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蟾酥及其重要价值

一、蟾酥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规定,蟾酥(bufonis venenum)为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其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去杂,干燥,即为蟾酥。

蟾酥最早记载于古籍《药性本草》,云“蟾蜍眉脂”。《日华子本草》称之为蟾蜍眉酥。《本草衍义》中开始有“蟾酥”之名,“眉间有白汁,谓之蟾酥”。自此以后蟾酥的正名就此确定,并在接下来的历代药学、医学专著中广泛使用。

蟾酥由于产地来源、加工模具形状、采收次数、质量等级、炮制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很多称谓,如“光东酥”指产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的蟾酥,被《日本药局方》收载,为中国道地蟾酥;“杜酥”指产于江苏东南部苏州、南通一带的蟾酥;启东蟾酥也是中国道地蟾酥;“棋子酥”是将蟾酥鲜浆刮入棋子形模具中晒干后呈棋子状的蟾酥;“团酥”指将蟾酥鲜浆刮入圆形模具中晒干后呈圆形的蟾酥;“片酥”是指蟾酥鲜浆涂铺在塑料板、玻璃板、竹箬等板块或叶片状模具上晒干后呈薄片状的蟾酥;“回酥”指将蟾蜍耳后腺第二次刮取后的蟾酥鲜浆加工而成的蟾酥;“甲酥”“血酥”是区别“光东酥”优劣的称谓,“甲酥”为无杂质、质量上乘的光东酥,“血酥”指刮取蟾酥鲜浆时带血及其他杂质加工而成的质量较次的光东酥;“酒蟾酥”指采用白酒炮制的蟾酥。《本草纲目》又将蟾酥称为“月魄”。

蟾酥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遇水即起泡沫,并泛出白色乳状液。团酥及棋子酥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酥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蟾酥色泽会随着存放年限的增长而加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蟾酥的质量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蟾酥药材自1963年起载入《中国药典》,起初仅有性状鉴别;1977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理化鉴别;1985年版修订了鉴别项,增加了薄层鉴别项以及检查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项;1990年版起增加了“含量测定”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脂蟾毒配基为对照品,规定“本品含蟾毒内酯按脂蟾毒配基(C 24 H 32 O 4 )计,不得少于15%”;2000年版起修订了“含量测定”项,改由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华蟾酥毒基(C 26 H 34 O 6 )和脂蟾毒配基(C 24 H 32 O 4 )的总量不得少于6.0%”;2020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特征图谱”项,蟾酥特征图谱应呈现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5个成分;修订了“含量测定”项,在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基础上增加了蟾毒灵成分,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蟾毒灵(C 24 H 34 O 4 )、华蟾酥毒基(C 26 H 34 O 6 )和脂蟾毒配基(C 24 H 32 O 4 )的总量不得少于7.0%”。

由于蟾酥来源于野生动物的分泌物,很多中药专业人士只研究蟾酥药材,对其来源动物基原、分泌物(蟾酥鲜浆)、加工过程缺乏了解,导致中药专业人士以及老百姓对其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区。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在建设药材基地的同时,结合产业实际需求,对蟾酥药材进行了全产业链研究,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这些成果有助于中药学专业人士和蟾蜍养殖从业者更深层次地认识中华大蟾蜍和蟾酥。

(1)从物种基原来看,中华大蟾蜍是最佳选择。虽然《中国药典》规定蟾酥可来源于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和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两种基原,但实际上黑眶蟾蜍不但资源量少,而且所产蟾酥均不合格。黑眶蟾蜍分布在中国北纬28°以下地区,经实地采集样品分析,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达不到药典要求。

(2)不是所有分布地区的中华大蟾蜍所产蟾酥均合格。中华大蟾蜍分布在北纬25°以上的除新疆、西藏以外的中国所有地区,以及朝鲜、俄罗斯。经实地采集,针对我国19个省42县市的105个蟾酥药材样品,分析其物质基础和《中国药典》指标性成分含量,首次发现我国中华大蟾蜍基原的蟾酥药材品质存在“秦岭—淮阳丘陵—黄山、天目山”南北分界线,分界线以北地区蟾酥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分界线以南地区含量均达不到《中国药典》要求。

(3)不同体重、不同性别的中华大蟾蜍所产蟾酥药材品质有差异。经采集山东、辽宁、吉林的不同体重中华大蟾蜍所产蟾酥样品进行分析,蟾蜍体重在30~50 g的阶段是《中国药典》所规定的蟾酥指标性成分含量最高的阶段;50~80 g的阶段含量次之;80~100 g及100 g以上的阶段含量较低。因此,从含量、产量、二次采集及采集后存活四方面考虑,50 g左右的中华大蟾蜍是采集蟾酥鲜浆的最佳选择。另外,经采集并分析、比较13省32个县中华大蟾蜍的64份雌雄对照样品,发现雄性中华大蟾蜍所产蟾酥的《中国药典》指标性成分含量均高于雌性中华大蟾蜍所产的蟾酥。

(4)蟾酥药材的外观颜色与蟾酥鲜浆干燥加工的温度、时间以及存贮的温度、时间有关。干燥加工过程中,温度越低、干燥时间越短,色泽越浅,可至浅黄色,指标性成分损失越少。干燥加工过程中颜色变深,与蟾酥中含有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受热变性有关;干燥加工过程中蟾毒配基类指标性成分含量的下降与其化学结构中的内酯环断裂转变为反邻羟基桂皮盐有关。蟾酥如在常温下保存,长时间后颜色会变深,可至棕黑色;亦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酸败,导致指标性成分下降,因此应保存在冷库(2~8℃)条件下,且温湿度越低越好。

二、蟾酥药用价值

蟾酥为贵细中药材,在我国用于防病治病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本草经疏》中说:“蟾王蟾酥……能发散一切风火抑郁、大热痈肿之候,为拔疔散毒之神药,第性有毒,不宜多用。”《本草便读》中说蟾酥可“善开窍辟恶搜邪,惟诸闭证救急方中用之,以开其闭”。《中国药典》记载蟾酥的功能与主治为: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

蟾酥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蟾蜍内酯类、吲哚生物碱类、甾醇类、有机酸类以及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等。蟾蜍内酯类成分是蟾酥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已分离出142种,可分为蟾蜍二烯酸内酯类及其他特殊结构蟾蜍内酯类,属于脂溶性化合物。游离状态的蟾蜍二烯酸内酯类化合物为蟾毒配基类,如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等;也可与辛二酸、精氨酸、含硫基团等结合,结合型化合物为蟾蜍毒素类,如蟾毒配基C-3位被精氨酸二碳酸酯、硫酸酯取代的衍生物。蟾酥为蟾酥鲜浆干燥加工制得,在这过程中,蟾蜍毒素类和蟾毒配基类成分之间会发生相应转化,蟾蜍毒素容易水解或在蛋白酶作用下生物转化成蟾毒配基,因此,蟾蜍毒素成分在蟾酥鲜浆中的含量比加工蟾酥成品后的含量高。蟾毒配基类成分在干燥加工中也发生转化,如脂蟾毒配基和华蟾素毒基在蟾酥鲜浆中含量更高,这是因为较高的干燥温度会使同样质量的蟾酥鲜浆中蟾毒配基的内酯环转变为反邻羟基桂皮酸盐,而使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降低。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是蟾酥中含量较高的另一大类活性成分,包括蟾毒色胺类和其他蟾毒色胺类,为神经递质5-羟色胺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属于水溶性化合物,目前已发现16种,如:N-甲基5-羟色胺、N,N-二甲基5-羟色胺、N,N,N-三甲基5-羟色胺、蟾毒色胺、蟾毒色胺内盐、蟾蜍噻咛等。

蟾酥具有显著的强心、抗肿瘤、麻醉、止痛等药理作用。在蟾毒配基成分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蟾毒它灵、日蟾毒它灵均有强心作用;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蟾毒它灵有抗肿瘤作用;华蟾酥毒基止痛作用最强。蟾毒色胺类成分的主要作用是麻醉、止痛。

目前,国家药品目录中收载含蟾酥的中成药品种99个,其中心血管类药物32个、消炎止痛类药物46个,其他类药物21个,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的成方制剂中,含蟾酥中成药有12种,包括麝香保心丸、六应丸、牙痛一粒丸、牛黄消炎片、血栓心脉宁胶囊、灵宝护心丹、益心丸、熊胆救心丸、如意定喘片、金蒲胶囊、梅花点舌丸、痧药,《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也收载了众多含蟾酥的知名中药品种,如六神丸、通窍益心丸、心宝丸、蟾酥注射液等。蟾酥作为名贵药材还向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出口,日本、韩国已将蟾酥列入本国药典。近年来,利用蟾酥成分中的抗肿廇活性成分开发抗肿瘤创新药物也成为热点。由此可以看出,蟾酥药材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蟾酥作为兽药原料,被《中国兽药典》收载。与《中国药典》有区别,规定了“浸出物”项,没有“含量测定”项。兽用蟾酥制剂具有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消炎、强心、平喘、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兽医临床常用于家禽、牲畜的发热、气喘病、仔猪黄、白痢、免疫调节等。兽药产品有蟾酥喘康散、复方蟾酥苦参散、蟾酥双胆五黄注射液、蟾酥咳喘素、蟾酥注射液、蟾酥脂质体注射液、蟾桃流抗等。

三、蟾酥价格走势

近年来,随着中成药及兽药市场的发展壮大,蟾酥药材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国内医药市场每年对蟾酥的需求量估算为3吨以上,兽药市场对蟾酥的需求估算为2吨以上。同蟾酥药材需求旺盛的市场相比,其来源物种中华大蟾蜍的种群资源急剧下降。2013年开始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对蟾酥资源调查的结果显示,江苏蟾酥采收量居全国之首,其次是山东。但据目前对我国各地区蟾酥供应情况的走访和了解,传统产区苏、鲁、皖等省份蟾蜍资源几乎消耗殆尽,已主要转向外地收购蟾蜍,然后在本地加工成蟾酥。因此,现在的江苏、山东实际是蟾酥加工量较大而不是野生蟾蜍资源量大。在2012年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的保护级别提升为二级,属于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蟾酥传统主产地山东和江苏也分别将中华大蟾蜍列为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中华大蟾蜍野生资源锐减不断推高蟾酥药材价格。达到《中国药典》蟾酥指标性成分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总量不低于6.0%标准的蟾酥在2000~2010年期间的价格一直稳定在1万元/千克以下,之后8年内逐年以10%~30%的速度增长,2020年后遭遇新冠疫情,国家打击非法捕捉、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加之国内的生态环境保护,野生蟾蜍资源更加减少,蟾酥价格快速上涨,涨幅高达50%左右。至2021年底蟾酥市场最低收购价已近10万元/千克,和野生虫草价格相当,20年间蟾酥价格增长了83倍。2001~2021年蟾酥药材市场价格走势见图1-1。

▲图1-1 蟾酥价格年度走势图

目前蟾酥的价格等级主要由其所含的《中国药典》指标性成分的总含量决定。在《中国药典》所载性状、鉴别、检查这些指标合格的情况下,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越高,价格越高;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越低,价格也越低。自2000年版《中国药典》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蟾酥指标性成分含量以来,2000~2015年颁布的4版《中国药典》均要求蟾酥中指标性成分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总含量不得少于6.0%。现行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蟾酥含量测定要求蟾酥中3个指标性成分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和蟾毒灵的总含量不得少于7.0%。

蟾酥中间体蟾酥鲜浆从蟾蜍耳后腺刮取后,可冷冻贮存。其市场价格依据蟾酥干品得率和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而定,因此蟾酥鲜浆价格也是由其制成的蟾酥价格决定的。蟾酥鲜浆的交易对买方来说存在较大的风险,风险来源于蟾酥鲜浆的品质是否均匀一致,取样检测是否有充分的代表性。为保证蟾酥鲜浆的品质一致,可以对蟾酥鲜浆进行均一化处理,交易标的物经过充分混匀后再进行检测。蟾酥鲜浆的刮取见图1-2。

▲图1-2 蟾酥鲜浆

(A)采浆夹和刚夹取的蟾酥鲜浆;(B)从采浆夹中取出鲜浆捏合成团置于玻璃、陶瓷或塑料容器

中华大蟾蜍为“三有”野生动物,野生资源受到国家法律保护。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发布,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产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2021年10年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21年修正版)颁布,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发的狩猎证,并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出售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提供狩猎、进出口等合法来源证明”“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以人工繁育种群为主,有利于野外种群养护,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等等。严格管控和保护野生资源、鼓励人工繁育种群是今后的行业规则,因此,人工规模化养殖中华大蟾蜍替代利用野生资源是解决蟾酥药材短缺问题的必然途径。 JR6OyO9sN0gcyGsImhw2z4/GFGNtkhyWSbEsF4goXWXQEN9Fn1yK1CG7OqMCkQW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