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教之养”养出贵族之气

现在的小孩,将来会面对比我们开放得多的社会,他们将会在更多层面上与更多的人接触、交流。那么,教养就是一个展示他们能力的利器。

一个有教养的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都能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处处受到欢迎。受过教育只是在技术层面上让孩子有了知识,而教养则是一种内在的品德涵养,远远不只是受过教育这么简单。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需要从基础做起。

我有个梦想,我很想在国内办一所“贵族学校”。我认为所谓的贵族学校,不是生源的家庭富有,而是指这样的学校能替国家打造一流的、有教养的人才,这样的学校本身代表的不是金钱、阶层,而是素质、素养。我觉得能够把一流学生的素质培养出来的学校,就叫贵族学校。

“贵族”之贵不在于有钱,而在于精神品格之贵。贵族学校对学生各方面的礼仪规范,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学生才能养成贵族的绅士礼仪,才有了不遗余力坚持到底的品性。

“贵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教养极其好”,这种教养好带来举止有礼,带来风度翩翩,带来学识志气。其实,教养源自家庭,学校起到的只是深化巩固的作用。

“养不教,父之过”,这说明合格的家庭教育必须是“有教之养”。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认为,孩子要成长为有出息和有教养的人,得按照这样的顺序发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说:“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孩子只有从小在家中做到“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长大以后才能通达事务,有所作为。

明代屠羲时撰《童子礼》,把修身养性的微言大义化作操作性较强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行为,包括盥栉、着衣、乂手、揖、拜、起、跪、立、坐、行、出入、邂逅、朔望、晨昏等二十三目,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所有大事小事。可见,塑造有教养的孩子是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开始的。

比如,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应该保持地面、桌面的清洁卫生;吃饭的时候,前面摆一个碟子,这个碟子用来放骨头,不要随意扔在饭桌上;另外,不要对着碟子“噗噗噗”地吐,而要把骨头夹到碟子里。

也许你会说这是小事,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小事,什么事情放大了都是大事。

父母总是期望学校承担一切教育责任,把孩子推到学校,自己落得轻松,只想验收成果,成果不好、教养不好,便怪到学校以及老师头上。殊不知,孩子有没有教养,决定因素在父母身上,在家庭身上。

教养是几代人共同的事情,要想培养出有教养的子女,就要给他一个“教养好”的家庭环境。

教孩子守秩序、重伦理,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内容。

其实,我们大多数成年人对秩序和伦理并不感到陌生,我们国家关于秩序和伦理的思想源远流长。西周时确立的周礼以及春秋时孔子“礼、仁”的思想内核,在古代都是重点教育内容,可到了现代,不少父母只询问孩子数学考多少分、英语考多少分等,很少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多少分、社会实践多少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玉不琢不成器,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习惯规矩伦理的存在,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出良好的教养,他长大后才能严于律己,不做出格以及违背道德的事情。

所以,我们给孩子的家庭环境,就应该有守秩序、重伦理的氛围。 XAeXb9tnBRUT6fB1R/rfP/HvOOrPjCzSpDm06Ev2eB2cRsb5xxkbCoAUbHAab8E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