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功夫: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按钮,世界却不了解功夫的真正内涵

李小龙让全世界知道了“功夫(Kungfu)”一词,这是李小龙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

在当前阶段,真正能推动“人类文明进程”获得本质性进取的强大力量,源自“中华传统文化”,而“中华传统文化”中,能发挥这样作用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功夫”。

但是,李小龙仅仅是让全世界知道了“功夫”这个概念以及中国武术,却并没有让世界了解“功夫”的真正内涵。

到目前为止,包括国人在内的全世界都还以为:“武术”就是“功夫”的全部。

这样的认识,其实是对“功夫”天大的误解。

“武术”仅仅是“功夫”中的一小部分,并不是“功夫”的全部,更代表不了“功夫”。“功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更广泛、更高深的内涵。

而李小龙所掌握的这种“武术”,也不是真正的“中国武术”,那只是基于“肉体”的大脑反应、肌肉力量以及肢体技巧。

其实质,是中国化的“西方搏击技术”与“西方搏击哲学”,与“功夫”一点关系都没有。

“功夫”的真正内涵,李小龙并不掌握。

站在真正“功夫”的角度来看,李小龙掌握的这些,都属于“蛮力”。他对真正的“功夫”一无所知,本身也没有一点“功夫”。

但是,这并不影响李小龙的伟大。

因为李小龙把“功夫(Kungfu)”这一概念,传遍了全世界,并且让「功夫(Kungfu)在全世界有着很高的关注度与喜好度。

这一成就,远比李小龙懂得“功夫”更有价值,也更为重要。

从一个大的视角来看,李小龙其实为“功夫”走向世界,打下了非常扎实、非常广泛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要“落地”,中国传统文化要“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其切入点与抓手就是“功夫”!

因此,我们今天的责任就是:要在李小龙打下的这个基础上,让全世界了解真正“功夫”的内涵,并且,让更多国人掌握真正的“功夫”。

那么,真正的“功夫”究竟是什么呢?

真正“功夫”的内涵就包含在“功夫”二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中。

接下来,我们将就此进行详细解析。

……

这里,我们为第一次接触“心智玩家”专栏的网友简单介绍一下“源头甲骨文”。

“源头甲骨文”并不是常规文字,而是轩辕黄帝特别创制的“特种图示”,用来记载“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方法。

常规字义的甲骨文是在“源头甲骨文”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关于“源头甲骨文”的更多介绍,请看“心智玩家”的专栏《"黄帝密文"识字班》。……

一、“功”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分析

上图,是金文 “功” 字。

金文“功”字的造字,采用的是半包结构。

金文“功”字左上部分是个“工”字符。

“工”字符的上下两横“=”字符,在“源头甲骨文”中一般用来表示:“重叠结构世界”,上面“一横”表示“隐性世界”,下面“一横”表示“显性世界”。

而在“功”字中,根据另一个字符的内涵可知,这个“=”字符有更为具体的指向,表示:“重叠结构世界”中的“重叠结构人体”。

在“=”字符内的“一竖”,表示的意思是:在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过程中,“感知的主体”从“显性人体”向“隐性人体”回归的“路径”。

所以,金文“功”字左上的“工”字符,表示意思是:“感知的主体”从“显性人体”向“隐性人体”方向回收,就是在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

金文“功”字下右部分是个变形的古文字“又”字。

这是甲骨文 “又” 字,是个朝左的“又”字,现在这个“又”字上下颠倒了一下,变成了头在下,脚在上的形态。

而且,“功”字中这个变形的“又”字,还把字头向“工”字符的下面特别延伸了过来。

那么,这个上下颠倒,还变形了的“又”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甲骨文“又”字的本义。

甲骨文“又”字,是“人”字的变形。

在“源头甲骨文”中,“人”字表示的意思是:一个“静态”的“显性人体”;

“又”字表示的意思是:一个“动态”的“显性人体”。

明白了甲骨文“又”的本义后,就可以来看这个上下颠倒,还变形的“又”字的涵义了。

按照“源头甲骨文”的造字原理,字形的上面表示“隐性世界”,下面表示“显性世界”;字形的右边表示“隐性世界”,左边表示“显性世界”。

所以,请看上图,右上的第一象限就表示“隐性世界”,左下的第三象限表示“显性世界”。

这个变形的“又”字是从右上向左下延伸,因此,表示的意思就是:把“隐性人体”中的“动态——思维与行为”,运用到“显性人体”中。

所以, 金文“功”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就是:

在“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过程中,“感知的主体”摆脱了“显性人体”的束缚向“隐性人体”回归,不再运用“显性人体”的“思维与行为”,而是把“隐性人体”中的“思维与行为”运用到了“显性人体”中。

用现在“高维”的概念来看:

“显性人体”的“思维与行为”属于一种“低维”能力,从“武术”的角度来说就属于“蛮力”。

而“隐性人体”的“思维与行为”属于一种“高维”能力。

后者对于前者,具有一种“降维打击”的优势。

大家细品一下……

“功”字的常规字义,就是从其“源头甲骨文”字义引申出来的。

在各行各业中,手上有“功夫”的老师傅,对于普通从业人员都具有“降维竞争”的优势。

二、“夫”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分析

上图是甲骨文 “夫” 字。

甲骨文“夫”字的造字,采用的是上下结构。

甲骨文“夫”字的上半部分是个“一”字符。

“一”字符的“源头甲骨文”字义表示:“重叠结构世界”中的“隐性世界”。

而基于下面这个字符的涵义可知,在这个“夫”字中,“一”字符被用来更为具体地表示:“隐性世界”中的“隐性人体”。

甲骨文“夫”字的下半部分,是个与“一”字符相交叉的甲骨文“大”字。

甲骨文“大”字是一个“显性人体”的正面图示。

这个“大”字的头部向上突破,穿过了“一”字符,表示的意思就是:经过“心智系统转换”训练,“感知的主体”从“显性人体”回归到了“隐性人体”以后,进一步突破“隐性人体”,深入到了“隐性世界”。

把“这部分字义分析”与“前文"工"字符的分析”对比一下。

“工”字符中的“一竖”,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在“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之间的练习。

而“夫”字下面那个“大”字向上突破“一”字符,就表示“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进一步提升,从“隐性人体”中突破到了“隐性世界”的深处。

所以, “夫”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就是:

完成了“心智系统转换”以后,“感知的主体”摆脱了“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回归到了“隐性世界”。

这个情景,是“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最终结果。

三、“功夫”的“源头甲骨文”内涵分析

我们把“功”与“夫”的“源头甲骨文”字义都分析清楚了以后,就可以来理解 “功夫” 二字包含的内容。

从“源头甲骨文”字义来看,“功夫”二字所包含的意思是:“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的状态,以及完成练习以后的状态。

“功” 字表示的是在练习过程中的状态。

在“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过程中,练习者已经可以运用“隐性人体”中的“思维与行为”,对于只会运用“显性人体”中的“思维与行为”的普通人来说,形成了“降维打击”的优势。

“夫” 字表示的是完成练习以后的状态。

“功夫”的常规字义就是从“源头甲骨文”字义是引申出来的。

“功夫”常规字义的真正内涵就是:运用“隐性人体”中的“思维与行为”。

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功夫”二字,就是在这个内涵上进一步的稀释,但凡比“常规能力”更强的某种能力都被称为“功夫”。

我们把“功夫”常规字义的真正内涵理解清楚了以后,就会明白:

只要涉及到一个人的“思维与行为”,就都可以运用到“功夫”。

所以,“中华传统武术”只是“功夫”中的一小部分。

在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生活、工作都会运用到“功夫”。

大家比较熟悉的《庖丁解牛》,那个把牛解得神乎其技的庖丁,就是一个拥有“功夫”的低级厨工。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庖丁这一段自我介绍,讲的就是他在解牛过程中,运用他“隐性人体”中的“思维与行为”的状态。

“神遇”是“隐性人体”的“认知思维”能力,而“目视”是“显性人体”的“认知思维”能力。

“神欲行”是“隐性人体”的“行为”能力,而“官知止”是“显性人体”的“行为”能力。

所以,在中国古代,学习、运用“功夫”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 生活、工作中学习“功夫”、运用“功夫”

四、“中华传统文化”衰落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认识清楚了“功夫”的真正内涵以后,就可以明白“中华传统文化”衰落的根本原因。

其实,所有“中华传统文化”都是建立在“重叠结构世界”基础上的,对“隐性人体”、“隐性世界”的认识与应用。

而要对“隐性人体”、“隐性世界”进行认识与应用,就必定离不开 “功夫:心智系统转换”

因为没有“功夫”,认识与应用只能局限在“显性人体”与“显性世界”的范畴。

“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到了今天,之所以会衰落,就是因为国人失去了“功夫”,没有了“功夫”就无法对“隐性人体”、“隐性世界”进行认识与应用。而仅用“显性人体”从“显性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认识,那只会产生误解,根本无法真正应用,只会闹笑话。

结语

当我们真正认识“功夫”的时候会发现:

“功夫”二字一起出现的时间,虽然比较晚,但是,“功夫”所包含的内涵,其实在轩辕黄帝开创“中华本源文化”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从“功夫”的角度去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中国人生活在“功夫”中的历史。中华五千年之所以能够精英辈出、文化璀璨、绵延不断,其背后就是有了“功夫”作为基石。

轩辕黄帝究竟为我们开创了什么样的文化?孔子在其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将在下一篇为大家进一步介绍。 YAomVlMtc0EluYtkdof4fbwu7fPQjGMafxy5cy5yBDh1RHBdZnnz7iu6WMw3eBU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