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陪孩子写作业控制不好情绪怎么办?

我们是否经常面临这样一种情形:父母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希望他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但是孩子总是拖拉磨蹭、边写边玩,然后时间就消磨过去,作业还没做完。父母刚开始还循循善诱,尽可能地讲道理,非常非常耐心,到后面开始威逼利诱,最后耐心耗尽,情绪失控,孩子也可能因此崩溃大哭,最后作业还是没做完……

这样的情形其实经常会出现,只不过最后的表现形式可能每个家庭都不太一样。那么陪孩子写作业控制不好情绪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这里我不会直接告诉大家解决方案,实际上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定是出现在理解之后,如果我们并不能够理解一件事情,那么是没有解决方案的。 实际上孩子不愿意写作业这个问题背后有非常多层次,我们从一个最小的点——“孩子的自控力”切入,尝试理解孩子、理解自我。

凯莉·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是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书中详细讲述了自控力的神经学原理。那什么是自控力呢?自控力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产生出的一种理智,它会抑制你的很多冲动,也会推动你去做一些你可能不那么想做的事情。

简单来说,自控力就是用你的意志力去告诉自己做那些你应该做的事。我从《自控力》一书中概括出了自控力的三个原则。

自控的第一个原则:自控必须先有“自”再有“控”。

自控力的发展首先需要自我意识,这也是《自控力》一书里写得非常清晰的原则。自控是大脑内部的操作,孩子需要自己的大脑说:我想学,我要学,我现在应该学。然后用这样的意识去控制自己大脑中的其他部分。但是如果孩子大脑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知并没有得到充分锻炼,他就没有体验到“自我”,也就达不到“自控”的状态。

父母的关注点如果只是在结果上,比如说必须在8点半写完作业,或者必须把房间打扫干净,那么父母可能会为了达到这个结果,保持高度控制孩子的状态,可是这种状态持续得久了,其实并不利于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更不利于孩子发展自控力。

自控的第二个原则:自控和压力是死敌。

一个人在压力状态下是难以自控的,压力状态会激发一个人的应激反应,大脑也随之进入一种无法思考的状态。同时压力会使一个人身心俱疲,就更加没办法进行一些有困难的需要自控的事情。真正的自控是要在身心平静、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大脑进入一个非常良好的能量状态,把这样的能量聚焦,再去完成那些需要自控完成的任务。所以当父母用高压去压迫孩子的时候,反而激发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和抵抗的应激反应。这种情况下,孩子反而没有办法进入真正的自控状态。

自控的第三个原则:自控会有限度,需要放松和休息。

这是经常会被忽略的一个原则。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有极限,精神高度集中的自控状态真的会让人非常疲惫,尤其是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情,需要花掉整个身体的能量让自己集中精力去做。

孩子的前额叶还不是很发达,很难长时间聚焦到一件事情,自控一会儿就会很累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让他们做的是有困难或者枯燥的,抑或不喜欢的事情,他们做了一会儿就坚持不下去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我们在他们觉得有困难的情况下,一直逼他们去做,那到最后很可能是他们自控力枯竭、情绪崩溃,导致我们也情绪崩溃。

自控有一个由短到长的过程,而且需要大量的能量补给。书中建议的是吃一块巧克力或者吃点甜食,给自己的自控加分。但我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更好的能量补给就是给予他们一定的游戏时间,让他们进入自由自在的放松状态,这个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充电的过程。等孩子的身体能量恢复到一个非常轻松、平静的状态,再让他们去集中精神写作业,反而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从放松到自控的调节过程。对于任何人来说,做一件困难的、不熟悉的事情,都需要大量的意志力参与,但如果这件事情进入一个轻松的、自动化的过程,就不再需要自控力了。这也是一个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的过程。就像骑自行车,在学会之前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不摔倒,而一旦学会了就变得很轻松,头脑中即使想着很多别的事情,你也不会摔倒。

了解了自控力的三个原则,我们再来看最开始说的陪写作业,导致情绪崩溃的这个情境,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我们之所以很多时候会情绪失控,也是因为我们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 我们给了自己非常非常紧绷的作息表,让自己非常非常疲惫。过于紧张的生活、对于结果的过度关注都有可能使我们失控。因此,我们理解体谅孩子的同时,也要觉察和理解自己。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可能只需在意其中一小部分事情,更多的时间可以让自己放松下来去感受,把注意力焦点放到如何让孩子达到好的精神状态上,而不是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够放松身心,在必要的时候达到合理的自控。

有一次,晴晴拒绝每天的写字和口算作业。她躺在地上说不写了,我说你应该想想办法克服枯燥和困难,她说办法就是不做了。我说:“难道你不想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了吗?”她说不想了。我说:“你忘记之前设置的奖学金了吗?”她说不要了。我说:“如果你跟着妈妈不写作业,之后妈妈就不带你写了。”她瞬间就哭了,但不是后悔了,而是委屈了,越哭越拒绝写。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也用了威胁的方式,威胁要抛弃她,这是最糟糕的方式。

看着她哭,我也很难过。晴晴写作业遭遇挫败,我劝她写作业也很挫败。直到某一天下午,我跟她说:“要不然这样吧,你写一个字,我帮你写一个字。”就是这句话,像是突然打破了某种坚冰。

晴晴开始写,但在纸上写的时候故意写错了,我笑着说写错了就必须改对,再罚一个,我才替她写。她忽然像是找到了好玩的游戏,先把前面一个字改对了,又写了一个更错的,然后给我看。后面她的乐趣就在于写出100个不同的错字,然后每改对一个字,就要想出一个更离谱的错字。她享受让我惊奇的瞬间,我越表现出惊讶,她越哈哈大笑。就这样,她写完了当天写字任务的80%。我们也度过了一段愉快的亲子时光。

有关父母自控这个话题,我注意到有很多父母都提到:跟孩子在一起很希望自己是一个好脾气的人,能够控制脾气的人。但是他们也提到,自己经常有控制不住脾气,爆发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问的并不是为什么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能始终控制住脾气,而是:为什么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很强的自我控制,而不是一个很放松的状态呢?

这里我想提醒父母的就是: “应该”和“想要”的力量是不一样的。

“应该”和“想要”给人的心理压力不一样。“应该”是一种强加的、外界给你的任务,所以一个人很容易对此产生抵触感。而“想要”是一个人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件事我很想做,这件事就是我要的,这件事使我感觉到开心快乐。它们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前者可能要求一个人花上很多的意志力、自控力逼迫自己去干,而后者就是可以简简单单、自然快乐地去干的。

日常亲子陪伴中,我们真的很想做好,真的很想成为那个又耐心又睿智又懂得引导孩子的家长。可就是这样一种“应该如此”的想法,当我们感受到自己脾气失控的时候,会让我们感觉更加糟糕,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我希望父母们试着转变一下心态,把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最大目标变为: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有时候,我们最强的动力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也不是我们觉得“应该是”的那样。如果你正在试图通过改变行为来取悦别人,或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看看是否还有其他“我想要”的力量能让你坚持下去。

而对于孩子的自控而言,循序渐进非常重要。 有时候父母可能希望孩子一上来就能够写半个小时的作业,或者一上来就能够学习一个新的技能。但是这可能超出了孩子自控力所能达到的范围。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父母是应该逼孩子完成呢,还是放弃这样的目标呢?

其实都不是。我们让孩子做大量他觉得轻松、简单、愉快的事,每次只做非常少的一点需要他用意志力的事情。比如先让他写5分钟的作业,或者是先让他做一件步骤简单的小事情,直到他把做这事情变得轻松自如,我们再给他往上加一点点难度。他每次都只需要运用一点点的意志力就可以到达一个新的小小里程碑。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不会因为所需要的自控力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畏难而失去动力。

这也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所有辅导其实都应该跟随孩子的年龄一起成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一点点启蒙、一点点教育,但是一定要适合他当前的注意力、忍耐力、理解力,跟随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如果我们的教育跟随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就会发现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孩子成长的同时也会觉得轻松愉快。 cC6WVSTjwEsOg2d2DKd87Bh8tjhabCfjbsOH7moMcE+gzaO0LTVH8YR3Z6UWsW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