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才抑郁症

“在所有人里面,忧郁的人最聪明了。(他们的忧郁症)会让那种神圣的喜悦放大很多倍,还让他们富有激情……这使他们受到激励,成为出色的哲学家、诗人和预言家等。”

罗伯特·伯顿,《忧郁的解剖》

我们之前提到,在古典时期,亚里士多德,或者至少是“伪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忧郁(上层男性)天才”这样一个概念。这个概念颇具争议,影响力很大,同时又特别矛盾,因为它把疾病当成了一种手段,用来体现非凡的思维才能和创造力。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忧郁症学者马尔西利奥·费奇诺(Marsilio Ficino,1433—1499年),很快就采纳了这个观点,还把它传播到了全欧洲。最后,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也由此诞生。费奇诺有一套新柏拉图占星学,认为土星代表了忧郁的人(如丢勒 的《忧郁》所示),还明确指出所有的天才和学者都有忧郁症,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土星的影响(见图4)。

显然,在费奇诺这个时代,接纳“天才抑郁症”的概念本来是不太可能的。要是他没有吸收大量不同的论述,支撑形成自身的观点,也不会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忧郁症是一种积极的病症。有大量的因素影响了他的想法,包括(世俗式和柏拉图式)爱情的相关论述、各派宗教、炼金术、人文主义以及学者、阶级,当然还有性别所扮演的角色。在这个时期,这些忧郁症的元素都非常重要,有时有点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的审视。

图4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的《忧郁I》。这幅版画创作于1514年,捕捉到了忧郁症患者的愁苦,还表现了忧郁对社会和哲学层面产生的影响。各个学科的发展一下子陷入了停滞,生活好像也索然无味。丢勒的画作对后世忧郁症的形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伦敦,韦尔科姆图书馆) sJxPdi/b+DlMDWmkWaTnpDtO+OMY43MQQnXhX4cyYCEfH6rX12/a5Mt+ao/WpK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