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关于钱的那些事儿

随着现代造假技术的日趋成熟,热门古玩便成为造假者争相仿制的对象,各式各样的假货层出不穷,其中颇受收藏界宠爱的钱币也难逃其荼毒。钱币的真伪辨别需要经验,一般的藏家都不能说自己深谙钱币之道。在目睹了身边人接连受骗的经历后,我决定将这些骗术公之于众。

◇ 老宅挖出银圆

城市套路深,打算回农村;农村路也滑,套路更复杂。

有一年春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插科打诨的话绝不是说说而已。

相交多年的好友老郭一直有一个收藏梦,但多年来都只是“看看而已”,从来没有入手过任何东西。大家一直都敬佩于他的冷静自持,都说此君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从容和淡定。直到后来经历过一件事,大家才知道是他道行不深的原因。

自从孩子考上了大学后,老郭就开始放飞自我了。他拉着我的手无比感慨地说道:“必忠兄,这么多年了,一直为孩子而活,现在他长大了,我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看着这个被生活压力逼迫而放弃梦想的中年男子,我的内心也是酸涩无比。我鼓励他说道:“有梦想就去实现,有什么需要老哥帮忙的,尽管说来。”

这句话当时说得有多慷慨激昂,后来就有多悔恨交加。因为我做梦也没想到,他多年未实现的梦想竟然是收藏古钱币。

这件事情过去不久,我就被他“绑”上了前去“铲地皮”的“战车”。

自从他的梦想被点燃,便经常上各大古玩市场和网络收藏平台闲逛,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古钱币的行情和动向。可钱币一天一涨的价格,让他望而却步。

于是,他便起了“铲地皮”的念头。

“铲地皮”在古玩行业里面是指那些自己不开店,专门跑到农村去收货,或者从古墓里盗出东西后再卖给下家的行为。

这不,他才听说偏远村里因修建高速公路拆迁,有些人在拆除老宅,就央求我跟他一起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扫荡”的。我自然是不同意,可他眼睛一瞪说道:“必忠兄,你可说过,我有啥需要你帮忙的,你一定帮。”我被这句话噎得哑口无言,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一路机耕道上,老郭都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恨不得把车当作飞机来开。我双手抓紧扶手,安全带虽紧紧系在身上,但依然时刻陷入小命即将不保的担忧之中。

“到了,到了,必忠兄!”耳畔传来老郭兴奋的喊声。我往窗外看去,心陡然一凉。眼前的老宅已经被拆除,只剩一片瓦砾,之前想象的各种物件早就被扫荡一空。堆积物覆盖之下,从显露的地基石框架,隐隐约约能看出之前豪华的气势。我正准备安慰身边的老郭,可是他显然比我想象的更加坚强。

他已经颠颠跑去和屋主寒暄了,从交谈中得知,这个老宅子距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光景,历经沧桑,破败不堪,如果不是这次因工程建设拆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垮塌。老郭一大段话里什么都没听进去,就只听进去了一百多年。好家伙,一百多年的话,那得追溯到清朝啊,指不定这个宅子还是哪个大财主的宅院呢。

于是他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华子”,递给屋主一支,殷切地问道:“老乡,你们挖宅基地的时候,没挖出来什么特别的东西?”

屋主警惕地看了他一眼,随即摇头否认。

老郭一看屋主这神色,就知道有戏。立马说道:“老乡,我可是专门搞古玩收藏的,你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看看,我绝对给你一个好价格。”

屋主似乎有些动摇,这时候屋主的儿子先按捺不住了:“老汉(四川重庆地区对父亲的昵称),你拿那些东西能有啥用,我们盖新房子还缺钱呢。”屋主的儿子看着自己爸爸犹犹豫豫的样子,转身走了,不一会儿,他抱着一个罐子快步走了过来。

老郭给我使眼色,我只得上前一步看。罐子是土陶的,有些年代了,保存得不是很好,一看就知道在地下埋了很长时间。再往罐里一瞧,赫然是大半罐银圆,有“袁大头”,有“墨西哥鹰洋”,还有“大清龙须银币”等。老郭一下子失去了表情自控能力,一副誓要把这一罐子银圆全部收入囊中的样子。

我对屋主说道:“老乡,您能让我看看这钱吗?”屋主倒是很坦诚,随手从里面拿出一个银圆递给我。

银圆不仅具有古玩的收藏价值,更有其自身的货币价值。现在的银制品市场,银这一贵金属是以克来计价,但在收藏行业里,藏家更在意的是它的稀有属性。

我接过银圆把玩了一下:这是一枚民国三年(1914 年)的“袁大头”,“壹圆”的“圆”字中的“贝”完全严丝合缝,属于较为珍贵的“闭眼袁大头”。银圆表面有一层浅黑色的包浆,凸出部分因流通的原因磨损较重;文字流畅隽秀,清晰可辨;嘉禾图案穗粒饱满,穗芒精细,张力十足;边齿呈梯形状,内齿精细,大小一致,厚薄一致。粗粗看下来,这枚银圆应该是真品。为了确认我的猜测,我又用拇指和中指指尖捻住银圆的中心点,对准银圆吹了一口气,迅速拿到耳边,听见一声清脆、悠长的金属响声。

老郭满含期待地看着我,我轻轻地点了一下头,想表达这枚银圆的成色足够。他接过去,重复了一下我刚才的动作,立马就说道:“老乡,这一罐银圆我们要了。”

我一听,就知道糟了。我还没鉴定完呢,他吃了“慌鸡屎”呀!

这一枚银圆成色够,不一定就是真的,更不代表全部是真的啊。

我拽了拽老郭,轻声说道:“你倒是全部看一遍啊,就看了一个,你能保证那罐子里面的全是真的?”

或许是屋主看到了我在劝老郭,他给儿子说道:“你娶媳妇的钱自己挣去,这些银圆我要留着当传家宝,以后卖了更值钱。”

老郭一听这个急了,也不顾我的劝告,立马阻拦道:“老乡,这些东西你要卖也得找到合适的路子。这一行水可深了,你们要没认识的人,到时候被人骗了,哭都没地儿哭去。”

我看老郭不听劝,便对屋主说:“您能把剩下的银圆挨个让我看一下不,我看完了,一定给您一个合适的价格。”

屋主一听便不干了:“我这里面这么多银圆,你们要看到什么时候去啊?我刚刚随手给你拿了一个,你都看了没问题。你们要想要,就爽快点,不想要,我还不想卖呢!”

我一看屋主这态度,明显是有问题啊,真金不怕火炼,他这么怕我全部看完,难道真有什么猫腻?

要是我一个人来,我肯定转身就走。可耐不住有老郭这个“猪队友”,也不知道他发的什么疯,非要买下这罐银圆不可。

我这人,只劝可劝之人,既然他不听劝,我也没办法。他慌张不已地对屋主说:“我不看了,我相信你的人品,一个银圆我给你 500 块钱,不管真假,我就赌这一把。”

屋主有些轻蔑地说道:“你别以为我老汉什么都不懂,我听人说了,‘袁大头’三年的卖 1000 多块,八年的卖 2000 多块,我这些‘袁大头’有‘壹圆’的,还有‘貮角’的,再怎么也得两三千块钱一个。你 500 块钱就想买走,这是欺负我们农村人呢?”

我插话道:“嗬,口气倒不小。真银圆确实要值点钱,但要是假的,100块钱给你都是多的。老郭,我们走!”

屋主的儿子一看这个买卖不成了,一把拉住老郭,说:“我不懂什么真假,反正我们盖房子还差 2 万块钱,这一罐子银圆你给我 3 万块钱,我就卖了。”

屋主痛骂道:“你个败家子,这要是去重庆卖,我能给你卖 10 万块钱。”

眼看屋主和儿子要对骂起来,已经被我拉走的老郭,硬生生地再次折回,看了一眼被屋主儿子紧紧抱在怀中的破旧罐子,一咬牙,直接从挎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 3 万块钱,将那一罐银圆紧紧地抱在怀中。

屋主儿子高兴地数着钱,屋主大声嚷嚷着儿子不孝,我有些烦闷地用手捏了捏眉心,转身上了车。

“必忠兄,你看看这次收获可太大了,这罐银圆我转手就能卖八九万块钱。”老郭一上车就开始嚷嚷。

“我刚才拦你,你为什么不听啊?”我有些生气地说道。

“你没看屋主都不愿意卖,要不是他儿子,我们这桩生意都做不成。而且我告诉你,刚刚我听见一边的老乡说,这罐银圆还是今天一早屋主从地基下挖出来的,他们说话可小声了,但还是被我听到了。而且,他随手拿的一枚银圆,你看了都没问题,说明剩下的银圆里面大部分都是真的。个别有假,也无大碍嘛。”

听了老郭这番论断,我连跟他争辩的力气都没有了。或许该让他上个当,后面就不会这么草率了。

一路上,他都在兴奋地跟我讲自己今天如何机智,如何在屋主那么不想卖的情况下,力挽狂澜,将心爱之物抢下。他甚至都没想起来要去看看得来不易的其他银圆,我在想他的内心是否也有一丝心虚,怕真的受了骗。罢了,就让他先快活一阵子吧。好歹,这 3 万块钱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巨款。

送我回家后,老郭余兴未消地告诉我,他要把这些银圆交给专门的鉴定机构,到时候就知道他是多么睿智了。我只能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祷,但愿有几枚真币,可以慰藉他的心灵。

可现实向来要残忍得多。

一周后,我就接到了老郭的电话,他语气低沉地告诉我,一共 41 枚银圆,只有 3 枚银圆是真的,我们看的那一枚比较少见,另外两枚也只是普品。第一次收藏,就被骗了 2 万多块钱,老郭的心里五味杂陈。他后悔没听我的话,更后悔坚持自己那不切实际的梦想。

很明显,屋主和屋主儿子,甚至那些窃窃私语的老乡都是这场骗局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有些更加精妙的骗局,还能准确地把握住节奏,让你亲眼见证“古玩”从地里被挖出的那一刻,更增添真实性。

◇ 退休老人与崇宁通宝

要说现在古玩市场什么藏品被人玩得最多,那就非钱币莫属。小小的一枚钱币,几乎各家各户都有。相对于瓷器、书画、玉器,钱币可以说十分亲民。玩的人多了,便形成了江湖。

我有一个同事陈晓林,他的父亲陈冲原在政府机关工作,能说会干,人也精明睿智。谁知道,退休后却因为收藏钱币被人骗得团团转。

陈冲退休后无所事事,看身边一些老友都开始搞起收藏,也有些蠢蠢欲动,他想了想,自己本身就是大学历史专业毕业,不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起码谈起上下五千年来,可以谈上个两天两夜都不带休息的。有钱又闲,天时地利一结合,他很快就把收藏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原本有时间就钻到象棋摊子上的陈冲,一下子用全部时间泡在了古玩市场上。每天不和那些摊主吹吹牛,他都感觉浑身不自在。

这天,他一大早便来到了常去的摊点。摊主小汪看到陈冲来了,神神秘秘地把他叫到一旁,告诉他:“陈老,我今天可得了一个大宝贝,一直等着您来呢!”

说着,他便从一侧的裤兜里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盒子打开,是一枚布满绿绣的铜质方孔圆钱,上面“通宝”二字依稀可见。

陈冲不以为意,说道:“不就是个普通的‘通宝’吗?”

小汪咧开嘴,露出了一嘴的黄牙。透着精明的小眼睛滴溜溜地看向手中的铜钱,给陈冲指了一下。循着那根被香烟熏黄的手指,陈老一瞧,在厚厚的绿锈当中看到了“崇寜”的影子。

要说这个崇宁通宝,研究钱币的人都不太陌生。和其他钱币不一样的是,北宋徽宗赵佶把钱币作为宣传自己书法的工具,“钱文”就是他独创、亲书的瘦金体,又称为御书钱、年号钱,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画银钩,有崇宁通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等多种。

陈冲虽然对钱币不精通,但他对赵佶的瘦金体可非常了解,顺带着对崇宁通宝也有所了解。他混浊的双眼眯了眯,细细看去,通宝和隐藏在绿锈中的“崇寜”二字,的确是瘦金体没错。

但是崇宁钱的价格不高,一般才百十来元钱,除非是一些类型稀少、品相特别好的,才有可能卖出上万元的高价。

他仔细地看了看,这个通宝的品相是真好!倘若是真的,他还真有兴趣入手。但他装作不太懂的样子问道:“小汪,我不太懂钱币,这‘崇寜’二字看着模糊,我也不知道真假。你这件货有什么讲究,你说说看?”

小汪说:“陈老,你也不用装作不懂,我这个折十的通宝铜钱品质难得一见,它可是‘短丁’版,四级品。看见没有?这个‘寜’字下面的‘丁’字很短!品相好的,市场价至少要上万元。”

陈冲有些心动地说:“那,直接给我个实价,你想卖我多少钱?”

小汪说:“我跟你都是老熟人了,也不多要,3000 块钱,一口价。”

陈冲想了想,小汪要 3000 块钱也不算多要,倘若是真的,他不仅能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还能赚回来。于是便爽快地付了钱,将装着铜钱的盒子揣在怀中,哼着小曲往家走去。

一回到家,陈冲便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面,开始在网上寻找“崇宁通宝”的相关资料。他打开“度娘”,缓缓地输入了“通宝”两个字,按下回车键后,立即就跳出来了许多内容,最上面几条都是一些链接,比如“元祐通宝真是个宝!市价 100 万元以上!”“开元通宝,现在存世多少?”

陈冲随便点开其中一个链接,发现里头说的通宝价格都极高,也不知是真是假。越往下翻,价格越高。陈冲惊讶不已,但还是退了出来,继续寻找别的内容。看着看着,一个名为“古钱币拍卖、免费鉴定、出手”的广告弹了出来。

陈冲本来要找儿子过来看看,但想到儿子向来反对自己搞收藏,他便打消了念头。没想到网上还有这种免费鉴定的好事情,他毫不犹豫点进去,还按要求将自己的相关资料填写清楚。

很快,就有一名客服给陈冲打来电话,并添加了微信。

在微信上,陈冲仔仔细细地将崇宁通宝的“高清写真照片”发给了对方。过了一天,客服便发来了一份鉴定证书。陈冲一看,偌大的鉴定证书上面,写着“陈冲先生所收钱币经钱币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北宋‘崇宁通宝’钱币真品实物无误,特此证明”。这份高大上的鉴定证书,竟然还是中英文双语版。

其间,陈冲不是没有怀疑过这份证书的真实性。但是这位客服只给自己做了免费的鉴定,并且开具鉴定证书后,也没有向自己索取相关费用,这一下子就获得了这位“老江湖”的信任。

自从认定这个网上的鉴定平台是良心机构后,陈冲没事便去看看客服的朋友圈。有一天,他突然看到客服发布了一条朋友圈—“恭喜山东的藏友喜提大观通宝一枚”。大观通宝也是宋徽宗年间铸造的,是“御书钱”中的一种。

陈冲十分好奇,便在微信上询问客服大观通宝的卖价。起初客服以顾客隐私为由,拒绝透漏,可禁不住陈冲的软磨硬泡,便状似无奈地透漏了这枚钱币的价格。陈冲听完,暗暗咂舌,这枚大观通宝竟然以 5 万元的价格成交。

原本只想收藏不想交易的陈冲,想起儿子每次苦口婆心劝自己不要收藏、谨防被骗的样子,他突然有一种要证明给儿子看的冲动。他主动联系客服,提出自己要卖前几天刚刚鉴定完的崇宁通宝。

客服告诉陈冲,先要缴纳几百元钱的上架费。毕竟这家公司已经给自己做了免费的鉴定,几百元钱的上架费也是可以掏的,陈冲毫不犹豫就把钱转了过去。

上架才三天,陈冲看见自己的“崇宁通宝”浏览量很快都要破千了,心里也是十分激动。这时候,客服告诉他,因为这个藏品太受欢迎,公司决定要强推一波,吸引更多的藏友竞价。

陈冲一听,这敢情好啊,人越多拍卖价格肯定更高。但客服说,公司要强推,就得陈老保证不能“一女二嫁”,万一卖给别的人了呢。怎么保证?用保证金。

陈冲想着,这怎么又要钱呢?他还没来得及犹豫一下,客服噼里啪啦便说了一大堆。意思就是,这枚钱币目前价格走势很好,有望突破 10 万元大关,保证金也就 2000 元。一旦钱币在自己公司的平台上成交,保证金便会退还回去。为了让儿子看到自己老爹的实力,陈冲豁出去了,背着家里人打过去 2000 元。

打完保证金之后,藏品的浏览量一下子从几千攀升到了几万。陈冲看着逐渐攀升的数据,喜滋滋地等待着藏品被卖出的消息。

果然没几天,客服又再次找上了陈冲。说是一位国外的藏家看上了这枚钱币,开价十分可人,5 万美元。但有一个条件,他不认可国内的鉴定机构,并且指定了国外某知名鉴定机构,只要这个鉴定机构出具相关鉴定证书,他立马将藏品拍下。

陈冲并没有被 5 万美元的高昂价格冲昏头脑,他告诉客服,既然国外的藏家不信,那就卖给相信的人。找国外的鉴定机构,他可没有这样的渠道。

客服告诉陈冲,拍卖中遇到国外的藏家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好不容易遇到“人傻钱多”的买家,怎么能这么轻易放弃呢。陈冲只需支付三万块人民币的过关费,其他一切操作都由公司来搞定。等拿到国外的鉴定证书,陈冲便可以拿到 5 万美元。

这点过关费对于陈冲来说,并不算太多,但这个事情的走向似乎越来越蹊跷。陈冲本想直接拒绝,但一想到自己已经支付了两千多元的款项了,现在放弃,又有点不值得。

辗转反侧一晚上,第二天一早,他还是将 3 万块钱过关费打给了客服。客服收到过关费后,向陈冲保证,半个月后就能拿到国外的鉴定证书。

一下子给了这家公司 3 万多元,陈冲也只能希望所有的事情能往好的方面发展。可天总不遂人愿,半个月后,他想联系客服的时候,发现客服已经将他拉黑。打电话,也“嘟嘟嘟”无法接通。陈冲这才慌了,没想到自己训了一辈子鹰,却被鹰啄了眼。

他立马给儿子陈晓林打电话,将儿子召回家中,也不管丢人不丢人了。儿子一回家,听到陈冲讲述这件事情,实在想不到自己聪明睿智的老父亲竟然会上这种当。

陈晓林把玩着“崇宁通宝”,又拿起刻刀,小心翼翼地刮去厚厚的一层绿锈,果然是“崇寜”二字。陈冲刚刚还像斗败的公鸡,这会看到“崇寜”两个字出来了,又开始在儿子面前嘚瑟。说着,陈冲就准备接过来再好好欣赏一番。

谁知道,意外突然发生——这枚被陈冲看作心肝宝贝的钱币,一下子摔在了地上。陈晓林也被这个情况弄得有点蒙,赶紧捡起来,突然发现,“崇寜”两个字消失不见了。原本上边的“崇”字和右边的“寜”字的位置,分别留下了两个四四方方的浅坑。

陈冲的脸色霎时间难看极了,觉得自己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这么丢脸过。

儿子知道父亲的心里也不好受,也没有过多苛责。虽然报了警,那些钱还是没有追回来。

陈晓林将这件事情说给我听的时候,我也暗自心惊。现在的市场假货横行,造假手段层出不穷,有时候就连我们这种专业人士也会受骗,更何况对这些只有一点了解的非专业人士。

崇宁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在崇宁年间铸造的钱,因为存世量多,所以价格也不算高,除了一些品相很好的能卖出高价,其余的也不怎么引人关注。但没想到的是,随着近年来崇宁通宝的价格上涨,市场上也开始出现“崇宁”的假货了。

尽管陈冲自己糊涂,不经分辨就上别人的当,但更可恶的是那些打着鉴定招牌实施诈骗行为的人。网上部分所谓的鉴定机构,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然成为一条产业链。我见识、听闻过许多的受害者,像陈冲这样只被骗了3万多块钱,真还算“幸运”的了。

在我的了解中,现今的网上收藏诈骗机构主要有几个名头,基本上是以鉴定费、拍卖费、中介费、入场费的方式,一次又一次骗取藏家钱财。

至于一些骗术更高明的团伙,更是组建起了一个有着内在体系的诈骗公司,这种公司往往规模比较大。他们会专门为藏家设置一个拍卖会,并且告诉藏家,专门把价格往高抬。藏家以为自己赚到了,还傻傻地听他们的话,殊不知跟自己一起拍卖的人才是真正的托儿。

最后钱骗到手了,骗子心安理得地把藏家拉黑,藏家的货不仅卖不出去,还无法怪罪公司,最后只能咽下这口气,自认倒霉。

◇ 当代造“币”厂

我经常告诉身边意图搞钱币收藏的人,要敬畏收藏,不要觉得自己看了很多收藏钱币的相关书籍,就能照着书里面的钱币图样,按图索骥地搜罗到货真价实的钱币。这往往会让你走上一条不归路。因为你根本不能保证,用来学习的书到底靠不靠谱。

前几年,因为川北老家有事,我回去了一趟。在一个远房侄子家串门的时候,我看到茶几上放着一本关于银圆的图册。要知道,这孩子从小就不学无术,早早地便辍了学,一直在外面打工。出于好奇,我打开了这本差点雷死我的书。

这本书收集了中外银币近 600 种,每种银币都有相配套的图片,这些图片十分走心地采用实物拍摄,就连尺寸和重量都是采用的实物数据。为了方便读者查阅,还以地方为专题进行排列。

从书中侄子用红线画的文字可以看出,他看这本书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认真研读。

可即使不凭借在收藏圈几十年的经验,就凭着高中学的那点中国近现代史,我都能看出来这本书假得离谱。

我大概瞄了一眼,全书 588 枚银币,至少有一半完全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光绪元宝在这本书里面也成了河北省造、江苏省造。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无独有偶,我从老家回到重庆后不久,就在新闻媒体上看到了关于此书的消息。

据媒体报道,这本由某出版社公开出版的银圆图册,一经出版便遭受了热心网友的抨击。其中有一位网名为“段一阳指”的骨灰级收藏者指出,这本书中所列 588 枚银圆,至少有 232 枚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是荒诞的臆造品。他的说法得到了钱币收藏圈广大网友的认同,他们纷纷留言谴责,并且联名投诉此书。

新闻报道还称,出版社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已对该书进行了下架、封存处理。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由此可见,书上的知识也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在造假古钱币之前,造假者要先对古代钱币的基本状况做一个了解,最起码要知道哪些钱币稀有,哪些钱币更受藏家欢迎;要十分熟悉古代钱币的铸造工艺,有时候造一些珍稀钱币还要用真钱翻铸。如仿制“崇宁通宝”至少要对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有一定的研究,否则没办法将钱币文字仿照得惟妙惟肖。连造假者都这么认真学习,我们这些搞收藏的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门仿制钱币的“专家”,他十分擅长工艺美术。我愿意和他接触的原因是,他虽然喜欢仿制钱币,但并不以此为生,只是将其作为业余爱好,虽然这个业余爱好有点不怎么光彩。

他认为仿制钱币也算得上是一种行为艺术,做得越像真的,他越开心。

正因为不以此为生,他反而愿意给其他人讲述一些古钱币作假的手段和方法。

一般造假的人,都热衷于伪造一些“名泉”。

“名泉”是行话,指的就是那些珍稀钱币,一旦造假成功,就能卖出高昂的价格。造假的人往往会费尽心思地找到一枚真钱,用真钱做模型,再收集一些古代的铜制品,比如常见的古代铜钱、铜镜,将这些铜制品进行高温熔化,将得到的铜水浇灌到模型当中。

真钱做模,形似且神似。材质又确确实实是青铜或者红铜,几可乱真。但要想去分辨,也不是不可以。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钱币,往往要比做模的真钱小一圈。因为铜水浇灌的时候,是会收缩的,等到铜水冷却固化,自然要小上一圈。虽然这种差别很细微,但对于收藏钱币许久的藏家,尤其是见过很多真钱的藏家来说,分辨起来也不算太难,主要忽悠的就是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收藏者。

这种方法比较麻烦,需要的成本也比较高。

有时候造假者为了节省成本,便会使用“改刻法”,将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旧铜钱作为母版,磨去原来的文字,再用刻刀刻出自己想要改刻的文字。改刻法对造假者的书法水平要求极高,要想做出足以乱真的文字,必须有很高的书法造诣才行。要不然做出来的钱币,钱文线条生硬,毫无艺术感可言,估计连稍微有点书法功底的黄口小儿也骗不到。

这位擅长工艺美术的朋友,一般都会使用第二种方法,因为这才能展现出他高超的书法技艺。我看过经他改刻的一枚宋徽宗年间的崇宁通宝,母钱是一枚完全看不清字迹的古钱币,他认认真真搞了一两个星期,便将“崇寜通宝”这四个字刻了上去。要不是知道这枚钱币的底细,我也被骗过去了——钱文笔画圆润饱满,挺拔俊秀,字体端庄工整,可见他书法造诣之深。

但他伪造的钱币,往往都会故意忽略最后一步——包浆,我想这或许是他作为一名“造假者”最后的倔强。钱币从发行开始,到在世面上流通,会经无数人的手,也许刚刚被满手油腻的小摊贩摸过,又被隔壁印染衣物的女工摸过,又或者被满手都是糖渍的小朋友拿来当玩具。日积月累,钱币表面会形成一层十分漂亮自然的包浆,有绿色、蓝色、红色,似乎蕴藏着无限的生机。

于是包浆便成为作假人的最后一道工序。这位朋友不是不懂如何去制造假包浆,他只是不屑去做而已。不做包浆,自己仿造出来的钱币就是纪念品、工艺品,一旦做了包浆并进行流通,那他就真正和那些丧尽天良的造假者没什么区别了。

他告诉我,钱币的假包浆一般都会使用一些化学手段,比如将钱币浸入盐酸或醋酸里,经过化学反应之后再将它埋入地下,过上个一年半载再挖出来,便拥有了所需颜色的包浆。或者用胶水调和绿色粉末与红色粉末,涂在钱上,就有一种类似硬绿的锈。甚至有的造假者更绝,将真的铜锈贴在仿造的钱币上,这个看起来就更加具有欺骗性了。

可真假也怕比,要细细去揣摩这些人造包浆,尤其当你见惯了真铜钱漂亮的包浆,就会感觉人造包浆简直不堪入目。甚至,如果足够细心的话,你还能从伪造的钱币里面闻到一股化学试剂或者新铜的味道。

所以,要想不被骗,先得自身硬。

真正要从古钱币的圈子里闯出一番天地,手里没倒腾过价值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钱币的人,都不敢称自己是刚入门。过手大量钱币是基础,认真研读相关著作更是重中之重。这些著作可不包括某些图册此类笑掉大牙的“雷书”。读什么样的书——尤其是工具书,这非常重要,也是一门学问。你必须拥有丰富的历史与文物常识,在进行书目的选择时,才能真正规避那些误人子弟、将人引入歧途的“坑爹”的书。

除此之外,还要多和钱币圈里面的老藏家进行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在古钱币圈子里面摸爬滚打三五十年的老藏家,就是一册册活教材,随便挑出来一个都能成为古钱币的鉴定专家。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抑制住自己的贪欲,永远记住“陷阱”和“馅饼”很相似。不要轻信自己是天选之子,随随便便一次捡漏,就能收获意外之财。你从小到大连彩票都没中过,凭什么认为自己能拥有这份运气和福气?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旦你没有了欲望,什么惊天大骗局对于你来说,都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真假辨别

四招教你辨铜钱

1.材质随着年代变

古代铜钱因材质、时代、冶炼技术的不同,各个时期钱币的颜色也不尽相同。由于古铜钱大都用铜与锌、铅、锡等金属的合金所铸,大致而言有青铜、红铜、白铜和黄铜几种颜色。明代嘉靖之前,主要用青铜铸钱;明代嘉靖年间,开始用黄铜铸钱;清末、民国时期,部分地区用红铜铸钱。

2.锈色自然不做作

传世的古铜钱有大面积黑色或铜绿色的包浆,且由于不可能存放在密闭空间,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局部会氧化一层薄锈。

出土的古铜钱因所处地下环境不同,锈色也不尽相同。水坑出土的古铜钱锈色呈墨绿色,土坑出土的古铜钱锈层厚且“泛金”“泛银”“泛蓝”,沙坑出土的古铜钱锈层薄且呈红黄色。

3.铭文内容需认清

古代铜钱上大都铸有铭文,因其朝代不同,铭文内容、字体也有差异。先秦铜钱铭文字体为大篆,秦汉时期是小篆,到唐代则为行楷。根据铜钱的字体、内容大致可以判断古铜钱是否对应其出产的年代。

4.听声喑哑年代久

铜钱越新,投掷到水泥地面发出的声音就越清脆,反之则越喑哑。明代以前的古铜钱由于年代久远,氧化严重,掷地声音喑哑;明代以后的古铜钱氧化程度较轻,掷地声音相对清脆。

◇防骗手记

一部中国古钱币史就是一部中华古代文化史,其中体现着汉字的演变、冶炼技术的发展、审美的情趣,甚至铸造者的想法。

对于古钱币爱好者来说,要想做一个合格的收藏者,就必须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只有对古钱币所蕴含的中华文化了然于心,面对从天而降的诱惑时,才能用专业知识逐一破除“陷阱”。 BcOiAqbVhippSTGlmoX6sOb6dR62/n1tHY7Tw/RR4nEg9LZ0X1TtzbNnUQLoTJz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