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哲学之今昔

哲学是一个产妇,从她腹中孕育出了一门门具体科学。哲学的每一次分娩都好像要宣告自己的末日,但哲学是永存的,这位多产的母亲一次次把自己的子女打发走,仿佛只是为了不受他们的搅扰,可以在宁静的独处中悠然思念自己的永恒情人——智慧。

新的哲学理论层出不穷。在我看来,其中只有很少的哲学,多半是学术。随着文明的进化,学术愈来愈复杂了,而哲学永远是单纯的。

在今天,哲学仿佛破落了,正在给政治、科学、文学打工。

现代哲学的基本趋势是否定传统形而上学。哲学源自对世界追根究底的冲动,因而必是一种终极追问。如果否定了终极追问,哲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对于传统形而上学,应该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那种追根究底的冲动是不可消除的,其背后的动机正是要给人生一个根本的解释。另一方面,用逻辑手段建构终极的本体,这条路是走错了的,其结果是离给生命意义以一个解释的初衷越来越远,甚至背道而驰。

现在人们大谈哲学的危机,但我相信,哲学必将带着它固有的矛盾向前发展,一代又一代的人必将不可遏止地去思考那些没有最终答案的根本问题,并从这徒劳的思考中获得教益。

斯多葛派大谈死的不可怕,是否正因为怕死,所以要努力劝说自己呢?例如奥勒留,他几乎天天都在想死的问题。

斯多葛派用宇宙理性来证明理性在人生中的至高无上的价值,人应该仅仅凭借理性,对一切变易包括死亡都不动心。我的感觉是,因为变易不可阻挡,不动心是唯一的选择,这样的人生哲学在前,宇宙理性只是事后的理论解释。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便是:对世界的认识永远是认识,而不是世界。

读叔本华的感觉:当他推演体系时往往牵强枯燥,一旦抛开体系,就常有自然生动的见解。

对于作为非研究者的一般读者来说,尼采的最重大价值在于“逼迫”——说“启发”太轻了——我们认真面对和思考生命意义的问题。这也就是在“上帝死了”即信仰缺失的大背景下,如何战胜生命的无意义性和重建人生信仰。

在尼采的作品中,有一种真正的骄傲,因为发现了真理却不被理解而产生的骄傲,这与狂妄是两回事。狂妄的实质是浅薄,实际上没有什么货色,就只剩下姿态了。

解构主义热衷于文本的解构,以此挖掘文本的多义。然而,无论怎样多义的文本也只是文本,与真正的哲学性追问无涉。在此意义上,我不承认解构主义是哲学。 5uEWiFnLo2IPIXSEppBFcQu96xCQrMLq/Ml43++j/pH/tYd6V2h3Rv1WMXaD7yg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