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人才与矛盾共存

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人才,人人也都觉得自己在某一方面是人才。但是在现实中,人们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可能更多,怀才不遇的心态也十分常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马说》中有一句话:“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千里马往往并不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因为很难碰到赏识它的伯乐。

怀才不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有时候员工在工作中觉得很委屈:“我提议这件事还不是为了企业好?哪一点不是为企业着想?为什么大家都不支持我?”这样就容易产生一种叫“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心态。但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真正的原因还是在我们自己身上,因为我们把该对“阎王”说的话对“小鬼”说了。对“阎王”可以谈理想,对“小鬼”则只能谈利益,结果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是与“小鬼”谈理想,那自然就会产生问题。“你做这件事是为公司好,那你对老板讲啊,你对我讲干什么?你知道这件事给我的部门带来多少麻烦吗?”这就是很多人在工作中觉得委屈,觉得“我以我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原因。

让我们来看一个人的例子。此人名叫于谦,他是明英宗朱祁镇时期的兵部尚书,是留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石灰吟》的人。当年,朱祁镇受了太监王振等人的蛊惑,和瓦剌人打仗,结果土木堡一战全军覆没,皇帝自己也被俘虏了。瓦剌人拿皇帝做人质跟明朝谈条件,说皇帝在我的手里,你们需要割地赔款、俯首称臣。结果,于谦力排众议,扶持了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来做皇帝,将朱祁镇尊为太上皇。这样一来,朱祁镇这个皇帝作为人质的作用就减弱了,因为已经有了新皇帝,人质还有什么用呢?所以瓦剌人就把朱祁镇给放了回来。通常有这样一个规律:对外不行的,通常对内都很厉害。换句话说就是,对上级溜须拍马的人,对部下都比较苛刻。而朱祁镇就是对外不行对内却很有一套的人,被放回来不久就发动政变把皇位夺了回去,重新做了皇帝。他再次做了皇帝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于谦给杀死了。于谦尽管对国家有贡献却死得很惨。《史记》中有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原因就在于,当你能解决皇帝的矛盾时,你对他来说就是人才;你不能解决他的矛盾时,你对他来说就是路人,甚至是障碍。对企业来说,其实也是如此。有些人觉得委屈,感到怀才不遇,其实反思一下自己的才能是否与解决企业的矛盾有关就可以理解了。另外,企业的矛盾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今天是矛盾明天可能不是矛盾,所以今天是人才明天可能就不是人才了。人才是随着矛盾的变化而变化的,不能解决矛盾就不是人才,这是管理世界中残酷的现实,也是“慈不掌兵”的原因之一。

孙中山曾写过一个条幅“天下为公”。很多企业都呼吁员工为企业奉献,希望大家一心为公。实际上,公和私并不能够完全分开。什么叫公?所有私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公。私是公的基础,没有私,公就不可能凭空产生。公又是私的保障,没有公,一个个具体的私就得不到保障,因为人人都会为了自己的私利去斗争,在这种丛林法则中,私,特别是弱者的私,就得不到保障。了解了公与私之间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才能解决公与私之间的矛盾,也才能够做好管理工作、建立好管理机制。

人都有私心,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个说法“你先告诉我怎么考核我,我再告诉你怎么做”,大家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去做。例如,你想让一个人朝一个目标跑快一点,可以放一只狗在他的后面追他,跑慢了狗就会咬到他,那么这个人就会拼命跑。如果你放的不是一只普通的狗,而是一只藏獒,这个人一看自己再怎么跑也跑不过藏獒,就会爬到树上去,因为这样才能保护自己。

上司不是因为比下属聪明才做了上司,下属可能更聪明,他们保护自己的策略经常远远超出上司的想象,这就是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不过这些策略大多是保护他们个人的小私而损害公司的大公的。导游宰游客事件的根源并不完全在于低价团,而是在于导游没有底薪或底薪很低。当他们没有长期收益的安全保障时就会更加注重短期利益,而这样的行为则会给企业带来长期不良影响。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是因为他们能够先考虑员工的安全,老板要比员工能够担责任。如果老板对员工说“你如果给企业挣一千万元,我就给你一百万元奖金”,这是将风险给员工而将安全给自己,这样的人如果能当老板的话那么人人都可以当老板。当老板应该是“不管我挣还是亏多少钱,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去做,我就给你一百万元”,这才是把风险和责任留给自己,员工才能跟着干。管理者是把集体的公隐含在保障员工的私的背后的,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人才是随着矛盾的变化而变化的。企业面临的矛盾不断变化,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人才一直忠于某个企业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他们开启了游牧模式,哪个地方有好处,他们就愿意奔哪儿去。企业越是尊重人才,越会给他们配团队、配条件、配设施,人才就越容易出成果,但越容易出成果,愿意出高价挖走他们的其他企业就越多。这些人才一旦被挖走,就在原先的企业形成了一个“人才烂尾楼”,这种现象可以称为“企业不仁,员工不义”。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企业越来越没办法做到“仁”,员工也越来越没办法做到“义”。因为企业预测不到将来自己的矛盾会在什么地方,也就不能够承诺员工只要在企业好好工作就能够一辈子衣食无忧。员工也是这样,你不能保证我一辈子衣食无忧,那我为什么不奔向那些眼前能给我们更好待遇、更好条件的企业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念呢?那就是要尊重人才但不能够依赖人才。尊重人才的企业是一个好企业,但是依赖人才的企业就很危险了。传统的管理是找到合适的人,然后相信他们,给他们好的待遇,充分激励他们,剩下的一切都交给他们去做就行,但这实际上是放弃了管理的责任,到最后反而会产生“人才靠不住”的不良后果。

在乌卡时代,企业真正靠得住的是用人机制,而不是某些独特或者非凡的人。在100多年前,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曾经说过:“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认为人是第一位的,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就是找到合适的人,但从现在开始,应该变成系统是第一位的时候了。” 弥补低效能的办法不是找到能干的非凡的人,而是要靠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的规则来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2h1z165srzscqbMmnZkuCfLWs5y3g030NDputrO7QBZRGn0C7kKEiwguGIJoObD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