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喜欢和“话痨”交朋友吗

子曰:“巧言 令色 ,鲜 矣仁!”

注释:

①巧言:花言巧语。

②令色: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

③鲜(xiǎn):少。

我们经常用“巧言令色”来形容某些令人不齿的行为。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如果花言巧语、油嘴滑舌,讲话时表情极其丰富甚至夸张,这种人是我们需要提防的。孔子不喜欢过分伶牙俐齿的人,或者说,孔子不喜欢那些矫揉(jiǎo róu)造作之人。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哺乳动物界,尤其是灵长类动物中,只有人类的眼白外露。

比如大猩猩的眼睛周围是黑的,而人的眼睛是黑白分明的,于是就有了很多美好的词形容人的眼睛和眼神:顾盼生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等。从这些词,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人类表情的丰富性。生活中我们需要用丰富的表情来传递信息、表达情绪,这是其他任何动物都无法做到的。

但正因为有了这种独特性,也随之出现了很多骗人的手段。人们可以用表情骗人,用语言骗人,用多样的表达和各种肢体语言骗人。

孔子不喜欢巧言令色的人,他喜欢的是诚恳朴实、刚毅木讷(nè)的人。孔子说过“刚、毅、木、讷近仁”,这句话刚好与“巧言令色,鲜矣仁”相照应。

什么叫“刚、毅、木、讷”?就是说一个人刚毅、果敢、质朴而沉默寡言。

《论语》中还有一句说:“孔子于乡党,恂恂(xún xún)如也,似不能言者。”

“似不能言”,就是这个人看起来好像不太会说话。孔子能言善辩,但却“似不能言”,这是因为他慎言。

再拿我自己举例。我是一个讲书人,自以为算是能说会道,所以我更加注意以此为戒。实际上,我在很多场合,都会特别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和分寸。

你也许有这样的经历,逢年过节,家里来了很多亲戚,肯定会做一大桌美食,大家聚在一起边吃边聊,也可能会喝酒。聊得兴起了,有的人往往还会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吹吹牛,吐吐心事。饭桌或者酒桌上那种状态,就是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

我在酒桌上特别不会说话,经常只说:“对不起,我不喝酒。”“不行,我真不喝。”我没有更多的理由,也不会骗人,不会想方设法找理由。这就是真诚的态度——既不欺骗,也不逢迎。

还有,你见没见过婚礼上的司仪,用“粗暴”的方式,故意把大家都说哭的场景?或者是一些同学参加过的感恩教育,主持人经常表演得很浮夸,来达到催泪的目的?这些表现其实没有真情实感,只是一种毫无诚意的工作习惯,经常会让一些身处其中的人觉得异常尴尬、如坐针毡(zhān)。这种浮夸的表演,也是孔子讲的“巧言”。

所谓“过犹不及”,凡事一旦超过尺度,就缺乏真诚,它背后一定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目的。

那什么叫“令色”呢?西方有一个词,叫baby kisser(亲婴儿的人)。Baby kisser形容的是政客,他们走到人群里,总要找小孩,赶紧冲过去抱着亲一下,即使小孩不愿意也要亲。

你可以回忆一下,当你特别想让爸爸妈妈给你买某个心仪的东西时,是不是就会对他们特别“恭敬”?可能你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爸妈,他们笑,你也笑,可能还非常主动地帮忙做家务,表现得比平时更勤奋、更乖巧。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费尽心思取悦他们。这时,你的表情会无比生动,出现丰富的变化。

战国时期,最有名的人是苏秦、张仪,他们纵横捭阖(bǎi hé)靠的是舌头,但这种眉飞色舞、巧舌如簧的行为是会被孔子和孟子所不齿的。

几千年过去了,苏秦、张仪虽然名声还在,但并没有太大的人格魅力。而我们的民族尊崇孔孟之道,因为孔子和孟子走的都是刚毅木讷的路线。

所以,我们在社交中未必需要左右逢源,也无须能说会道,更不必为自己说不出那么多“漂亮话”而感到汗颜。

对一个人而言,保持真诚的生活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朋友之间最好的状态,就是有话说话,没话静坐。当两个人安静地坐着,也不会觉得尴尬,这才是相处的最佳境界。我们需要的是安安静静的、真诚的、踏实的、相互理解的关系。有问题可以说出来,还可以坦然地指出对方的缺点。

巧言令色,之所以“鲜矣仁”,就是因为过分了。真正的快乐、关心与认同,不需要使特别大的劲,而真正的尊敬,亦不必昭(zhāo)告天下。

我分享过很多关于演讲的书,但从来不教套话,也不用“先说……再说……”的表达模式。我认为演讲者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真诚。要理解自己想传递给听众的东西是什么,要用送礼物的态度去跟对方沟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才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好方式。

没有一条道路是通往真诚的,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本节打卡小知识

· 比起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反而更能让人感觉到你的真诚,让关系更近。

什么叫“倾听”呢?有人说,倾听不就是不说话吗?等着对方把话说完就好了,这也太简单了吧?

实际上倾听不是被动地等待,倾听更是一个接受并且快速处理对方信息的过程。倾听不能止于听,在听的过程中,要把对方表达出来的信息尽可能吸收,解析对方想要表达的信息,并给出积极的回应。

沟通学中有一个原理:两人谈话时,在其中一个人表达的过程中,另一个人会在5秒内开始思考对方下一句要说什么。换句话说,在5秒之后,倾听者从“倾听模式”快速切换到了“构思模式”,一直在想自己要说的话,而根本没有听清楚对方想表达的全部信息。

而一个善于沟通的人,也只是将这个时间延迟到30秒而已——先心无杂念地接收对方的信息,再构思自己想要讲的话。 ptW8YXQWszJxkqfJ3w5T7d437F7wmoVtQPVhXibsVOtU843VmmOXcJ1Q7NNpEYB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