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传统昆曲邂逅西方室内乐

故事故人,弦音寻梦

A Sense of déjà vu and Dream-seeking in the String Music

文字_刘雨矽

figure_0015_0013

摄影:蒋文龙

夏至时节,热播剧《梦华录》的完结解锁了一幅描绘北宋市井风貌、人间烟火气的生活长卷。《梦华录》改编自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元杂剧,而中国戏曲史上的大师级人物还有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

figure_0016_0015

昆曲《牡丹亭》与竖琴五重奏是苏州交响乐团(以下简称“苏交”)2022第二届“华夏音乐节”的开幕之作,亦是苏交与苏州昆剧院首次正式合作,将昆曲与室内乐、竖琴相结合,探索传统戏曲和西方室内乐的对话与可能,更是苏交在历经四个多月的“静默时光”后迎来的颇有亮点、备受观众期待的中国风与西洋乐跨界融合之作。六百多年的昆曲、四百余年的《牡丹亭》,与西方室内乐、竖琴完美结合。2022年7月9日晚,乐迷在苏州金鸡湖音乐厅暂别尘世的喧嚣与浮华,跟随杜丽娘一同游园寻梦,忆汤显祖的经典之作,赴古今交汇的视听盛宴。

旧作新释的方式有很多种,汤显祖笔下的不朽佳作《牡丹亭》也曾以各类创新形式登上舞台,但完全摒弃曲笛、三弦等传统伴奏乐器而改为室内乐、竖琴的组合,却是国内乐团的首次尝试。当晚,音乐厅依旧遵循室内乐的演出编制,两把小提琴与中提琴、大提琴依次排开,身姿高挑的竖琴置于中间,没有将舞美设计成写意的园林庭院,也没有采用背景投影和灯光变换,而是以极简“室内乐戏剧”的全新方式重新定义、诠释,预示这场游园寻梦恰似南柯一梦,虚实交错,一切交由观者自行揣摩。

figure_0016_0016

摄影:蒋文龙

室内乐的精致隽永与昆曲的典雅唯美相得益彰,五重奏的独特形式与《牡丹亭》的当代魅力相映成趣,如同苏式双面绣,一面西方艺术,一面非遗文化,更加自如地联结古今场景转换,别有一番言说意趣。

开场由《序曲》中竖琴五重奏的《题记》引入,作为一件弹拨乐器,选用竖琴代替传统三弦和琵琶的角色,给在场观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竖琴的音色纯净轻灵,以声绘景,于拨奏乐思间营造诗情意境。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则依次接续旋律担当,相互对答、呼应,它们时而分离时而汇聚,是典型室内乐亲密交谈的沟通模式。随后,杜丽娘头戴珠宝花饰,身着一袭淡雅的嫩黄色长裙,外披浅粉色花帔,与春香款步出场。昆剧院90后青年演员刘煜扮相甜美,唱念清丽,眼神行腔娇而不媚,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尽显闺门旦的迷人风骨。“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杜丽娘在《游园》的《步步娇》和《皂罗袍》中唱尽满园春意盎然和少女怀春的意兴阑珊,借由文辞、声腔和舞姿让观众“看见”春色如许的潋滟光景。

最考验功底的当属《寻梦》,是闺门旦的主角戏,歌舞并重。在戏曲界,常以“唱念做打俱佳,文武昆乱不挡”来褒奖全能型戏曲演员。当晚舞台上虽没有“打功”表演,但难度也不容小觑,乐曲编配中取消了惯用的旋律曲笛,这对于习惯旋律性器乐伴奏的演员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刘煜的表演驾轻就熟,无论是《懒画眉》里考究的唱词念白还是《忒忒令》中手持折扇的轻歌曼舞均能精准拿捏。提琴与竖琴的演奏力度整体是偏弱的,偶尔会在行腔酣畅时做情绪烘托,大多时候则不紧不慢地衬托曲调,既不喧宾夺主,又配合拖腔在不同声部间做色彩延伸,或许只是简单的节奏拍点或长音往复,但观众亦能一路觉察到音乐的在场性。尤其是《江儿水》中小提琴的震音急奏制造紧张悬念,成功地营造出杜丽娘心境跌入谷底的哀婉悲凄,为后续《离魂》一折《集贤宾》的命运离殇做铺垫。

figure_0017_0017

如果说之前我们对《牡丹亭》的了解只停留在戏曲层面,那么《牡丹亭》昆曲与竖琴五重奏的欣然对话,则让我们体会到了婉转水磨调在竖琴五重奏中的深情绽放,这是在传承中接续的记忆。作曲家蔡东铧显然抓住了昆曲艺术写意多于写实的特质,在创作时保留了昆曲的唱腔、韵律之美。他并没有一味追求西方乐器的中国化,而是尊重乐器本身的声音自洽,兼以西方室内乐的独特形式,重焕《牡丹亭》的当代生机与艺术活力。早在2021年,苏交就带领乐团演奏员们亲临苏州昆剧院学习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面具绘画、拍唱、身段、妆容等昆剧演员的日常生活,近距离感受“百戏之祖”的魅力。

当晚听众席中有很多身着旗袍的年轻女性和小朋友,可见昆曲已成为吸引青年观众来欣赏传统艺术,一改之前戏曲高龄化的倾向,指挥家陈燮阳也亲临现场临响。在音乐会之前,我曾预判过观众类型,主要偏向两类:清一色的昆曲戏迷和室内乐爱好者。或许,喜欢昆曲和室内乐的未必是一类人群,但正是这样的结合让本不会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因缘交错,吸引了不同音乐爱好者们前来听曲赏乐。

相互倾听,和而不同。陈燮阳在华夏音乐节采访中曾说“我们还是要推广中国作品,华夏音乐节就是体现、演奏中国作品,我想把我们苏州地区的戏曲,譬如苏剧、昆曲等各种剧种都加进来”。昆曲作为一种“活传统”,不是被收藏在戏曲博物馆中的古董艺术,而是几辈艺术家的传与承。传统的意义在于当下的在场,文化的生命在于无时无刻地举手投足和呼吸吐纳。

故事故人、弦上书卷、梦里梦外、弦音寻梦。几百余年过去了,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剧作家汤显祖的情怀,触摸到作品的温度。这正是昆曲的魅力所在,它是时间性的、历史性的,作品的价值重心与不朽人物实存于当下,历久弥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牡丹亭》中至今广为流传的题记,也是汤显祖在那个时代打破藩篱、感受本心的爱情呐喊。

离开伊甸园,寻求自己的乐园,亦是现代人的宿命与课题。台上离别台下落幕,或许正因如此,演出结束后,观众并没有起身高呼喝彩、安可,而是静坐在原位,真挚地鼓掌致意。大家似乎都很有默契,在《尾声》的余韵中若有所思地悄然离去。 TZIoDmFS54zOMHCqwKOWhqAjcyVwAQ/S98Gs7HTxlYfO7A637LCC03iPnBi1xM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