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冬天,雪花像羽毛般地从天空飘落下来。一位王后坐在窗边做针线活,窗框是用黑黑的乌檀木做成的。她一边做针线活,一边抬头看看雪,针儿扎在手指上,在雪里滴下了三滴血。红红的血在白白的雪里显得格外美丽,于是她暗暗想道:“要是我能有一个孩子,皮肤像雪那样洁白,嘴唇像血那样鲜红,头发又像乌檀木那样黑,那该多好啊!”
童话《白雪公主》是以这样的描述作为开头的。这个故事令人难忘地描绘了一个自恋女性的处境和内心的感受,所以,我在本书中将多次借用这个童话来进行分析讲解。从这个童话中,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我价值薄弱的女性。
冬天里,王后孤独地坐在镶有黑乌檀木窗框的窗前做着针线活。冬天是寒冷的季节,阴沉沉的,所有的东西好像被裹尸布(雪)覆盖着。寒冷象征着心理僵化和冷冻的状态(心理的冬天)。王后一个人孤零零的,好像被人抛弃在那儿,国王一直没有被提到。她所做的工作(针线活)对她来说毫无价值,根本就是女仆干的。盛大的节日庆祝活动似乎已成明日黄花。王后俭朴、谦卑,却感到自卑和抑郁,用代表着生活阴暗一面的乌檀木窗框来象征很恰当。这一情景发生在冬天时节,意味着面临转折,仿佛在告诉大家,人们在无意识中已知道这种情况不会长久,也不是必然的。
由于突然发生的针刺事件,她原来的僵化状态被想要一个孩子的愿望打破了。这时她已经有一个具体的想法,这个孩子该是什么样的:皮肤像雪那样白,嘴唇像血那样鲜红,头发像乌檀木那样黑。这孩子仿佛带着职责来到世界上,她要符合她妈妈对她的幻想。此外,这个孩子还必须把王后从抑郁中解脱出来,并赋予她生存的意义。所以,这个孩子被自恋剥削:母亲并不怎么爱这个孩子本身,只是爱孩子的这个形象。这有助于她自恋的延展。为此,孩子必须牺牲自己的活力和独立性。血、雪和窗框也拥有了新的含义:血是牺牲的象征(也是自恋的象征);雪表示凝固,孩子要把母亲从这种凝固中解放出来;而窗框是被爱的儿童形象的象征。
“自恋剥削”和“自恋的延伸”这两个概念的意义非同寻常,但又简明扼要。剥削就是利用某人,也就是通过其他人得益。此外,自恋剥削还含有有益于自我价值的意思。父母有了孩子之后能更好地感受到快乐和价值,孩子给父母带来幸福和愉快,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这一点无可非议,并且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人们也应该如此。但自恋剥削不是这样来理解的,它的意思是孩子和他的个性能提升父母和他们自我形象的价值。
如果孩子有一些有利于父母的某些特征、能力和行为方式,并且是违反他自己的本性和特性的,那么他就被利用了。这种对儿童的特殊愿望和要求,通常早在他出生前就已存在,最迟则出现在他出生的时候。孩子在何种程度上符合父母的期望,反映了父母对自己孩子的一种态度。孩子离这一期望值越远,就越使他们失望,当然也可以尝试一些特别的调整方法来使孩子仍然能符合他们的期望。但大多数时候,孩子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于是孩子依然不被爱,永远不正确。然而,孩子将尝试通过特殊的适应来达到期望。
有自恋障碍的成年人也把其他人当作儿童那样来利用。他们从周围人中选择那些能满足他们自恋的人。他们尝试着去接近那些“等值的”或利用价值很高的同伴,从本人意愿上,他们根本不喜欢和不尊重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但由于价值、成就或声望的需要而选择这些人。这些人对自恋者是重要的,因为他们能使自恋者的价值得到提升。
“自恋的延伸”则表示父母通过孩子(或成年女性通过男人)来扩展自己的自恋,父母不仅具有自己的能力,而且拥有对方的能力。例如,这孩子漂亮、聪明、学习新事物的速度很快并且能力优于同龄人,父母就会把自己也视作是这样的,对孩子的表扬和赞美也代表了对父母的表扬和赞美,由此使他们的价值得到提升。更进一步说,孩子好的品质都转移到父母身上去了,他们成了好父母。从孩子那儿转移来的受人重视越多,他们就越爱孩子,但这种爱其实只代表赞美,而不是真正的爱,因为他们除了孩子的优秀品质,很少提到孩子自身的情况,而且孩子的这些优秀品质正好可以补偿他们的自我价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