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蟾酥是一种重要而且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其价格猛涨到每千克10万元以上,已和冬虫夏草价格相当,但仍然供应短缺。目前国家药品标准收载含蟾酥的中成药共99种,蟾酥原料的短缺必将影响上述中成药品种的生产和供应,从而影响临床用药需求的满足。

导致蟾酥原料短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自2010年以来,一方面由于城镇化建设导致蟾蜍栖息地减少、民间食用蟾蜍量增长等使得蟾蜍野生资源量锐减;另一方面随着含蟾酥中成药、兽药临床应用的增长,中成药生产企业及兽药生产企业对蟾酥药材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蟾酥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个矛盾的路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化学方法或生物方法人工合成蟾酥,完成新药研究,申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注册,使其成为工业化产品;二是通过人工规模化养殖中华大蟾蜍,实现蟾酥药材量产。相比较而言,前者需要破解的法规和技术难题较多;后者则需要探索养殖模式、突破规模化养殖技术,可行性更强。

探索规模化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对于我国中药农业领域来说是一项新的课题。长期以来,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对蟾酥药材的研究集中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标准以及源于蟾酥成分的创新药物开发,对中华大蟾蜍养殖的技术研究基本没有涉足。因此,我国中华大蟾蜍养殖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牛蛙、黑斑蛙、棘胸蛙、林蛙等其他人工养殖的两栖动物。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詹常森博士团队通过9年时间在山东、辽宁和吉林等地中华大蟾蜍养殖基地的调研观察、探索试验和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和可喜成果,并通过转化和推广的实践,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使行业发展呈现上升态势。

本书首次系统介绍了我国中华大蟾蜍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中华大蟾蜍一体化养殖、生态箱养殖、功能模块化养殖、野生抚育等4种养殖模式,中华大蟾蜍蝌蚪期、幼蟾期(体重≤5 g)、成蟾期养殖技术,以及中华大蟾蜍资源分布特征、蟾酥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研究成果。书中对影响人工规模化养殖成败的细节或诀窍以养殖注意事项的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对当前中华大蟾蜍养殖产业面临的困惑和需求进行了详细解答。纵观全书内容,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应用性强,养殖方法和技术的实践性、操作性突出,是目前我国中华大蟾蜍养殖产业和相关科学研究领域水平较高的一部学术与实操相结合的著作。相信该书的问世,必将推进中华大蟾蜍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医药事业的互惠发展,实现养殖户、养殖企业、中成药企业、地方政府多赢。

谨以此序祝贺此书出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2022年7月18日 MsJhQBZeul70kGC1Jn2eIxpeeReWGSENmHIYKGcRa9phUA5J2zySuCQQdphRE+q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