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空间站的轨道设计

中国空间站运行在距离地球表面约400km高度的轨道上。选取这个高度涉及两条重要的线—— 卡门线 范艾伦辐射带 卡门线规定了空间站距离地面最近的距离,范艾伦辐射带规定了空间站距离地面最远的距离。

卡门线是航天工程学家 西奥多·冯·卡门 提出的,中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钱学森、郭永怀都是他的亲传弟子。根据冯·卡门的计算,在距离地球100km以上的空间,因为大气过于稀薄,无法产生足够的升力,飞机将无法飞行。简单来说,可以 把100km以内定义为航空,而100km以外定义为航天 。目前,国际航空联合会已经将100km的高度定义为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距地面100km就是 “卡门线”

作为在宇宙中翱翔的空间站,毫无疑问,其选址必须要大于100km,那是不是越高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空间站不能超过600km的高度,因为那里有另一个约束条件—— 范艾伦辐射带

范艾伦辐射带是美国物理学家 詹姆斯·范艾伦 于1958年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分为内带和外带,内带为距离地球600~5000km的外层空间,外带为距离地球13 000~20 000km的外层空间。其中存在着大量被地球磁场俘获的高能粒子,这些高能粒子会对飞行器造成较大的危害, 为了保证空间站和航天员的安全,空间站不宜建在600km以外的宇宙环境中。

因此,中国空间站的选址位置缩小至 距地球表面100~600km的范围。锁 定了这个范围,最终选择什么样的高度需要用系统思维来综合考虑。

首先, 轨道不是越高越好 。选择轨道 需要结合任务目标综合考虑火箭运力、航天器质量等因素。 轨道高度越高,同样运力的火箭能够分给“乘客”的质量越小,意味着能携带的实验设施越少。比如用于发射中国空间站的“长征五号”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5t,而到更高的地球同步轨道,其运载能力为14t。为了能够开展更多空间实验,空间站需要选择合理的轨道高度。

同时, 轨道也不是越低越好 。在600km以下的轨道空间中依然存在稀薄的大气,而且距离地球越近,大气密度越大。 依据万有引力公式,距离地球越近,地球对于空间站的引力也就越大。 在过低轨道停留时间过长,空间站受到大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共同作用,轨道就会降低,这样就需要使用更多的燃料来维持轨道的高度,从而影响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因此,设计师综合考虑后的 “最佳选址”是距离地球表面约400km的近地轨道, 这一高度可以有效规避上述各种问题。

“宇宙速度”小课堂

牛顿定律解释了抛物线运动。

将物体抛向空中,它的上升速度会因重力而减小,当到达最高点时就开始回落;如果将物体水平抛出,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也会下落,且因为只受重力作用,运动方式为匀加速运动,物体抛射的初速度越大,单位时间就飞得越远。

同时,已知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球体,当物体初速度足够大,且下落的抛物线与地球球体的弧度一致时,物体就开始绕地球飞行,成为地球的一颗卫星,这个初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7.9km/s。而超过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的物体将摆脱地球去往其他星球,超过第三宇宙速度16.7km/s时,物体将飞出太阳系,飞往更遥远的深空。 4T3fmmuAP1HeufRsiF02mJvQCUH3aqC+UM/3dRrEln/GhT6osiI0byvQfjrjvS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