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部分
未来的生产

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居世界前列。据2021年9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数据,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已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其中,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着制造业、服务业等全面转型升级。技术迭代、产品更替,围绕着数字经济而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旧融合的产业数字化正成为驱动创新的引擎。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计算力被转载到实体经济和生产制造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生产走向数字化的路径,我们的记录和捕捉也是拼图式的。我们以四个关键词——在线、看见、规模和融合,来描摹如火如荼的数字时代里传统工业生产流程被提升、被颠覆和被重组的四个侧面。

在线意味着脱离了隔绝状态,也是数字时代的根本特点。传统的在线是人的行为的在线,当工厂也走向“在线”后,机器设备乃至管理机器设备的软件都被联通起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所遵循和赖以运转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国当下的数字实践离这些理想的状态还有多远?“在线”关键词所统领的讨论既有务虚的对规则和定律的探讨,也希望走进当下中国广大的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

看见,是工业生产智能化的第一步。看见意味着,工业开始有了视觉能力,联通和智能化的决策由此成为可能。视觉能力当然并非工厂智能的全部,探讨“看见”是从纵向技术视角来管窥工厂智能在当下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规模,是工业时代利润的来源,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生产才能带来超额的利润。但这样的时代可能正在成为过去。需求端对个性、差异的追求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大规模生产带来的还可能是压垮企业的库存。我们观察到,服装行业里的数字化探索希望超越规模,在个性化和规模及成本之间实现某种新的平衡。

融合,指向的是消费端需求与生产端生产计划的融合。数字技术正在让消费者从生产流程的末端转变为生产流程的起点,生产和消费这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正在消失。而它的实现,在于数字技术对消费者意愿、需求、偏好越来越精准的捕捉。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需求侧推动的供给革命。

数字经济还在发展演化中,这些观察当然远未能触及这一变动中庞然大物的真相。但管中窥豹,向远峰攀登本身也是人类的可爱之处,不是吗? zhIUAHWqdZWFaYoGinjgSoK9c7vGus4fcEap/EfJYMGAg2s3qPsxTauaAcdXhIC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