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国企业少不了管理功夫

中国企业究竟怎么管?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多年。我一直倡导中国的企业要靠中国式管理。而推行中国式管理,除了掌握必要的理念外,还要重视管理功夫。

管理就是一种功夫

管理功夫,简单地说,就是管理方面的功夫。中国功夫一直是很神奇的,但看的人多,会的人少。因为没有功夫的人,看到别人有一套功夫,通常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表示怀疑,这算什么功夫,分明是装神弄鬼,故弄玄虚。另一种是觉得功夫了不起,太神奇了,不过反正我也学不会,管它干什么。要么怀疑,要么断定自己学不会,使得很多人一辈子无缘学到中国功夫。

一个人如果一开始就对新鲜事物持武断态度,说“这个是假的”“这是不可能的”,这恐怕是不合适的。我们应该先了解这个新鲜事物,了解到一定程度,才能下判断,这样才不容易出错。

当然,有人会问,功夫是功夫,功夫跟管理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说,管理其实就是一种功夫。

有些企业的高层主管常常连续开三四天的会,用来拟订计划。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三四天会开完以后,计划固然是制订好了,恐怕形势也已经改变了;形势一变,制订好的计划也泡汤了,根本用不上。我倒是觉得,与其花三四天作计划而用不上,不如根据直觉更有效。有人惊呼:“光靠直觉那还得了?那根本谈不上管理。”其实不是,这就是我强调的管理功夫。无意识中闪现出来的主意,又行得通,比什么都了不起。但有的人根本没有这个直觉。

直觉,就是第六感。我们都很重视五官的感觉,其实我们也都知道五官的感觉不一定对:眼睛会骗人,耳朵会骗人,嘴巴不可靠,鼻子也不灵光……那怎么办?只有依靠第六感,第六感不会骗人。可惜现在很少人使用它,也不太重视它。

我曾问别人:“你睡过上铺没有?”他说睡过。“有没有摔下来过?”他想了一下说有。“有没有受伤?”他说没有。“为什么那么高摔下来不会受伤呢?”他也觉得奇怪。我说:“你现在试试看,睁着眼睛摔下来,骨头一定断。”

人醒着,掉下来的时候会惊慌失措,胡乱挣扎,结果把自己摔得很惨。如果人睡着了,摔下来时,什么都不做,但是第六感会帮助他摆出一个最佳的姿势,使他安全着陆。同理,发生车祸后,现场乱七八糟,幸运的是有些人存活了下来,如果你问其中的幸存者:“当时情况怎么样?”他通常会说:“我怎么知道,我睡着了。”

什么是功夫?当对方拿着刀向我们砍过来的时候,我们不用脑筋去想,也不用眼睛去看,就会本能地躲闪开,这样才叫作功夫。等到对方挥刀砍过来,我们还要看清楚这把刀是真的还是假的,从哪个方向砍过来,还要想该怎么躲过去,恐怕已经来不及了。要经过思考,才能出招,这是没有功夫的表现。有功夫的人怎么做呢?对方想杀我,他那把刀离我的身体只有一寸远,我还能够躲过去。

在管理上也一样,以往我们认为计划得越详细越容易执行;现在不一样了,变数太多,计划越详细就会越离谱。所以我们要制订一个大概的计划,把要点写下来,那些细枝末节,到时候再去填补。计划的弹性太小,一切都规定得很清楚,就没有办法适应真实的环境。如果弹性加大,虽然变数很多,但具体执行时更容易应对。

不过,没有功夫的人花三四天时间开会来拟订计划,这是很正常而且很必要的,绝不可以依照无意识中闪现的主意—那实在太危险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管理功夫,那么你只好凭数据,只好凭报表。这样做常常失掉了时效,事倍功半。而有了功夫以后,就不一定看那些东西,那些只是做参考的。有功夫的人只需灵机一动,主意就出来了,既快又轻松,但这种轻松是靠辛苦磨炼得来的。

如果我们吃得苦中苦,学到一套管理功夫,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问题。举个例子,有些企业很重视沟通,往往做一件事情,要花七八天时间让基层员工理解,效果却不一定好。我们也承认沟通很重要,可是样样都要花七八天时间,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困难重重。因为有很多事情,第一,基层员工能力有限,经验不够,很难理解;第二,他们不关心,根本不想理解。

所以说,向中国人传达指令很困难。但有功夫的人不用沟通大家都知道,这才厉害。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些企业很喜欢追究责任,为了显示自己很公平,一定要弄清楚责任是谁的。这种做法表面上看很对,但是结果很糟糕,不但不公平,而且不合理,几乎每次都会引起很多不满。这就是没有功夫的表现。倒不如说,你既然是单位主管,你就要负完全责任,而不去追究别人。解决问题比追究责任更重要。一开始就认定主管要负完全责任,主管就会去照顾所有的细节,就会减少各种各样的过失。假定说谁的责任就要去追究谁,那结果很简单:每个人都没有责任,反正大家都会推卸,推来推去,到最后被抓到的人只会说“我倒霉”。

有功夫的管理者,无意识中做的事情也会恰到好处,没有什么差错,所有的决策都能够得到下属的谅解和支持,他也不必追究责任,而责任自然很分明。这是因为他平常练了很多功夫,功夫到家,自然无往不利。不过,要达到这个程度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磨炼,不要求速成,因为速成的根基很不扎实,功夫需要一步一步练出来。

用管理功夫管理人才

我们现在常常听到“很正确,但没有功夫”的话,举例说明:

员工当中如果有呆人,就应该让他离开,否则会影响别人。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而是营利组织,一定要追求利润。

员工不可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应该更积极地要求一分耕耘至少有一分收获。

下班以后员工有自己的自由,他要炒股票,企业是管不着的,只要他不影响正常的工作。

人是一种资源,不知道善用人力资源的企业就会造成人力的浪费。

在自由平等的社会当中,管理也要求平等,主管对下属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他们。

这些话我们常常听到,而且总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话虽然很正确,但一点功夫都没有,这种观念听了以后没有什么作用。我们来看看正确又有功夫的话应该怎么说,两种话一对比,功夫就显出来了。

“员工当中如果有呆人,就应该让他离开,否则会影响别人。”这种话如果修改一下,呆人的产生,企业、主管和员工三方面都有责任,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够改善。这样的话就算是呆人自己听起来也很舒服,也能够接受,而且这也是事实。

很多企业的老板都向我反映他们企业有呆人。我其实对呆人没有什么兴趣,我比较有兴趣的是,这些企业里的呆人是不是都从一个部门出来的。如果是,那个部门主管最“厉害”,专门制造呆人。企业里面有多少呆人并不重要,出了一两个专门制造呆人的主管才危险,因为他会不断地产生呆人。可见,呆人本身要负责任,主管要负责任,企业要负责任,三方面一起来解决才有办法改善。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而是营利性组织,一定要追求利润。”这种话谁都知道,听起来也没有错,如果我们换一个说法,企业一定要追求利润才能够生存,也才有本事去做好事,这样我们就把利润的功能及其目的都讲出来了,让大家知道,我们要赚取利润是正当的,因为企业要活下去。

我到一家企业,常常喜欢问员工:“你的薪水是谁给你的?”他如果回答“老板给的”,我想这家企业一定管得很差。他如果说“我自己赚的”,那么这家企业就了不起,因为员工的薪水本来就不是企业给的。如果他说“老板给的”,那么再问他:“你的老板难道每个月都卖房子,给你们发薪水?”他会说:“不可能,老板再好,也不会每个月卖房子给员工发薪水。”既然薪水是员工赚来的,为什么还要分给老板?很简单,因为企业给员工提供了很多硬件,很多设备,还有很多信用,这样员工出去讲话,人家才会相信,员工卖的东西人家才会购买。但这种观念,我们现在没有认识清楚。

“员工不可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应该更积极地要求一分耕耘至少有一分收获。”这种话如果改变一下,员工不可以只抱尽力而为的心理,应该要进一步讲求方法,确立目标,使得自己更有收获,这就对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错的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错的吗?都没错,只不过看在什么层次、怎么讲而已。除了这些观念,还要有目标,有方法,那大家都能够接受。

我们一直在电视上看到,有的老板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很现代化。他说,下班以后员工有自己的自由,他要炒股票,企业是管不着的,只要他不影响正常的工作。这种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冷酷,说话的人好像跟自己的员工没有关系:员工是员工,有他的自由,企业是企业,我们只是上班时间才有关系,下了班各走各的,互不相干。这样的话只会让员工寒心。我们如果改变一下试试看,员工下班以后,可以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是没有错的,他可以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企业也很赞成,只不过企业还是很关心他,希望他不要去炒股票,免得有损失。这话说明,员工有自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老板关心他,他如果炒股票炒得好当然很高兴,万一炒不好呢,糟糕了,他不好,企业也不安。这样一来,就把员工和企业的密切关系表现出来了。员工听了以后也会很感动。之前的说法没有错,但是听起来很冷酷,好像没有什么情感;后面的说法则把员工当成一家人看待,很有人情味儿,员工说不定会改过来。

“人是一种资源,不知道善用人力资源的企业就会造成人力的浪费。”把人当作一种资源,其实是不得已的,我们最好不要这样讲。人哪里是资源?人是处理资源的,所有的资源都要人来妥善地运用。企业要重视人,人来运用资源,这个说法大家听起来感受就不一样。我们有时候说,在自由平等的社会当中,管理也要求平等,主管对下属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他们,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都行不通。什么叫一视同仁?一视同仁就是看待每个人都一样,没有是非,做得好也这样,做得不好也这样。那就错了。做得好你当然要特别照顾他,做得不好给他脸色看,这才对。

所以,我们要有一点气魄,要敢讲一些听起来好像乱七八糟,但实际上有力量的话。可是做这些要有功夫,功夫不够的人不敢讲这种话。

宏碁在 1976 年 9 月成立的时候,员工只有 11 个人,都是穷小子,凑了 100 万新台币,3 年以后资金变成 10 倍,人数增加到 48 人。达到这样一个速度,当然要有些功夫。

1984 年 3 月 18 日,宏碁新竹厂有一批价值超过 4000 万新台币的集成电路丢了。消息传开了以后,很多人说宏碁因为财务的问题,想要转移资产,以此套取保险金。一时间谣言四起,越传越难听。3 月 19 日,施振荣先生召开记者招待会,他很肯定地说:“这绝不是我们企业员工做的事情,一定是外界做的。”说这种话,有什么好处呢?可以使整个企业的情绪稳定下来。如果施振荣先生说“可能是我们自己人做的”,那就糟糕了,大家会议论纷纷,疑神疑鬼,无法安心做事。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确实不是宏碁内部的人做的,大家因此更佩服施振荣先生有先见之明。经过努力,大家赚回了远超过 4000 万新台币的利润。

施振荣先生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有功夫才讲得出来的。这句话所表现的功夫发展出整个宏碁的企业文化,使得大家了解,使得大家肯定。所以宏碁经过这一关以后发展得更快,成了世界知名的大企业。 HEDN+RYD8YoWD+BApHDsAJgYjODnOFq6fzhWvA73eQdR1VIPvvLPWDLE64h8eA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