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篇
“于至善”揭示古本《大学》与古本《老子》的内涵,高度一致

在之前的两篇文章中,我们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了,《大学》第一段中的前四小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解读最后一小句 “于至善”

一、“于至善”和“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之间的关系

在具体解读 “于至善” 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于至善”与前面四小句之间的关系。在认识“小句细节”之前,对“段落整体”有一个认识与把握,这会便于大家理解与认识。

在前面两篇文章的解读中,我们已经分析了 “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这三小句与 “大学之” 之间的关系。

“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是对前句“大学之”中“学之”二字的展开论述,是“功夫:心智系统转换”训练的总纲领。

而“于至善”这句,则是对“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的 总结

这个总结具有“顶级高度”与“宏大结构”的特性,把“功夫:心智系统转换”最终能达到的“终极高度”以及练习的“宏大结构”统统进行了总结与描述。

因此,大家不要小看“于至善”这三个字,其内容可是极其丰富的。

二、“于”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

上图,是金文 “于” 字。

金文“于”字的造字,采用的是上下结构。

我们先来解读金文“于”字的下半部分。

金文“于”字的下半部分,是“一对翅膀在展翅飞翔”的图示。

这个图示,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向上升”。

“向上升”,要升到哪里去呢?

答案,就在金文“于”字的上半部分中。

金文“于”字的上半部分,是个甲骨文“人”字。

甲骨文“人”字表示的意思是:“重叠重叠结构人体”中的“显性人体”。

这个甲骨文“人”字,并不是在“那一对飞翔的翅膀”正上方,而是在右上方。

请看上图,按照 “源头甲骨文” 的造字原理,右上方的位置表示的是“隐性世界”。也就是说,金文“于”字右上方的甲骨文“人”字,表示的意思是:“显性人体”进入到了“隐性世界”。

因此,金文“于”字表示的意思就是:“显性人体”回归到了“隐性世界”。

于是,问题就来了……

属于“显性世界”的“显性人体”,怎么会进入“隐性世界”的呢?

这个问题,在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中,有很详细的答案。

根据《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记载,“功夫:心智系统转换”练习有两大阶段,完成了两大阶段以后,最终的结果就是:

构成“重叠结构人体”的“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以及承载在“隐性人体”中的“真正的我”,将一同回归“隐性世界”。

“显性人体”、“隐性人体”、“真正的我”,三个人体一起回归“隐性世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 “一气化三清”

因此,“于至善”的 “于” 字,揭示了前三句“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的真正内涵,是对前三句的总结。

第一、古本《大学》所揭示的内涵,与轩辕黄帝所开创的“功夫:心智系统转换”方法,以及“源头甲骨文”是同源的。

第二、按照“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进行训练,最后能达到的“终极高度”。

三、“至”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

上图,左边的是甲骨文 “至” 字,右边的是甲骨文 “交” 字。

很明显,甲骨文“至”字的字型,就是甲骨文“交”字颠倒过来,再在下面加“一横”。所以,解读甲骨文“至”字的关键,是要先把甲骨文“交”字的内涵解读清楚。

那么, 甲骨文“交”字是什么意思呢?

甲骨文“交”字,就是“一个人双腿盘坐”的正面图示。

放到“功夫: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范畴来看,甲骨文“交”字就是“打坐”的图示。那么,“打坐”又是什么涵义呢?

“打坐”是“功夫:心智系统转换”训练中,非常重要的“静态训练”。

“打坐”的作用,就是让人处在静态中,“感知的主体”去感受自身,并且向“隐性人体”回收。

按“源头甲骨文”的造字原理来说,向“隐性人体”回收,就包含有“向上”的涵义。因此,甲骨文“交”字就有“向上”的意思。

甲骨文 “至” 字与甲骨文“交”字,在字型上是“上下颠倒”的关系,所以,甲骨文“至”字表示的就是“向下”的意思。

按“源头甲骨文”的造字原理来说,“向下”就是向“显性世界”方向运动。

因此,甲骨文“至”字就有向“显性世界”方向运动的涵义。

但是,这个“向下”的涵义是有界定的,并不是一条“向下的射线”,可以无限地向下。

甲骨文“至”字下半部分的“一横”,就是用来界定“向下”的终点。

甲骨文“至”字下半部分的“一横”,表示的意思是:“显性世界”。

所以,甲骨文“至”字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从“隐性人体”向“显性人体”方向运动,一直运动到“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临界面”终止。

那么, “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临界面”在哪里?

这个“临界面”就是连接“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那条“通道”,在“显性人体”的“入口”。

那个“入口”就是“临界面”。

而这个“入口”,就是前句“德在亲”的 “德” 字,所指的“入口”。

所以,甲骨文“至”字在这里的意思就是:从“隐性人体”向“显性人体”运动,一直运动到“隐性人体”与“显性人体”的“临界面”。

四、“善”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

上图,是甲骨文 “善” 字。

甲骨文“善”字的造字,采用的是上下结构。

我们先来分析,甲骨文“善”字的下半部分。

甲骨文“善”字的下半部分,是一只“眼睛”的图示。

这只“眼睛”就是前句“德在亲,民在止”中的“德”、“民”字中的“眼睛”,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的 “具体感知”

甲骨文“善”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幅“路线结构图”的图示。

在这幅“路线结构图”中,“向上”有两个并排的箭头,“向下”只有一个箭头。

此外,在这幅“路线结构图”的中间加了“一点”。

这“一点”代表的就是“感知的主体”。

这幅“路线结构图”表现的就是:“功夫: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 “宏大结构” ,以及“感知的主体”在练习过程中的 “路线轨迹”

那么, 为什么会有两个“并排向上”的箭头呢?

阅读过我们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的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的网友一定知道答案。

因为,“感知的主体”向“隐性人体”回归的过程分为两大阶段,在第二大阶段中又分两个部分的练习。

这两个“并排向上”的箭头就表示:在第二大阶段中,那两个部分的练习。

第一部分的练习,是“感知的主体”感应“系统自动力”,并且顺应“系统自动力”。

第二部分的练习,是“感知的主体”去回收存在于“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中的“能量”。

把“能量”回收好了以后,构成“重叠结构人体”的“三个人体”就都能回归“隐性世界”。

“向下”的那个箭头 ,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的运动路径:“感知的主体”先向外冲,之后,开始练习“功夫:心智系统转换”,“感知的主体”回头又向内收。因此,甲骨文“善”字表示的意思就是:“功夫: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宏大结构”,以及“感知的主体”在开始练习前的“运行轨迹”,与练习后的“回归路线”。

五、“至善”的“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

我们把“至”字与“善”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好了以后,就可以分析“至善”二字的内涵了。

甲骨文“善”字表示的是“功夫: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宏大结构”,以及“感知的主体”的“回归路线”。

而甲骨文“至”字表示的意思就是:回到起点——连接“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那条“通道”的“入口”。

因此,“至善”的“源头甲骨文”涵义就是:练习“功夫:心智系统转换”,要从那个“宏大结构”最为基础的“入口”开始练起。

这个涵义其实对应了前句“德在亲”的内涵。

要想真正练成“功夫:心智系统转换”的关键就在于“至善”,找到那个“入口”。

注:

“于至善”的白话文解读,我们将在后面一篇文章中,与《大学》第一段一起进行完整的解读。 WC1t/Gvwu59vtHirQFA3lHSvjRwj3I45Vk+klafyVB8JKyjUaVBvEj5aMyeBWvL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