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剿夷派又抬头

在鸦片战争以前,广州与外国人通商已经有三百多年,好像广州人应该比较多知道外国的情形,比别处的中国人应该更能与外国人相安无事。其实不然,五口通商以后,唯独广州人与外国人感情最坏,冲突最多。此中原因复杂。第一,英国在广州受了多年的压迫,无法出气,等到他们打胜了,他们觉得他们出气的日子到了,他们不能平心静气地原谅中国人因受了战争的痛苦而对他们自然不满意,自然带几分的仇视。第二,广东地方官商最感觉《南京条约》给他们私人利益的打击。在鸦片战争以前,因为中外通商集中于广州,地方官吏,不分大小,都有发大财的机会。《南京条约》以后,他们的意外财源都禁绝了,难怪他们要恨外国人。商人方面也是如此。在战前,江浙的丝茶都由陆路经江西,过梅岭,而由广州的十三行卖给外国人。据外国人的估计,伍家的怡和行在战前有财产八千多万银元,恐怕是当时世界上最富的资本家。《南京条约》以后,江浙的丝茶,外国人直接到江浙去买,并不经过广州。五口之中,上海日盛一日,而广州则日趋衰落。不但富商受其影响,就是劳工直接间接受影响的都不少,难怪民间也恨外国人。

仇外心理的表现之一就是杀外国人,他们到郊外去玩的时候,乡民出其不意,就把他们杀了。耆英知道这种仇杀一定要引起大祸,所以竭力防御,绝不宽容。他严厉地执行国法,杀人者处死,这样一来,士大夫就骂他是洋奴。他们说:官民应该一致对外,哪可以压迫国民以顺夷情呢?因此耆英在广东的地位,一天困难一天。

在广东还有外国人进广州城的问题。照常识看来,许外国人到广州城里去似乎是无关宏旨的。在外国人方面,不到广州城里去似乎也没任何损失。可是这个入城问题竟成了和战问题。在上海,就全无这种纠纷。《南京条约》以后,外国人初到上海的时候,他们在上海城内租借民房,后来他们感觉城内街道狭小,卫生情形也不好,于是请求在城外划一段地作为外国人居留地区。上海道台也感觉华洋杂处,不便管理,乃划洋泾浜以北的小块地作为外国人住宅区。这是上海租界的起源。广州十三行原在城外,鸦片战争以前,外国人是不许入城的。广州人简直把城内作为神圣之地,外夷倘进去,就好像于尊严有损。外国人也是争意气:他们以为不许他们入城,就是看不起他们。耆英费尽苦心调停于外国人与广州人民之间,不料双方愈闹愈起劲。道光二十七年(1847),英国人竟兵临城下,要求入城。耆英不得已许于二年后准外国人入城,希望在两年之内,或者中外感情可以改良,入城可以不成问题。但当时人民攻击耆英者多,于是道光调他入京,而升广东巡抚徐广缙为两广总督。道光给徐的上谕很清楚地表示了他的态度:

疆寄重在安民,民心不失,则外侮可弭。嗣后遇有民夷交涉事件,不可瞻徇迁就,有失民心。至于变通参酌,是在该署督临时加意权衡体察。总期以诚实结民情,以羁縻办夷务,方为不负委任。

徐广缙升任总督以后,就写信问林则徐驭夷之法。林回答说:“民心可用。”道光的上谕和林则徐的回答都是士大夫阶级传统的高调和空谈。仅以民心对外国人的炮火当然是自杀。民心固不可失,可是一般人民懂得什么国际关系?主政者应该负责指导舆论。如不指导,或指导不生效,这都是政治家的失败。徐广缙也是怕清议的指责,也是把自己的名誉看得重,国家事看得轻。当时广东巡抚叶名琛比徐广缙更顽固。他们继承了林则徐的衣钵,他们上台就是剿夷派的抬头。

道光二十九年(1849),两年后许入城的约到了期。英国人根据条约提出要求。广州的士大夫和民众一致反对。徐广缙最初犹疑,后亦无可奈何,只好顺从民意。叶名琛自始即坚决反对履行条约。他们的办法分两层:第一,不与英国人交易;第二,组织民众。英国人这时不愿为意气之争与中国决裂,所以除声明保存条约权利以外,没有别的举动。徐、叶认为这是他们的大胜利,事后他们报告北京说:

计自正月二十七日至三月二十日,居民则以工人,铺户则以伙计,均择其强壮可靠者充补。挨户注册,不得在外雇募。公开筹备经费,制造器械,添设栅栏,共团勇至十万余人。无事则各安工作,有事则立出捍卫。明处则不见荷戈持戟之人,暗中实皆折冲御侮之士。(朱批:朕初不料卿等有此妙用。)众志成城,坚逾金石,用能内戢土匪,外警猾夷。

为纪念胜利,道光帝赏了徐广缙子爵,世袭双眼花翎;叶名琛男爵,世袭花翎。道光又特降谕旨,嘉勉广州民众:

我粤东百姓素称骁勇。乃近年深明大义,有勇知方,固由化导之神,亦系天性之厚。朕念其翊戴之功,能无恻然有动于中乎!

道光三十年(1850)年初道光死了,咸丰即位。在咸丰年间,国内有太平天国的内战,对外则剿夷派的势力更大。道光三十年五月,有个御史曹履泰上奏说:

查粤东夷务,林始之而徐终之,两臣皆为英夷所敬畏。去岁林则徐乞假回籍,今春取道江西养疾,使此日英夷顽梗不化。应请旨饬江西抚臣速令林则徐赶紧来京,候陛见后,令其协办夷务,庶几宋朝中国复相司马之意。若精神尚未复原,亦可养疴京中,勿遽回籍。臣知英夷必望风而靡,伎俩悉无可施,可永无宵旰之虑矣。

咸丰也很佩服林则徐,当即下令教林来京。林的运气真好:他病太重,以后不久就死了,他的名誉借此保存了。 uq8+naeM3scZZfo+puaWlNPpTGiBBBBIdTUv6RqwaLe+iqBUe79ThN0f5Y9taaW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