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张先(990年—1078年)

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等职,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张先一生淡泊名利,交友甚广,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和苏轼等人都是他的好友。张先以“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及“云破月来花弄影”诸名句蜚声北宋词坛。其词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尤其擅长写悲欢离合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著有《张子野词》,存词180多首。

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忘年交苏轼曾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作为其生活的写照。传说张先年轻时曾与一僧尼相好,因庵中老尼严厉,不得不深夜划船到岛上楼阁爬梯相会。后二人被迫分手,临别时张先不胜眷恋,写下《一丛花令》寄意。又传张先八十岁时仍娶十八岁女子为妾,后此妾八年为他生下两男两女。

●译文

伤高怀远之情之所以无穷无尽,是因世间没有任何事情比真挚的爱情更为浓烈。心中的离愁别恨牵引得柳条愈发纷乱,更何况东边的小路上,还有那漫天飞絮惹人烦恼。想当时郎骑着嘶鸣的马儿逐渐远去,消逝于尘土飞扬之中,今日登高远望,茫茫天涯,要到哪里去认出你的踪影?

不远处有座宽广的池塘,池水溶溶,鸳鸯成双成对地在池中戏水,小船来往于池塘南北两岸。只见梯子横斜着,整个楼阁被黄昏的暮色笼罩,一弯斜月低照着帘子和窗棂。怀着深深的怨恨,细细地想想自己的身世,甚至还不如飘零的桃花杏花,它们在快要凋谢的时候,还懂得嫁给东风,寻到归宿,而我却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日日消磨着青春。

●解读

词中描写了一位女子在恋人离开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恨。

词中最动人也被历代传诵的是结尾两句,“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其形象新奇的比喻,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世俗生活的对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欧阳修因此对张先非常钦佩,并在张先主动登门拜访时,留下因激动而倒穿拖鞋出门迎接的佳话,并送其“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足可见张先的词在当时影响之大。

青春总是多愁思,仿佛这怒放的日月一过,人便满目沧桑,时日不多。这愁思恰恰是因为青春有璀璨耀眼的光芒,而这绚烂的光芒,又如樱花般短暂,让人怜惜,于是恋爱中的人总是写满了哀愁。青春如此盛大,又如此不堪一击,仿佛枝头桃李,不经意间便韶华逝去,随风飘零。可是桃李尚知晓在凋零老去时,嫁于东风,深陷思念的人啊,却迟迟等不来远方爱人的消息,又无法对抗这强大的世俗人间,只能在孤独中消磨着青春,这多么令人痛惜! cWCrVNjAMYToHCPC5N5b0817kUUzmSHjhMLFESa4kB7Q3MuKU/Uj7Fp2mIgSiA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