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典教材:《纽约市的财政》

获得答辩委员会“杰出”评价的《纽约市的财政》,同年被列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系列丛书”在纽约出版,作为哥大一年级学生的教材,一直沿用到1968年。

一部经济类的教材,在美国名校中沿用半个多世纪,是相当少见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到战后巨变,美国经济日新月异,经济管理体制与时俱进,本国的经济学家亦层出不穷,著作迭出,教材随时代更替,推陈出新,实属情理之中。《纽约市的财政》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久受推崇,除了学理深湛、体系完备外,从人本出发思考财政体制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探索其中的规律性,在同行眼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前瞻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原创价值的著作。

马寅初一生著作等身,《马寅初全集》有15卷之多,还续出《补编》。其中内容多为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经济问题的建言与对策,潜心著述具有框架体系的代表性专著当为这样三部:《纽约市的财政》《中国经济改造》《农书》。惜乎,百多万字的《农书》手稿毁于“文化大革命”之中,《中国经济改造》因种种原因久遭湮没,而《纽约市的财政》则因一直没有译成中文,在1999年《马寅初全集》出版前,国内人士罕有谋面者。所以,近50年中马寅初的经济理论建树没有留给人们多少印象。细读《纽约市的财政》,不能不为马寅初深厚的现代经济学功底所叹服。这种功底,不独在于宏观、微观经济学,更涵盖了财政学、金融学、货币学、会计学、审计学、土地学、人口学、税务学、保险学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方面面。马寅初日后能对中国经济问题发表那样多的真知灼见,并在不同的逆境和压力下坚持己见不动摇,盖得自这深厚的功底、科学的头脑,以及由此而成的良知。

了解马寅初的治学风范,《纽约市的财政》是个基点,值得详加介绍。

这部专著近17万字,共4个部分、12章。

1914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院出版的马寅初博士论文《纽约市的财政》书影

第一部分,用科学方法编制预算。包括第一、二、三章:预算、估算的分类;预算、估算的准备与检验;预算的听证、表决、筹资和执行。

第二部分,税收制度。包括第四至第五章:不动产税;其他税收。

第三部分,城市债务。包括第六、七、八章:城市债务的由来、分类、界限和计算;市政债务;新的筹资方法。

第四部分,新会计制度下收入和支出的控制。包括第九、十、十一、十二章:新会计制度对应计收入的审计;新会计制度对水费的审计;新会计制度下供应品、材料和设备开支的审计;新会计制度对工资性开支的审计。

在这样的框架和纲目里,马寅初治学的风格初露端倪。

其一,胸怀大局,视野开阔。善于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观照现实,把握问题,选择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课题的重心不在于探寻经济学原理,而是以深厚的学理透视经济现象,剖析实际问题。宏观的整体把握与微观的实际运行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处处闪射着理性的智慧。

其二,方法科学,资料翔实。对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界限明确,分类清晰,逻辑严密,展开到事物的各个侧面。每个问题的提出以及论点的证明,无不支撑以具有说服力的详尽资料,深得西学实证方法思维真谛。注重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金融学、会计学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其三,探幽发微,理论创新。研究现实问题,在以往成果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深入前辈未及的领域里探幽发微,进而突破陈见,整合、提炼出严谨完备的理论见解,新意迭出,创造性思维展露无遗。

其四,学以致用,便于操作。求学问道,不尚空谈理论,束之高阁,而是致力于总结成果,改进现状。其中特有一种东方思维化繁为简的诉求,善于将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梳理清楚,力图制度、政策的有效可行,易于操作。

这篇论文具有如此优秀的品质,以致一经面世,就得到美国学界的关注,佳评如潮。

1915年5月,《政治经济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发表书评,指出:“书名没有清楚指出该研究的主题,主题是:在最近10年引进新的财政方法后,纽约市管理预算的历史。作者的目的,正如在他的绪论里指出,是揭示新方法在多大程度上消除了城市财政的腐败和低效。”

评者特别关注第一部分“用科学方法编制预算”,“城市预算改革的第一步是从政府首脑和他的部下那里获取准确和诚实的支出估计,要做到这点,有必要摒除旧的‘总额’预算和拨款。因如此拨款导致公众金钱的误用和浪费。它们同样不能够让公众发现金钱的支出和回报之间的关系。为了摆脱这些恶果,预算项目的‘双重分类’(职能和目的)以及精心分类的会计被采用。然而,新的预算编制的方法比防止无规则的支出基金有更多的作用,它使控制者能够呈现城市财政运作的清晰概况。在这些运作方面,结果已有非常宽广的利益”。对于新方法的经济效果,评者引用了马寅初原话:“纽约市政府50个部门1914年得到的钱少于1913年,而这种缩减被认为是得到更多和更好的服务的最好方法。”

1915年11月,《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学会年报》(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发表的书评指出:“纽约人也许不会赞成马博士将以前的纽约市财政与中国对比。但是,他们会在某种程度上欣赏他努力分析现在的纽约市财政实践。”“作者非常清楚和有效地强调预算估计分类的必要性,即‘作为履行职能和支出目的’分离,揭示了它的众多好处。”“在不动产税是城市税收最好的简单措施部分已引起评论者的注意。”“该书第一和最后一部分是最好的。在这些部分,主题材料的收集是有价值的,且分析是清楚的和令人信服的。同样能如此评价的也许是不动产部分,尽管在这里作者非常容易地采纳了州和地方财政必须分离的观点。对于城市债务部分,该书清楚地描述了两种主导公债,揭示了过去借债方法的恶果并且叙述了新的财政方法。然而,给出的措施却是不对称的,比如:纽约城市债券在投资市场达到高水平以及决定债券价格的因素均有相当大的空间。当参考文献的出处将会更加令人信服时,全书经常给出随后的注释。”

以上美国经济学界的评价,指出了马寅初经济学术思想的特点,即重视实际材料的收集整理,强调应用经济学的研究,主张学以致用。其贡献在于对经济实务的透彻分析,对经济学理论贡献不大。有意思的是,马寅初回国后,中国经济学界也得出了与美国学界几乎相同的结论。朱通九指出:“关于经济理论方面,马氏以忠实介绍外国经济学说者居多,不过马氏提出解决各项经济问题之建议,均颇切实而甚易付诸实施。此为马氏之最大优点。” 夏炎德也认为:“马于中国经济实况十分娴熟,每于谈理论后牵至实务,且有时题名理论,内容仍论实务,此殆其整个之思维方式如斯。故余谓马寅初先生之贡献在经济实务而不在经济理论也。” 马寅初一生重视经济实务的学术思想特点,在其博士论文时期就已奠定。

《纽约市的财政》的学术水准和良好反响,让马寅初得到哥伦比亚大学的高度评价,亦成为前母校耶鲁大学的骄傲,被吸收为“美国耶鲁大学荣誉会委员”。中国留学生能获得如此荣誉者,凤毛麟角。

马寅初留学期间,心系祖国命运,关注政局演变。中华民国成立,让他看到希望,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代表了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社会的方向,遂于1913年在美国加入国民党。

以马寅初的学习成绩,及其对美国经济社会的洞悉,毕业后留美求职易如反掌,许多高校、大公司及政府部门,都向他发出邀请。导师萨里格曼亦希望他留在哥大当自己的助手。这些于个人发展皆不失为天赐良机,但马寅初坚持初衷,决意以所学知识报效在苦难中挣扎、求索的祖国。萨里格曼见马寅初归意已决,怀着殷切的希望对他说:“你在财政学方面成绩显著,听说中国财政搞得很糟,你回国以后,希望能在研究改革中国财政方面作出贡献。” Y31nS75TA9nqaRFHIHS8iO8+JfI6l0fNcSGel6XpLPYh2reORMaOnCUQt0Aqgkj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