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骑手与马:人机关系的未来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时代让交互日趋复杂,并引发了交互设计的崛起。如今,万物智能时代将至,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将被机器替代,例如未来的汽车可能不再需要人来驾驶,于是出现了一种判断:如果机器运行不再需要人,交互设计也就不重要了。

这个观点的问题在于将“人机协作”理解为人与机器共同完成操作,在这个层面上,如果机器实现了全自动,那确实没有交互什么事了。然而,交互并非只有操作层。以打车为例,由司机驾驶的出租车,对乘客来说也可以算是“全自动驾驶”了,那么乘客和司机之间需要交互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你需要把车约过来并指明目的地,很多时候还需要告诉司机在哪接人、停哪更方便、向司机打听事情,甚至全程指挥司机往哪开。可见,在操作之外还存在大量的交互——如果面对“全自动的人”做不到避免交互,那么如何指望“全自动的机器”能做到呢?

Donald Arthur Norman在《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一书中,从UX的视角讨论了未来产品的经典范式——“H-比喻”(H即horse,也就是马)。该范式源于汽车领域,汽车是从马和马车发展而来的,除了动力不同,驾车和骑马其实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马具有基本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自己跨过沟壑、规避障碍、组队前进等——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就是一套天然的“自动驾驶系统”。由于受过训练的马可以独立完成任务,这使得熟练的骑手可以将控制权完全交给马,他们可以与他人交谈、思考问题,甚至在马上睡觉。但有时,人也希望根据自己的意志实时选择路线,因此他/她会通过诸如双腿夹紧马腹等方式告诉马“现在听我的”,此时马会理解人的意图并将控制权交还骑手,后者则开始通过缰绳等控制马的行动。同时,很多时候控制权既不是全权交给人,也不是全权交给马,而是在人与马之间进行动态的分配。马与人之间的完美配合实现了人对整个骑行过程随心所欲的控制,而未来智能产品与人的关系也应如此——这就是“H-比喻”。

“H-比喻”的核心思想在于,未来的人机关系不是控制权的“零和博弈”,而是类似人骑马的“协同合作”或“共生”的关系——这也是UX设计师将产品、人及其交互视为一个大系统进行设计的原因。事实上,人类社会的一切产品都存在交互,即使是像探月机器人一样的高度智能体,也要考虑身处地球的人如何与机器人进行超远程交流。当然,交互所占比重各有差异,但只要人与产品有触点,就有交互设计的身影,也都可以应用“H-比喻”这一经典范式。

不仅如此,与很多人的直觉相反,日常的产品越是自动化,反而越需要交互。在过去,由于人做主要操控,产品获取的大多是直接的操作信息,比如汽车的转向(方向盘转向)和加减速(踩油门和刹车)。人的当前需求并不重要,因为这些需求已经被人的大脑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信息,产品只要执行即可。由于这些具体的操作非常烦琐,很是累人,于是人希望机器能更加“智能”,来将他们从具体的操作中解放出来,这是智能技术的缘起。一旦实现了完全自动化,产品将无法获取任何操作信息,而要根据人的需求来决定具体的操作方式——就像出租车司机所做的那样。这样一来,如何获取和解读人的意图、状态、情绪,确定需求并选择合适的操作就成了大问题。以前用户心情不好时会自己打开音箱放首音乐,现在完全自动化了,机器如何知道何时需要放歌,以及放什么呢?没错,机器可以“领会”用户,用户也可以“告诉”机器,而这些“领会”和“告诉”的过程就是交互。最后,由于失去了对产品操作的控制力,人需要更多关于产品思考过程的信息才能让自己安心,这同样需要交互设计的介入。

因此,未来人机间要设计的交互不会更少,只会更多,但设计的内容会从操作层逐渐转向“需求和意图层”。控制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需求(第26章),“为所欲为、暗中行事”的产品是不可接受的——我们需要按我们想法办事、让我们放心的产品。让产品听话和让人放心,将会是未来交互领域的重要课题。 or6yvUQAfxs5unC3OhaW2cU8rG51+6aAh47K15uY7aD2j/urkLP+XWPMhm6dDBs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