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带回来的蜂蜜一直没时间处理,于是宋药第二天特地早起了一小时,当然,他是不可能自己自然醒的。
充当了闹钟的005刚开始还觉得这有点不太对劲,毕竟从没听说过AI还负责叫宿主起床的,但宋药昨晚拜托的时候就没想过它会拒绝。
毕竟在他眼里,自己和005可是一家子(他们可以天天待在一起的),家人帮忙叫个起床不是很正常吗,爷爷奶奶爸爸经常喊他起床的,于是宋药拜托完005后就安心秒睡了。
005连拒绝的机会都没有,就看着刚还说话的小孩进入到了睡眠状态。
它:【……】
等第二天它试探着把宋药叫起来,得到了对方的感谢和夸奖后,005就完全不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不对了。
反正这里断网,制作人也管不了它,而且制作人不靠谱(制作人:……),估计知道了也不会管。
宋爷爷和宋奶奶一向起的早,宋药起来的时候,宋奶奶已经在做饭了,宋爷爷在院子里劈柴,见他们都在忙着,他跑到爸爸房间喊他起来弄蜂蜜。
宋爸昨晚睡前几乎跑遍了全村去宣扬(其实是八卦)小何老师有多大志向多靠谱,自觉自己再一次为村里的教育做出贡献的他睡得喷香,对宋药喊他起床的声音充耳不闻。
宋药急了,去摇他身子:“爸爸,你快起来啊,我们要把蜂蜜弄出来的,那个蜂窝都放了一天了。”
宋爸翻了个身,迷迷糊糊挥手:“乖,爸下午再陪你玩。”
脑海里划过儿子刚刚说的话,什么蜂窝,哪个蜂窝?不管了,先睡觉。
宋药:“你起来呀,你不起来我自己弄了。”
宋爸闭着眼努力回应:“嗯……你自己弄去吧,爸爸昨晚去找你叔叔伯伯婶婶们说了好久的话,累死了,让我多睡会。”
见没办法把他叫起来,宋药想了想,说:“蜂蜜比糖还好吃,你不起来我们自己吃了。”
他说完转身就往外走,没走两步,身后果然传来宋爸声音:“等下。”
宋药脸上立刻笑开,高兴的转过来,扑向已经坐起来的父亲:“爸爸你醒啦。”
“醒了。”宋爸打了个哈欠,把他抱到一边,眯着眼拿起旁边衣服穿上:“臭小子你看你多有面,要不是你是我儿子,我才不会起这么早。”
宋药腹诽:明明是为了吃蜂蜜。
但不管为了什么,宋爸起来就好,他从学习系统里学到的处理蜂窝方法可是要用刀的,宋药从小就被管着不让碰刀具,要是宋爸不起来,他就只能找爷爷奶奶了。
宋奶奶刚往灶里面加了两根柴,一扭头看到宋爸打着哈欠出来,顿时满眼的看稀奇。
这懒货儿子什么时候起这么早过。
她喊了一声老伴,宋爷爷抬头,看到儿子后,眼中也透出稀奇来。
宋爸被爹娘一副看稀罕的样子看得浑身不自在,轻轻拍了一下儿子的头问:“你说,书上说要怎么弄?”
宋药可是认认真真把那个取蜜法看了好几遍的,毕竟翻来翻去,也只有那个办法里的工具他们家有。
“要用到簸箕和刀,还有盆。”
其实刀是需要割蜜刀的,但显然宋家没有,宋药也知道自家不可能为了这么小一个蜂窝就去打一把新刀,所以就用家里的刀就行。
虽然课程上面说这样取蜜的效率和量会下降,但这蜂蜜本来就是白来的,少点就少点吧,宋药很想得开。
宋爸虽然有的时候很不靠谱,但他有个优点,那就是从来不像是有的家长那样,不把自家孩子说的话当回事。
宋药一说需要这三样东西,他立刻拿到了院子里。
宋爷爷劈好柴,到了宋奶奶跟前帮她烧火,扭头看到一大一小蹲在院子里吭哧吭哧忙活,还拿着家里唯一的菜刀在那刮来刮去,甚至还把家里的盆拿出来放在簸箕下面,嘴角就是一抽。
宋奶奶倒是接受良好,她一直觉得儿子实在是太懒了,这蜂窝要是能让对方起大早,她肯定天天让他们去捅。
宋药完全不知道爷爷奶奶在想什么,他正急吼吼的指挥宋爸:“不是,这个蜜脾你得轻点割,割成一小片一小片的,不要太用力了。”
他恨不得自己上手,但拿刀是不可能拿刀的。
长辈们倒不是觉得宋药会调皮捣蛋,而是担心他人小手小,拿了刀不好使力反而伤了自己,至少在宋药十岁以前,他想用刀干点什么都是要通过家长的。
总之,就算宋药再怎么急的恨不得自己来,用刀部分还是得宋爸。
他只能蹲在旁边用筷子轻轻压已经流干净蜜的蜜脾,看着差不多了,宋药瞧着被蜜包裹的筷子,实在太馋了,试探的放进嘴里尝了一口。
“嗯!”
小孩眼睛“嗖”的一下亮了:“好甜!”
一边打哈欠一边干活的宋爸一下精神了:“给我尝尝。”
宋药用筷子另一头沾了蜜递到他嘴里。
宋爸咂摸两下,眼睛也“嗖”的亮了,发表评价道:
“怪不得这玩意卖两块钱一斤,是比糖还好吃。”
宋药又去找了一双筷子,一根沾一些,跑到爷爷奶奶跟前:“爷爷奶奶,你们尝尝,是不是比糖好吃?”
宋爷爷宋奶奶也是第一次吃蜂蜜,带着新鲜劲尝了尝,倒是没宋爸那么大反应,但吃到甜味后,两人眉目都舒展开了。
宋爷爷依旧言简意赅:“不错。”
宋奶奶:“这蜂蜜味道尝着是要比糖味道好,就是不知道喝了有没有营养,要是和糖水一样喝了对身体好,以后就不用买糖了。”
宋药立刻表示:“蜂蜜营养价值很高的,老人小孩喝了都有好处,还能润肺。”
宋奶奶以为他是从县政府看的,听了点点头:“那行,我再去问问王医生,要是王医生说你可以喝,以后让你爸天天给你捅蜜蜂窝弄蜂蜜给你。”
这小子不是喜欢捅蜂窝吗?以后让他捅个够,也算是给他找件事做,免得他一天天的总想着要怎么偷懒。
一向不喜欢干活的宋爸从宋奶奶那得了这个活计,居然也真没有沮丧,而是很高兴地答应下来,保证会好好完成这个任务:“我以前在树上见过这种蜂,不过一般窝都很高,怎么也有个十几米高,所以以前看到都是避开的。”
蜂窝筑很高的话,连跑都不好跑,只能原地挨蛰,宋爸和他的小伙伴们小时候都没敢捅这种,此刻他就有些后悔,要是早知道里面有蜜,怎么也要试试的。
不过等再转念一想,就算是小时候捅了,那个时候可还没他儿子呢,他们捅下来也不知道取蜜,于是又愉快的把这点小后悔扔在了脑后。
倒是宋奶奶听了这话秒抓重点:“你们还敢爬那么高的树?”
宋爸身子一僵:“也,也没多高,很高的我们也就只看看,不往上爬。”
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住在山里的孩子哪有不会爬树的,就算是宋药,爬树技艺也十分熟练,宋奶奶看了宋爸几眼,到底没再追究:
“捅蜂窝的时候看看高度,太高的就不要上去了,越上面树干越细,没蜂蜜还能买糖,你摔下来那也不能去供销社再买个你回来。”
宋爸连连点头,就差没指天发誓自己绝对会安全第一了。
趁着还有点时间,他和宋药一起把用具收拾干净,蜂蜜则是找了个小罐子装起来。
本来这个蜂窝就不大,取蜜的方法又是用的最简陋的那种,导致流失了一部分蜂蜜没办法采取,工具上还都沾了一些,折腾到最后只盛了小半个小罐子。
收拾好了,宋药就捧着小罐子,认认真真的计算着这够全家喝多久。
宋爸看他算来算去的:“幺儿,别算了,这蜂蜜都给你喝,够喝几天了。”
宋药摇头:“蜂蜜补身,爷爷奶奶更应该喝。”
宋爸不懂这些,但他了解自己爹娘:“你爷奶肯定不舍得喝。”
宋药也挺了解自己爷爷奶奶的,于是他更苦恼了。
宋爸也觉得既然蜂蜜是好东西,那不光儿子要喝,爹娘最好也天天喝才好,他寻思着自己今天去四处找找,这种蜂窝因为大部分筑巢在高处,就算在低处最多也就是被认成另一个样子的马蜂,应该还挺好找。
要是弄多了,他还可以试着拿去县里卖卖,不是说两块钱一斤吗?要是真的能卖出去,那也不少钱呢。
宋爸越想越觉得这样可行,他甚至开始琢磨起那些蜜蜂能不能养了,就像养鸡一样,他们家鸡窝就有一只野鸡,刚捉下来的时候还闹腾着要跑,现在抢食比家鸡还积极。
至于蜜蜂能不能养……
鸡和蜂都有翅膀,应该也差不多吧?
宋爸在这里盘算要不要弄两个蜜蜂回家养养,宋药也正在发愁。
其实宋药觉得自己的身体挺好的,只不过是小的时候生病而已,七岁以后他就没怎么进过医院了。
他坚定的认为,家里人始终觉得他身子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长的比其他小孩好看。
这可是有依据的。
村里的大小孩们都因为他长得好看,不怎么愿意带他玩,说他看上去就特别脆,一起玩泥坑的时候别人跳他们觉得没什么,轮到宋药,就总觉得他那张白白净净的小脸上沾上泥特别奇怪,玩游戏的时候也没人敢推宋药,因为他看上去就很容易受伤的样子。
所以直到现在,宋药都只能跟自己的堂哥们玩,家里人也总怕他生病受伤,好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全让给他吃,就比如这次的蜂蜜。
但别的他还能改,长得好看,他总不能再重新出生一次吧。
想到这里,宋药长长叹了一口气。
宋爸正美滋滋的想着,就见自己这天天乐颠颠的儿子居然小大人一样的叹气了,还一脸忧愁,奇道:“怎么好好的不高兴了?”
宋药就用洗干净的小手托住自己的下巴,皱着小眉头说:“诶……都怪我长得太好看了。”
宋爸一听,立刻接上话题,很有认同感的点头:“是啊,长得太好看也不是好事,你看爸爸,稍微不干活,就被人说中看不中用,这些人真是的,长得好看难道是我的错吗。”
宋药:“……”
他看向父亲那充满正义感的国字脸,和鼓鼓囊囊肌肉发达的手臂,欲言又止。
宋爸没注意儿子脸上的神情,还在很是感慨的摸了一把宋药好看的小脸蛋,语气十分愧疚:
“都怪爸爸和妈妈长得都好看,你没有变普通的机会啊。”
喂鸡路过的宋奶奶:“……”
她十分庆幸,还好幺儿妈和这小子离婚了,不然她要替幺儿妈愁死了。
庆幸着庆幸着,她突然想起来自己是这小子亲娘。
宋奶奶:“……”
还是替自己愁吧。
宋药是真的很忙,吃完饭上学的路上,虽然因为上学家里的鸡以后就不是他负责了,但他还抽空抓了好几只蚂蚱,小心放在爷爷给他做的竹筒里,打算放学的时候带回家喂鸡。
路边碰上往学校去的小孩看到他又在抓蚂蚱,十分佩服:“幺儿,你对你家鸡真好。”
虽然大部分的小孩都要帮家里做家务,但他们自己还是不想劳动的,玩多快乐呀,干嘛要苦哈哈的干活。
只有宋药,他家里人不让他干活,他还主动干。
宋药养鸡还是有缘由的。
之前他自告奋勇要帮家里干活,宋奶奶不想打击孙子的积极性,就把最清闲的喂鸡的活交给了他,喂鸡工作是真的很简单,只需要把家里不吃的烂菜叶子剩饭剩菜丢地上,然后再叫鸡来吃就行。
毕竟大家都只是刚刚勉强能不饿肚子,也不可能给鸡吃多好的东西,大部分时间,村里的鸡都是自食其力的。
然而小宋药却对这群鸡很上心,自从接手了家里的养鸡大权,他就开始研究如何才能把这五只鸡养好,平时不光会抓蚂蚱虫子蚯蚓蜗牛什么来喂它们,有时候还专门带着一群鸡去水边吃草籽小虫子。
在全村的鸡都是睡树上的情况下,宋药甚至为它们搭建了睡觉专用的鸡窝。
虽然因为这个鸡窝是他单独制作,所以搬动不了太重石头的原因,最后出来的就是一个不规则多边形,当时宋家家长们看了之后,面对一脸骄傲求表扬的宋药,半晌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但显然,在鸡的审美里这个鸡窝十分豪华。
宋家的五只鸡当晚就睡在了里面,每天天快黑的时候咯咯咯叫着往家跑,一副担心回的晚了好位置要被抢走的样子。
这个担心也不是没道理的,毕竟有时候真的会有别家鸡混进来,挤挤挨挨的装作自己是宋家鸡,为了这个,宋家的五只鸡没少跟其他鸡打架。
除了睡觉用的鸡窝外,宋药还专门做了好几个用来给鸡下蛋的窝,这个他就没办法一个人做了,还是缠的宋爷爷在闲暇时给他用竹子编了几个竹筐,他又去捡了干草铺在里面。
当时村里不少人都觉得宋家也太宠孩子了,养鸡嘛,平时给点吃的,在家里放几个草窝就行了。
居然还专门做一个睡觉的窝一个下蛋的窝,那不是浪费时间嘛。
也就是宋家就这么一根独苗苗才会这么宠,换成他们家,孩子敢说让他们编竹筐专门用来给鸡下蛋,那绝对是要要挨上一顿骂的。
做什么窝,他们以前一直那样养鸡,鸡不都长的挺好的吗?
虽然觉得宋家是耽误时间做无用功,但想想宋药一向乖巧,宋家又只有一个孩子难免看的宝贝一些,村人们也就笑两句就没说什么了。
结果,宋药这一顿操作下来,刚开始还不显,等一个月下来,照常点鸡蛋打算拿去县里供销社卖的宋奶奶就发现不对劲了。
鸡蛋一个月一卖,因为家里一直都是五只鸡,鸡蛋的数量是不怎么变化的,以前都是要么多一两个,要么少一两个,就算是有浮动也很少量。
结果这次居然足足多了五十个。
宋奶奶惊呆了。
她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幺儿是不是把别人家鸡下的蛋也捡回来了?
结果去村里一问,大家攒的鸡蛋数量都没多大波动,甚至还要好几家表示,他们家的鸡跑去宋药家草窝里下蛋,结果被宋药发现后连鸡带蛋一起送了回去。
知道这居然不是家长们让宋药这样干的,对方连连称赞,夸宋药小小年纪就知道不拿别人家的东西,宋家教得好。
宋奶奶当时回想了一下孙子每天一有空就去鸡窝边看,不怕辛苦的一次次将别人家鸡挑出来送回去,一边挑还一边碎碎念它们占了自家鸡的位置……
……她觉得幺儿把鸡和蛋送回去的时候,心里想的应该不是对方以为那个意思。
那么问题来了,别人家的鸡蛋都没少,自家多的这五十个鸡蛋是哪里来的?
还是晚上从县里回来的宋药解答了问题:“没多呀,我每天都盯着它们下蛋了把蛋收起来才出去玩的,攒下来的鸡蛋是这个数没错。”
因为别人家的鸡喜欢到他们家鸡窝里来,宋药特别注重自己不拿混鸡蛋,用了两天时间他就观察出自家五只鸡分别喜欢在哪个时间段下蛋了,之后就专门在那几个时间段盯着。
小孩伸出手指头给宋奶奶算:“它们刚开始还有的时候两天下一个蛋,有的时候三天下一个,现在基本都是一天一个蛋,所以每天捡蛋的时候特别好捡。”
宋药十分自信,自从他成功做出一个《捡鸡蛋时间周期表》之后,比对了足足七天都没有出错,虽然前面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但从此以后,家里捡鸡蛋都只需要在特定时间就行了。
宋奶奶的关注点却放在了一天一个蛋上面。
她养鸡这么长时间,可从来没见过母鸡能稳定一天一个蛋的,两天一个才是常事,有的时候甚至一只鸡两天都不会下一个鸡蛋。
怎么宋药一养,它们就一天下一个蛋了?
宋药养鸡和她以前养鸡有什么不同的吗?仔细想想,除了去抓虫子和带鸡外出吃虫子外,也就是勤换水换铺窝的干草了。
这些听着好像很费事一样,可对宋药来说完全不算什么,在草里面抓虫子对于他来说那就是玩,捡干草那不是顺带的事吗?随便在哪里玩都有干草,至于拎着鸡吃虫子,鸡吃鸡的,他玩他的,一点都没影响。
所以接到养鸡任务前和养鸡后,宋药完全没觉得哪里累了,每天照样玩自己的,到了时间收蛋就好。
面对奶奶的疑问,他大大方方的解惑:“我觉得鸡和人一样,吃好喝好住好了心情就好,就好像是我心情好了就愿意练字一样,它们肯定也是心情好了就愿意下蛋了。”
“而且以前它们找吃的,找来找去也就在那几个地方,吃不了多少东西,现在我天天给它们送吃的,还带它们去外面找吃的,它们吃饱了睡好了,身体好,下蛋也会多了。”
虽然以上都是宋药自己猜的,但其实还真是有科学依据的,人吃不饱况且营养不良,更何况是鸡呢。
宋奶奶算了一下,觉得每天多给五只鸡一些吃的,换它们稳定一天下一个蛋还是比较划算的,于是从此之后,宋家的鸡就有口福了。
村里得知之后,再一次感叹宋药不愧长得一副聪明相,连养鸡都比别人厉害,他们也努力跟着学,只是没宋药那样照顾精心,收的蛋依旧没宋家那么多就是了。
不过那都是以前的事了,自从村里开学,因为宋药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去上课,喂鸡的事宋奶奶就接了过去,为此,宋药很是依依不舍。
他对那个搭话的小孩说:“没办法,我家鸡从两个月大就是我在喂的,现在我上学没办法带它们,它们都瘦了。”
小孩:……好像他们才上了一天学吧。
宋药却不觉得一天很短,依旧认认真真的低头找能给鸡吃的昆虫,还邀请对方和自己一起找。
小孩断然拒绝,虽然抓蚂蚱很好玩 ,但一想到这是在干活,他就瞬间不感兴趣了,离开之前,他看看努力抓蚂蚱完全不觉得枯燥的宋药,觉得对方一定是对家里的鸡爱的深沉。
宋药也不在意,就这么一路走一路玩顺带抓抓虫子蚂蚱蜗牛,晃晃荡荡快到学校的时候,竹筒里已经装满一半了。
他心满意足的把盖子合上,打算一放学就回去给鸡吃。
等到了教室门口,宋药才发现其他人居然都到了,满屋子只剩下他的位置是空着的,何老师则是正在讲台上讲课。
他一懵,赶紧问005:【005,现在什么时间了?】
005立刻回答:【九点二十五分。】
宋药:果然是迟到了。
昨天何老师放学时还特地说九点上课,让早来十分钟来着,然而他早上又是弄蜂蜜又是抓虫子的,折腾来折腾去就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了。
宋药瞬间心虚了,小心看向何君文:“对不起老师,我迟到了。”
何君文放下粉笔,温声问:“怎么来晚了这么久?”
她倒是没生气,也是今天何君文才知道,来上学的孩子们家里都没有钟表,只有村支书家里有,所以他们为了不迟到,都或多或少的来早了,还有几个孩子因为不知道时间陆陆续续来晚了。
只不过宋药来的格外晚而已。
宋药心虚,但还是照实说了:“我在路上抓虫子了。”
何君文一愣:“抓虫子?你抓虫子干什么?”
宋药:“喂鸡。”
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孩插嘴:“老师,宋幺儿经常抓虫子喂鸡的,他可喜欢他家的鸡了,每天都抓虫子喂它们,还带它们去晒太阳。”
坐在后排的小孩也说:“对,他还跟他家的鸡说话。”
宋药听出他在嘲笑自己,立刻不甘示弱的还嘴:“要你管!”
小孩肆意笑:“就管就管,宋幺儿和鸡说话,宋幺儿和鸡说话,我就说了,你来打我呀。”
何君文精神一紧,来了,每一个老师必定要面对的问题:学生之间的互相歧视排斥。
她在来大树村之前可是特地去找自己的老师请教过的,老师教她,有的时候不光要教导好学生知识,还要注意一下学生之间的相处。
现在还没有校园霸凌这种词汇,但显然,这种行为自古就有,学生们排斥孤立同学的理由往往千奇百怪,家里比别人穷,成绩差,穿的不干净,甚至有的时候性子软也能成为被孤立的原因。
何君文来了大树村就发现了,这个村子虽然很穷,但村里人的风气很正,大部分对人友善,连带着底下的孩子们也有样学样。
她本来还以为自己不会在这里遇见老师说的情况呢。
没想到这才第二天,就撞见有孩子嘲笑宋药。
她见宋药气的小拳头捏紧,赶紧干咳一声,打断两人:“赵晓东,不要嘲笑同学,只是和动物说话而已,有什么好笑的。”
见何老师批评了赵晓东,宋药有些遗憾的松开拳头,他本来马上就要冲过去揍对方了。
赵晓东虽然个子比他高,但是每次打架都打不过他,这次又是他先招他,就算是宋药把他打哭了也不怕家长说。
虽然很遗憾失去了一个光明正大打哭赵晓东的机会,但宋药还是很喜欢何老师的,于是露出一副乖乖模样,安静听何老师说话。
何君文是真的不觉得和动物说话有什么奇怪的,她小表妹有一只宠物兔,每天能摸着它说一筐的话,小孩子嘛,喜欢小动物,把小动物当伙伴,说话不是很正常吗?
“老师小时候也会对乌龟说话,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玩乐方式,同学们不可以因为自己平时不和动物说话,就去嘲笑宋药同学,这样是不对的。”
她看向赵晓东:“赵晓东,全班你个子最高,你想想,如果大家都笑话你个子高,因为你个子高不找你玩,还笑话你和他们不一样,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赵晓东仔细想了一下,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委屈的瘪嘴,低下头不吱声了。
何君文:“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下次不要再嘲笑别人就好了。”
说完再看向宋药:“好了,宋药,你回位置上,下次注意不要迟到了,你想抓虫子喂鸡的话,可以早点出门,或者放学了再去抓,今天我不罚你,下次再迟到,老师就不是这么好说话了。”
宋药点点头,一点都没受影响的坐在了自己位置上。
何君文继续拿起粉笔讲课。
虽然学校里只有她一个老师,但是教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大树村以前没有学校,这些孩子们无论是五六岁还是十二三岁,都零起步学起,根本不用分班。
哦不对,还有一个例外。
教完一节课,让学生们自己复习抄写后,何君文来到了宋药身边,开始给他单独上课。
没办法,其他人还在学拼音呢,宋药已经认完字了,她总不能让他去跟大家学习已经知道的内容吧。
于是宋药就拥有了一对一单独教学。
让何君文惊喜的是,宋药不光记忆力好,还能举一反三,哪怕只教了他几节课她都感受的到他进步飞快。
此刻她是真的信了村里人说的宋药一看就能考上大学的话了,这么聪明的孩子,只要他愿意学,以后考上大学的概率是真的很大。
宋药不知道何老师在想什么,他在努力闷头学习。
之前虽然有学习系统,但是没人监督,村里也没别的孩子学习,他对学习没什么感觉,基本就是有需要的时候学一学,没需要的时候就放下跑去玩。
005虽然需要学习度来维持能量,但是宋药该玩玩,到了它需要能量的时候无论多想玩还是会努力几天补学习度,所以慢慢的它也不催了(主要也是催不动)。
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
全村的小孩都在学习,何老师还会一对一盯着宋药学,再加上前面还有个想要建飞船的目标吊着,至少在上课的时候,宋药还是会很认真学习的。
放在何君文眼里,就是宋药的专注度也很高。
她对这个学生未来考大学的信心更足了。
等中午休息的时候,何君文还有点不舍得下课,教导一个聪明学生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她还想教。
被教的宋药和她想法相反,认真学习的时候沉浸其中不觉得,等何老师宣布下课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居然学习了这么长时间,顿时觉得哪哪都累了。
005安慰他:【没关系的宿主,你只是因为以前没怎么长时间学习过所以才会觉得累,等以后你天天这样学,就会习惯不会累了。】
宋药:……完全没觉得有被安慰到。
中午吃饭时间,他颠颠的抱着自己的竹筒朝家里跑,心满意足的看着自家的鸡低头把虫子们吃掉,心里超级满足。
他琢磨着,下午两点才上课,他完全可以吃完饭后带自己的宝贝鸡们去河边吃吃新鲜虫子,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件事要办。
趁着还没吃饭,宋药又跑到村支书家。
村支书刚送走何君文,还没歇口气,就见一个小身影窜进自家屋里,直奔放在桌子上的钟表,吓得心脏差点没跳出来。
“幺儿!你干嘛呢!这表可贵了,十几块钱呢!你别碰啊!”
这玩意可是他爹的心头大宝贝,他平时都绕路走的,要是让宋药给弄坏了,他爹不一定揍宋药,但一定会揍他的。
宋药仰着头看向桌子上笨重的钟表:“我没想干嘛,我就是想知道它为什么能报时间。”
原来只是好奇啊,村支书松了口气,然而这口气还是松早了。
小孩接着说:“伯伯,我能不能把它拆了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啊?”
村支书:“……”
最后宋药是被拎回宋家的。
村支书走之前对他说:“我知道你是因为迟到才想看表,放心吧,你们何老师上镇上买锣去了,以后每天早上八点五十分,她都会敲锣,十分钟,够你从家里跑到学校了。”
宋药好奇:“那何老师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是八点五十啊?”
村支书:“何老师有块手表。”
宋药眼睛蹭的一下亮了,手表呀!
村支书立刻警觉的看他:“你想干嘛?我告诉你啊幺儿,手表比我们家的钟还贵,你可别想着拆不拆的了,你们家可赔不起手表。”
宋药也不是不懂事,知道他说的是真的,只能遗憾的点头,可心里还是抓心挠肺的难受,他真的好好奇里面的构造到底是什么呀。
等村支书走了,宋奶奶也拉着他说了一顿,确保他不会去拆人家的钟表后,一家人才安心坐下吃饭。
吃完饭,宋药就带着自己的五只宝贝鸡去河边了。
镇上倒是不远,就在山下,何君文抱着锣和敲锣用的锣槌回来的时候,刚好就能看见小孩背对着她坐在石头上,看着几只鸡低头找食。
好像还在小声的跟它们说着话。
她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觉得宋药这小孩比她以为的还要喜欢小动物。
连鸡都能当做小伙伴吗?这孩子和他的长相一样是个柔软的人呢。
她笑着上前,正想和宋药打声招呼,就听见他嘀嘀咕咕的:
“多吃点多吃点,这里的虫子都给你们吃,好好吃,长肥一点。”
诶呀,果然小孩子就是可爱。
结果就听见宋药继续说:
“来来来,这些都给你们吃,等到肥肥的,你们就可以变成炖鸡烤鸡蒸鸡啦。”
宋药拍拍身上站起来,打算领着自家宝贝鸡们换个地方吃大餐的时候,总算是发现了在他身后的何君文。
“呀!何老师好!”小孩很有礼貌的打招呼。
何君文瞅了瞅草丛里浑然不觉未来命运,正高高兴兴找虫子吃的五只鸡:“……你好。”
她注意到宋药的小眼神正一下一下去瞥自己手里拿着的锣,笑着举起来给对方看:“以后快上课的时候我就会敲锣,你们听见声音就能知道快上课了。”
宋药之前就在村支书那听说了,此刻倒是不怎么稀奇,只乖乖点头,好奇的去看何君文手上戴的手表:“老师,现在几点了?”
何君文不明就里,抬起手看了看:“一点三十五分。”
宋药的眼睛更亮了。
他以前只听说过手表,这还是第一次见,真奇怪,明明和钟表一样都是用来看时间的,但是手表就小小的一个,钟表却那么大只。
太好奇了,好想拆开看看里面是什么呀。
但那是何老师的手表,于是哪怕宋药再怎么想拆,也还是只能遗憾的与何老师说了再见。
快要到上课时间了,他要把自家鸡送回去,像是这种离着村子比较远的地方很可能会有黄鼠狼偷吃鸡的。
何君文根本不知道刚刚宋药还惦记了一下她的手表,看着小孩走在前面,五只皮毛顺滑的母鸡咯咯咯的跟在后面。
一人五鸡相当和谐的离开了。
她:……小孩子真神奇。
下午再来学生们再来上课的时候就都知道了,以后距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的时候何老师就会敲锣。
大家都很兴奋,觉得这是一件很值得吹嘘的事情,下课后他们聚集在一起,热烈的讨论着“上学十分钟前老师敲锣通知”这件事给他们村带来了多么大的影响。
宋药也跟着一起吹:“我们学校一定是第一个敲锣上学的,第一个哦。”
其他小孩顿时:
“哇!”
“我们学校真厉害!”
宋药骄傲:“就跟我爸爸妈妈是县里第一个离婚一样厉害。”
其他小孩:
“哇!”
“我们学校能跟幺儿爸爸妈妈第一个离婚一样厉害诶!”
“我们好厉害!”
端着大茶杯路过的何老师:……
算了,小孩子的世界她不懂。
吹嘘完了,宋药就想起来手表了,他敲005:【我也想要手表,但是我买不起,你说我自己做一个怎么样?】
005:【你好像还不会做手表。】
宋药:【学嘛,就好像我现在也不会做飞船呀,但是我以后肯定会。】
他超级自信,005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的,搜索了一下课程,告诉他:【宿主你只要学习到2阶梯就好了。】
宋药知道学习系统是按照阶梯来划分课程的,他想了一下:【我现在是在1阶梯对吧?】
005:【是的。】
【那下一个阶梯就是了!】小孩一下高兴起来,1加1等于2这么简单地数学题他还是会的。
005运算了一下,觉得这么说也没错。
虽然一个阶梯里至少有99门课程,而且还会随着阶梯上涨暴增课程数量,但这不重要,哪个学习系统不是这样的。
发现自己距离能自己做手表只有一点点距离,宋药的学习热情高涨,不光努力认真的上了一下午课,回了家还跑到院子里在地上闷头写字。
005高兴的看着【学习度+1】【学习度+1】的提示,时不时还鼓励一下宋药:【宿主,就差一百个学习度你就买得起《捕鱼工具大全》了。】
本来想放下手里木棍去玩一会的宋药立刻再次振奋,努力在地上奋笔疾书。
宋爸浑身上下遮的严严实实的回来,手里还抱着筐蜂窝,见到儿子这副模样就是一乐:“幺儿,又玩蚂蚁呢。”
不愧是他儿子,玩蚂蚁都玩的这么认真。
宋药一扭头见到爸爸,立刻高兴的丢了棍子跑上前去看他筐里的蜂窝:“爸爸,好多蜂窝呀,你好厉害!”
宋爸越发得意:“那是,爸今天晚上就把蜂蜜弄出来,以后咱们家就都能吃蜂蜜了。”
宋药瞬间忘了自己要学习的事,亦步亦趋的跟在父亲身边,看着他把蜂窝倒在框里,崇拜的问:
“你从哪里找到的?我今天上学的时候也看了看,一个都没有看到。”
宋爸立刻大肆吹嘘起来。
他今天可是为了这些蜂窝四处都跑了一遍,村里的蜂窝都让他捅的差不多后,他琢磨了一下又跑到了山里,还真在一个峭壁上看到了大片蜂窝,不过那蜂太多了,他只弄了一部分下来。
要知道他可是很久没有这样辛苦干活过了,一天下来只觉得腰酸腿软,而且下山的时候因为太高兴没看路,还摔了个屁股墩,不过这种影响他威武形象的事情就不用跟儿子说了。
宋药听得眼睛亮晶晶的,好听话不要钱的往外撒:“爸爸你真厉害,其他人的爸爸都没有你厉害,怪不得赵晓东总想让你当他爸爸。”
他这话说得真心实意,村里小孩可都羡慕他有个愿意陪他一起玩的爸爸。
宋爸得意,不觉得腰酸了,也不觉得腿软了,志得意满道:“那是,爸爸要是不厉害,能生出你这么聪明的儿子吗?来,我们一起把蜂蜜弄出来。”
宋爷爷宋奶奶从田里回来的时候,就发现院子里父子二人正亲亲热热的黏糊在一起弄蜂蜜,一边干活一边嘴里还不消停,你夸我一句我捧你一句的。
一时间整个小院的气氛都相当热烈。
宋奶奶无语片刻,见他们虽然嘀嘀咕咕的就没停下来过,但手里的活是没停,于是也就不管了。
她去拉风箱做饭,宋爷爷则是将农具规规整整摆好,然后看向正互相夸耀的父子二人,心中腹诽:夸什么夸,做事一点章法都没有,也不看看家里有没有东西放蜂蜜就在那弄出那么多蜂蜜,还在那互相夸的那么高兴。
看儿子孙子这架势,今天还不知道要弄多少蜂蜜出来,如果想要放蜂蜜的话,那就需要能盛水的器具,他们家可只有一个盆。
儿子孙子不靠谱,宋爷爷只能拿着刀往外面走,打算砍一根粗竹子做几个竹桶放蜂蜜。
路过忙活的宋药宋爸时,他张张嘴,想说点什么,但要说的话太多,于是他又把话憋了回去,悄无声息的慢吞吞走了出去。
诶,这家还是得靠他呀。
宋药一抬头正好看到背影,好奇问:“爸爸,爷爷干嘛去啊?”
宋爸也抬头看了看:“可能是出去溜达了。”
这个点在村里溜达的老头还是挺多的。
宋药立刻惊喜的发现亮点:“那我们干活爷爷去玩,我们岂不是比爷爷还要勤劳了?”
宋爸也跟着乐:“是呀,我们幺儿最勤劳了。”
他悄悄看了一眼宋奶奶,凑到儿子耳边小声:“你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跟你说这家还是得靠咱俩,咱们得好好努力,尤其是你,要好好读书,以后考上大学,这个家就靠你了。”
宋药感觉自己被托付了重任,立刻挺直胸膛保证:“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我要让咱们全家都住到星星上去。”
宋爸:“……上天就不用了。”
刚把火点起来的宋奶奶扫了一眼莫名其妙又嘻嘻哈哈高兴起来的两人,再瞧瞧弄出来的蜜,就知道老伴是去干嘛了。
琢磨着砍竹子虽然耗费时间不长,但特别消耗体力,她想了想拿了一个竹筒弄了点蜂蜜水也出去。
宋爷爷走得慢,所以宋奶奶很轻松的就追上了他。
见到媳妇给自己送蜂蜜水,他很高兴,于是拉着宋奶奶开始说话:
“你看有才,干活一点都不稳重,能弄回来那么多蜂蜜当然好了,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蜂蜜能不能和糖水一样喝了对幺儿好,但是那么甜的东西就算是没用我们也照样能天天喝,所以我还是很高兴他弄回来这么多的,不过不是我说他,这么大的小子就是一点都不稳重,也不跟我多学一下,怎么光知道弄蜂蜜不看看家里有没有东西放,最后还是要靠我这个当爹的给他兜着……”
宋奶奶习以为常的听丈夫哔哔,两人正讲着,村里一个年轻人朝这边走了过来,宋爷爷一看到他,立刻闭嘴。
年轻人笑呵呵冲着两人打招呼:“叔,婶。”
宋爷爷点点头,特别的沉默寡言。
宋奶奶就悄悄翻了个白眼。
家里三个,儿子和孙子是对谁都能哔哔,简直能把天上的鸟都给哔哔下来,放他们出去,他们能说一箩筐的话,
老头子呢,就爱面子,觉得说话多了显得不稳重,对谁都是一个字两个字的往外蹦。
但是单独对着她就像是开闸泄洪一样说个没完,宋奶奶就看着他白天一言不发,晚上进了屋叭叭叭。
她严重怀疑老伴当年坚持盖房子,让儿子孙子单独一个屋离主屋远远的,就是为了方便晚上他找她说话。
总结,都不靠谱。
这家还是得靠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