。

他们集结在玉米地边缘的沟渠里,距离德军炮兵支撑点500米。

此时是凌晨3点30分,不久前,炮台指挥所已收到师部炮兵指挥官下达的警戒令。炮兵连连长和炮台指挥官加强了哨兵力量。他们很快发现田野里有动静,警戒电话传遍阵地,炮台部署的一挺挺机枪嘶吼起来。

就在这时,运送突击队的滑翔机逼近目标。牵引机松开拖缆,发出灯光信号。几架滑翔机悄无声息地向下俯冲。一架滑翔机就在德军炮兵连上方30米,炮台支撑点的20毫米高射机关炮,从人员掩体屋顶开炮射击。曳光弹射入滑翔机机腹,浓烟滚滚涌出,这架硕大的飞机偏离,坠毁在远离支撑点的田野里。第二架滑翔机出现了。由于奥特韦没有迫击炮,无法发射照明弹,为滑翔机照亮炮台旁的地面,飞行员不得不把遭受轰炸后起火燃烧的梅尔维尔村作为着陆点,带着机上的伞兵在距离目标7千米外的地方着陆。第三架滑翔机不见踪影,已经紧急降落在海峡另一边的英国境内。

突袭夺取炮台的企图就此落空。奥特韦命令部下冲击支撑点。炸药在障碍物上炸开,几个突击组一边开火,一边冲向德军支撑点。

漫长的等待和没完没了的警报,也让梅尔维尔的德国守军变得懒散懈怠。炮台区主入口,布设的障碍物寥寥无几,一小群英国伞兵很快冲了进去。就在这时,二级下士温德加森和某陆军高射炮连一支巡逻队,驱车穿过支撑点入口。这门20毫米高射炮连从弗朗斯维尔赶往卡昂,刚好遇上英国伞兵空降,于是,连长决定前往梅尔维尔,温德加森和5名士兵组成巡逻队。守在支撑点入口处的英国兵让他们猝不及防,只好举手投降。医护兵库尔特·里希特很快就要忙碌起来。

温德加森和他的部下,同英国伤兵待在掩体里,清楚地听见支撑点的激战声。此时,他们的战友正与滑翔机运送、降落在支撑点外的英军突击队交火。德国炮兵竭力自保,利用支撑点的单兵胸墙,与英国伞兵展开血腥的近战。两座火炮掩体的钢制后门炸开了,英国人要做的就是往里面扔炸药。

半小时后,一切都结束了,奥特韦的部下赢得胜利。22名德军官兵被俘,英国人把这群个个带伤的俘虏押出阵地。支撑点其他人员,大约一百来人,在战斗中阵亡。奥特韦的150名部下,66人丧生。

这是场代价惨重的胜利。

和胜利一同到来的是个糟透的意外:梅尔维尔炮台根本没有150毫米火炮,只有75毫米野炮。这种火炮不会给英军的海上登陆造成严重威胁,甚至无法与海上目标交战。从炮台这里,也看不见英国人计划登陆的海滩。炮台配备的火炮,射程只有7千米,因而只能以间接火力打击海岸东部。这是个巨大的错误,误导了突袭梅尔维尔的策划者。所以,这场代价高昂的行动也是个错误,战争期间经常发生这种事。

德国人部署在梅尔维尔的火炮,根本无法朝陆地一侧开炮,除非先把火炮移出掩体。整座炮台的设计,是为了抵御敌坦克从海岸发起攻击。

另一个失误打乱了英国规划者的如意算盘。

攻克炮台后,奥特韦射出预先约定的信号弹,示意已占领炮台。可是,侦察机飞行员没有确认信号。于是,奥特韦率领部下撤离支撑点,以免遭到己方舰炮轰击。德军第736掷弹兵团一个战斗群随后发起反冲击,一举夺回支撑点。

德国人发现,英国伞兵兴奋之余,没有炸毁支撑点的火炮,也没有彻底破坏炮台设施。这些火炮虽说性能有限,但很快又投入使用。

次日(6月7日),德军掷弹兵坚守炮台,抵御英军一支特遣队,对方的任务是肃清整片地区。为守住炮台,德军掷弹兵英勇奋战,但寡不敌众。德国人再次发起反冲击,并投入突击炮,重新夺回了支撑点。到7月初,这座炮台已易手数次,双方反复争夺,鲜血浸透了阵地。战争中,一个严重的失误往往会招致十几个错误。 ndO7/hYvRwn67a1poByqZ7k9gXBit0I7S3VOuaJ4oOyPxTBuF7SJC20r/RaKEI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