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启蒙教育的精髓就在于发展感官。感官指的是人类身体的五大感知觉系统: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和视觉。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感觉是精神的入口,一切的认识先由感觉获得。”
可是,感官需要训练吗?感官练习常常被我们忽略,我们认为它是天生的、自然的,不需要刻意练习,其实不然。古往今来,很多在感官上有特殊才能的人,都是在小时候,感官刚刚发展之时,就有了大量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感官刺激和练习。所以,我们常听说音乐家的孩子乐感好、数学老师家的孩子数感好是不无道理的。
人类在幼儿时期,各种器官结构和机能就已经发育完成,但是其发达程度却因人而异。通过有意识的多重感官刺激,可以促进孩子的各项感知觉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感官敏感度也会随之上升。
感官训练是发展感知觉和思维的基础,是更加深入和抽象学习的前置预备,是智慧的根源。培养感官发展,是为孩子发展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做准备,而这些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学习能力的高低。
感官教育在数学启蒙教育中有突出地位,有很多针对性的教具,对应不同的感官发展。
同样一个新事物,如果孩子仅仅是听到一个名词,而头脑里没有感官印象,对他们来说就只是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名词,并不会产生更多的认知。如果有实际的感官体验,孩子在头脑中就会将名词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
举两个通过感官来发展语言和思维的例子。
有段时间,女儿幼儿园的老师组织孩子们学习认识水果,对于有些不常见的水果,如阳桃,有些孩子一看图片就能说出水果的名字来,而我女儿对它比较生疏,老师教过好几次,她还是不能说出水果的名字。原因就在于别的孩子在家里吃过这种水果,无论是水果的样子还是名字都很熟悉,而我女儿没吃过,没接触过,也没听到过它的名字,第一次接触学习是通过图片和名称,反应自然就会慢一些。
我们讲故事时,里面有小树、蝴蝶、花草等,孩子会自动对应头脑中关于小树、蝴蝶和花草的形象来理解故事,头脑中这些形象的来源就是他们平时感官接收到的信息。他们看到过地面上的小树、飞着的蝴蝶和地上的花草,于是他们就可以理解“蝴蝶围绕着小树和花草飞”这句话的含义。
所以,对于一个新事物,光听别人介绍,没有经过自己感官上的刺激,孩子的印象肯定不会太深,甚至是很模糊的。如果可以,最好让孩子既听又看,还能用手触摸、掂量、把玩一番,这样记忆才会变得比较全面而且牢固。这就是通过对孩子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而实现的记忆,它是身体和灵魂的双重记忆。
感官教育和现在流行的感觉统合训练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专业的器材,让孩子在玩乐的同时刺激其大脑功能,锻炼孩子的前庭觉和触觉等,从而提高孩子的感官敏感性。
在感官训练方面,数学启蒙教育有着丰富的教具。
听力方面,有音筒和音感钟。训练孩子听不同音量的音,辨别声音的强弱,识别音感的差异,感知每种声音的不同,从而形成判断力。
味觉和嗅觉方面,有专门的味觉瓶和嗅觉瓶。倒入不同味道和气味的材料,让孩子对不同的味道和气味加以辨别和记忆,以了解味觉和嗅觉的关系。
触觉方面,有触觉板、粗糙光滑板、温觉板、重量板、布盒和神秘袋等。通过用手去感觉(有些教具操作甚至要蒙上双眼)它们对皮肤的刺激,孩子可以准确地感知粗糙和光滑程度的变化,感知不同质地的物品的冷热、轻重、软硬、形状等特点,并且顺带把相关的形容词和名词也学习了。
一般在做触觉感官训练之前,有个指尖敏感化的操作过程。用中指和食指蘸水,让指尖湿润,然后在粗糙的毛巾上用手指刮擦几次,让孩子的手指触感更加灵敏。
视觉方面,有许多与秩序相关的教具,而建立精确的秩序感正是数学算术启蒙的前提。本章将重点讲解下列感官数学教具的操作:带插座的圆柱体、红棒、棕色梯、粉红塔、彩色无握纽圆柱体、色板、几何图形橱柜、长方形盒、三角形盒、渐层几何形状、几何立体组、二项式盒、三项式盒和十项式盒等。
感官数学启蒙实际上也是如上所述,配合感官刺激,让孩子认识和理解数学上的基本概念。通过观察示范和独立摸索教具,调动孩子的感官系统(其中主要是听觉、视觉和触觉)积极参与,这样孩子就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基础,不再需要家长用语言解释,教具对数学概念已做了最佳的诠释。所以,从感官和理解起步学习数学,无疑是很科学的数学启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