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冬眠法》于 2035 年实施后,吸引了一批冬眠医疗相关专业的医生、学者回到中国。其中就有本书第二章的采访对象之一:文馨宜(Cindy Wen)。文馨宜选择加入的,正是最初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动物冬眠论文的那个实验室。因为他们没有随着冬眠产业的发展,把关注点转向人类冬眠医学的应用层面,而是一直专注动物冬眠的基础研究。文馨宜说:

我想去探索生命的边界,而不是去研究技术如何变成一个赚钱的产业。

2041 年,文馨宜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她通过对海量实验的数据总结,提出了冬眠技术的一个重要规律:冬眠不能够使人体完全停止衰老,它只是极大程度上延缓了衰老,冬眠能够让动物达到的寿命极限,大约是其正常寿命的两倍。本书的第二章标题为《 》,在与本书作者的对话中,文馨宜不再受限于论文的规范表述,而是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的猜想。

冬眠技术给了我们这样一种图景:生命的边界从此不再用时间定义,我们可以到达任何想去的远方。然而在科学领域,所有的图景都是需要证明的。事实上,即便有了冬眠,生命能够跨越的时间仍然是有限的。这就好比有了冰箱,食物也终有腐坏的一天。

然而这个时间,究竟是多久?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命题。在冬眠技术诞生伊始,就有人从时空维度的视角,提出了这个猜想:当我们从一维世界出发,一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想要沿着边线到达对角,这个距离会是 2,而在二维世界里,“面”的诞生使得正方形对角线长度缩短为 ;三维世界也是类似的,一个正方体,连接对角线的最短距离,在一维世界是 3,在三维世界,我们可以通过“体”,找到长度为 的捷径。那么,当这个模型增加时间的维度,也就在四维世界里——我们有限的生命,可以通过冬眠到达哪里?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动物的冬眠实验,迄今为止,实验的结果竟然与“ 猜想”是吻合的。我们发现:一个生物并不会因为冬眠的次数而加速衰老,但一旦它生命的总长度达到正常寿命的两倍时,死亡仍然是无法避免的结局。我们当然可以把动物冬眠的时间,设计为自身寿命的三倍或者更多,然而令人惊异的是,一旦超过注定的终点,动物在被唤醒之后,会无一例外地发生各种癌变,并迅速死亡——我们目前还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在科学的世界里,往往是我们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这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东西我们不知道。

当然,这些结论也不足以让我们反过来推演出生命的时空四维模型。因为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目前使用的冬眠技术还不够完善,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或许下一代的冬眠技术,能够把“冷藏”升级为“冷冻”,甚至把我们带向真正的永生和无限的未来。

在人类生命的时间长度上,想要验证猜想,尚需百年之久。因此,这份动物实验的成果为人类冬眠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定条件,并深深影响到与冬眠相关的一切,包括法律条文、协议内容、保险合同,以及深空探索飞船的设计。《 》一文中,作者采访的另一个对象,就是太空社会学家陆晴,她为第一艘深空探索飞船提供了社会学支持。

“女娲号”会是人类的第一艘深空探索飞船,其任务是让两千人去往遥远的三体星系。按照原本的方案,全体飞行员会在飞船上冬眠九百年,接近目的地时才逐一苏醒。但学者在这个时候发表了新的论文,按照他们的理论,人类即便通过冬眠,寿命也很难超过一百五十岁。这就使得所有的设计要推翻重来。

——这艘飞船不再是一座飞行的地下冬眠城,而是一座有人生活在其中的城市。一旦人要在这里繁衍、生活,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其中大部分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的,比如食物、氧气和能源,而通过冷冻受精卵,我们也能保证基因的多样性。但我们怎么才能保证,在这九百年间,飞船上的人之间不会发生战争?

我们没有办法从任何一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里找到先例。相应的,也无法无中生有提出任何有说服力的措施,来为太空飞船上的人构建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我没能完成这个课题。在结题会上,一位专家说,或许只有科幻作家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有趣的是,他们最终真的采纳了科幻作家的建议。在本书正式出版之前,作者对《 》一文进行了补充,采访了这位名为顾适的作家:

如果我们把飞船上的“战争”,定义为人与人之间的大规模械斗,或是有人动用飞船上的武器,来破坏生存系统——那么消灭这种战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只允许女性登船。

从生殖技术上来说,这个方案也完全没有难度:把精子冻起来,在女性生育的时候,用基因技术筛选受精卵的性别,等到人类即将到达新的星球之时,再让男孩诞生。

“女娲号”在 2049 年起航,迄今恰好是四十年,第三代“深空婴儿”亦已出生。昨日的新闻上,他们传回来的最新消息,依然是“一切顺利”。 LnD7anfAhD23avpwDlzfsWs4Q9HDQaHR0fGxcWRiZk6hQlyNAvvzfl17bsCyYp2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