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在心里反驳我:我才不会过度自信,我会悉心听取很多意见,再做决定。
那我们来一起做一个小测试,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开车比一般人快吗?
2.你工作完成得比一般人好吗?
3.你的投资眼光比一般人好吗?
大多数人在回答这3个问题的时候,都会给出肯定的答复,这是因为乐观总是深深扎根在我们的思想当中。
在行为金融学领域,有一本教科书级别的书,叫《行为投资学手册》,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投资者如何避免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其实在投资领域,你以为的对手是机构,可事实上,你的对手就是对自己的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体现在很多方面,下文我将一一举例说明。
股票市场中,我们总是会看到有人被称为“股神”。这类人可以准确地预知第二天股市的涨跌,因此,在很多人眼里,他们讲话就像圣旨一样,他们推荐的股票,总有散户抱着发财的心态去买,结果,可能不仅赚不到钱,反而被套牢。
2021年,官方清理了大量互联网上所谓的投资专家,封了很多所谓的专家号以及文章。一夜之间,整个市场都变得安静了。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因为很多“专家”其实根本是“江湖骗子”。
其实,这些所谓的“股神”,玩的也只是概率游戏而已。
假设他们手里有1万个客户的手机号,第一天,他们会给其中的5000个客户发送某只股票第二天的走势会涨的消息,给另外的5000个客户发送这只股票第二天会跌的消息。
到了第二天,假如股票涨了,“股神”们会继续给那些在第一天收到“涨”的信息的客户中,按照一半一半的比例发送第三天股票的走势是涨或者跌的消息。
以此类推,他们总是会持续不断地给收到准确结果的人发送信息。
因此,连续发送几天,总有一小群人,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再到怀疑,再到笃信,因为他们收到的信息都是准确的。于是,“股神”崇拜就来了。
迷信“股神”其实是对自己判断力的过度自信,当我们听信一些人的意见和选股建议的时候,一定要多问自己一句:这个人这么牛,信息这么准确,为什么要告诉我?
在《漫步华尔街》这本书中,著名学者麦基尔说:基金经理不如猴子。这句话是源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一场实验:一方是当时华尔街最著名的股票分析师组成的专家组,另一方是一只猴子。猴子被蒙上双眼后,让它向报纸的金融版掷飞镖选中投资组合。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和那些专家小心谨慎选择的投资组合相比,在一定时间内,猴子扔飞镖选出的股票收益率甚至更高。
当然,这个故事从长期来看,结果并不一定是猴子获胜,但是这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股票价格的不可预测性。
笔者在做理财咨询的时候,很多来访者都很简单粗暴地希望我可以告诉他们要买什么股票,什么时候可以赚到钱。一旦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他们就会马上投来怀疑的眼光,质疑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理财顾问。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包括专家可以预测短期内股票的涨跌,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大多数是不可量化的。
我们再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为什么股票的价格波动是不可预测的。
这个例子来源于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投资就如同参加报纸上刊登的选美比赛。比赛时,参赛者必须从100张照片中挑选出6张最漂亮的面孔,如果你的选择与得票最多的6张照片最接近,就可以获奖。
所以每个参赛者挑选的不一定是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而是他认为最符合其他参赛者审美的照片。所有人都遵循同样的逻辑。这不是一个选择自己眼中最漂亮照片的简单问题,甚至也不是选出真正意义上大众认为最漂亮的美女。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去预测大众普遍认为的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三阶理性,我相信还有人达到四阶理性、五阶理性甚至更高阶的理性程度。
这个例子和我们选择股票的过程很相似。我们在选择股票的时候,为了能够实现盈利,选择的往往并不是我们内心认同的股票,而是我们认为别人会认同的股票。只有当尽可能多的人认可和购买这只股票,股票的价格才会被进一步拉高,我们才能盈利。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股票是别人认同的股票?抛开理论上的基本面不谈,100个人就会给出无数个答案。
所以,蕴含了如此多变量的股价,怎么可能被提前预测呢?愿意相信所谓的专家预测,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判断力的“过度自信”。
投资圈里有一句话,叫“投资的尽头都是保本”。你可能会想,如果投资的尽头都是保本,那为什么要投资呢?我安心地把钱存在银行不就好了吗?
之所以有这句话,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投资者有损失厌恶的心态。
其实损失厌恶并不是在投资中独有的一种心态,而是人性使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买车的时候在A品牌和B品牌之间纠结,如果最后选择了A品牌,那么,我们从心里就认定了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并且会自动选择屏蔽掉一些有关A品牌的负面新闻和B品牌的好消息,就算有人在我们面前说A品牌的各种不好,大多数人也会替自己的决定争辩,并且企图说服对方。
这种损失厌恶的心态其实贯穿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然在投资领域也是如此。笔者有几个朋友,手里囤了三四套乃至更多的房子,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坚定地认为房价不会跌,甚至还会涨;而笔者的一些还没有房子,但是准备买房子的朋友,却都会认为房价会跌,他们迟迟不下手的原因就是怕买在高位。这两类朋友一旦在一个酒局上相遇,谈起房价的走势,那气氛就会格外紧张。
其实,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来做投资决定,而后,损失厌恶的心态就会出来保护我们,让我们可以自圆其说,免受心理伤害。用前文提到的那句话来说,就是乐观主义是根植在我们基因里的。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我们的这种损失厌恶的心态,可以帮我们避免损失吗?
答案是不能。
笔者做过很多家庭的投资咨询,帮助他们设置止盈线和止损线的时候,他们都很乐意接受。但是在真正的执行过程中,达到止盈线后基本上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及时卖掉变现,但是真正可以执行止损线的人,却只有不到1/3。
以序言中的客户案例为例,当时我帮助这个客户设置的止盈线和止损线都是20%,设置这道线的时候,她觉得自己肯定没问题,可以严格去执行。但是,等到真正亏到20%的时候,损失厌恶的心理就出来作祟了,她总觉得这个损失一定可以涨回来的,等到一回本,她就卖掉。
抱着这样的心态,她一次次地补仓,降低成本,但是却越亏越多。
笔者之前听过一个对中国散户投资者的评论:中国的散户真的是特别有骨气,刚赚一点,就迫不及待地卖掉变现;亏了,反而长久地放着,怎么都不会卖掉,一直坐等回本。
我相信读到这里的你,肯定不希望自己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在这里,笔者给你提两个解决方案。
方案1:理性地问自己,如果我今天把亏损的资产都清空了,明天我是否还愿意再买回来?如果回答是愿意,那就继续持有,如果是不愿意,那就说明,现在的坚持和自信都是来自损失厌恶的情绪,而不是理性思考后的结果。
方案2:在你的周围找到一个可以对你施加影响的人,当你到了该做决断却无法决断的时候,果断去问对方,通过对方的影响力来督促自己做出理性的决定。
这两个方法常被用在很多大型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上。基金经理也是人,他们也是损失厌恶者,当他们之前的组合方案产生较大亏损的时候,会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强行让他们调整方案和组合。
如果基金经理对目前持有的股票依然有积极的预期判断,他们也可以选择卖掉后,再买回来。但是,事实上,大多数的基金经理卖掉后,都不会选择再次入手,无论他们在卖的时候,有多么不甘心和不舍得。
无论何时,我们都随时可以把卖掉的股票再买回来。我们只要牢牢记住这句话,在“割肉”的时候,内心就不会如此挣扎和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