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拖延型大脑自测表

任何人都可能出现拖延行为,这种行为的背后是“拖延型大脑”,我们是在大脑的指令下开始拖延的。同样是拖延,原因却可能千差万别。本书提供了拖延型大脑自测表,请依据自己平时的状态,在与自己相符的描述前打钩。

勾选的项目越多,说明现在的你,在拖延的泥沼中陷得越深。

类型① 教条型

列出了堆积如山的待办事项,却一个也完不成。

待办的事情总是堆积如山。

害怕忘事,于是将事情一件件写下来,贴在显眼的地方。

仅仅列出待办事项就花了不少时间,列完清单就已经累了。

做事时总是惦记着之后要做的事。

吃饭、洗澡、睡觉都成了麻烦的任务。

类型② 跑题型

一想到什么,就马上放下手头的事,转头去做刚刚想到的。

一想到什么就冲动去做。

一旦开始做新的工作,就会立刻对之前做的事失去兴趣。

尽管制订了计划,依然会临时改变。

难以抵挡社交软件、游戏、漫画等诱惑。

忙的时候筋疲力尽,一得空又觉得百无聊赖。

类型③ 按部就班型

时间都花在摸索做法上了。

不知道该怎么做,需要得到别人的指示才能行动。

强烈地抵触行动,害怕失败。

容易受他人评价影响。

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全部任务,就不愿动手。

对计划以外的事感到烦躁。

类型④ 好逞英雄型

截止日期迫在眉睫了才开始行动。

不临近截止日期就提不起干劲儿。

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后,便觉得“大功告成”,迟迟难以展开下一步的工作。

低估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很难按计划推进。

熬夜加班到很晚,虽然很累,但难以入睡。

对自己能“踩线”完成工作有些小得意。

类型⑤ 偷懒型

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做些有的没的。

拖拖拉拉之后,内心充满罪恶感,备受煎熬。

看到别人偷懒会很生气。

不习惯在家工作或者自习。

听到别人说“我也没做完”时会松一口气。

光是看到周围环境很乱都会丧失干劲儿。

类型⑥ 单一任务型

总是先做那些一时半会儿做不完的工作,

不知道如何妥善安排工作节奏。

总是先做那些并不需要立刻完成的工作。

一旦开始一项工作,就无法思考其他事情。

不会统筹各项工作,无法同时完成多项工作。

意识不到正在努力的方向有问题,最终徒劳无功。

不会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

类型⑦ 求表扬型

满脑子都是完成工作之后的奖励。

要是没有期待,就提不起干劲儿。

如果没有得到超出预期的奖励,即便完成了工作也会失望。

在思考如何犒劳自己上花费了过多时间。

逃避现实。

对社交软件、酒、游戏等上瘾。

类型⑧ 嗜睡型

什么都不想做。

表面上在发呆愣神儿,实际上脑子里一堆事。

在应该集中注意力时发呆、虚度时光。

只想不做,却依然很疲惫。

总是犯困,没有精神。

早起困难户。

上述八类拖延状况是由睡眠不足、过度兴奋、任务安排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有可能出现在任何人身上。大脑的状态每天都在变化,但只要我们清楚现在的自己属于哪一种“拖延型大脑”,对症下药,就可以根据情况调整状态。

右页的图描述了这八种拖延类型之间的关系。纵轴表示大脑的兴奋程度,位置越靠上大脑的兴奋度越高,反之则兴奋度越低;横轴表示切换行动的速度,位置越靠左切换得越快,反之则越慢。

当我们处于图中★标出的状态时,就能够麻利地完成想做和该做的事,此时大脑的兴奋程度不高也不低,还可以快速顺利地切换行动状态。

下面,我将从图的左上部开始,对这八种“拖延型大脑”逐一进行说明。

如果大脑过度兴奋,不停地切换行为,就属于类型②“跑题型”;如果大脑兴奋程度过低,难以集中精神,总是被其他事情吸引注意力,就是类型⑦“求表扬型”。

大脑过于兴奋,一味胡思乱想,却没有实际行动,这是类型①“教条型”;如果大脑的兴奋程度和行为切换的速度都容易受身边的个人或群体影响,就是类型⑤“偷懒型”;如果平时大脑的兴奋度很低,但临近截止日期时会突然变得极度兴奋,工作结束之后又会马上回到原来的消极状态,就属于类型④“好逞英雄型”。

大脑过度兴奋,导致视野变窄,眼里只能看见一件事,分不清轻重缓急,这属于类型⑥“单一任务型”;大脑兴奋度适中,但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行动,属于类型③“按部就班型”;大脑兴奋度过低,行动切换得很慢,就是类型⑧“嗜睡型”。

为了让大脑完美地发挥效用,保持适度的兴奋最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行为,做起事来就会有效率得多。

本书序章中列出了一些通用型小实验,希望大家都试一试,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将大脑调整到合适的兴奋状态。

第一章至第八章针对不同的拖延类型,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略。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拖延类型,对症下药。 sZ3OCeIhA44hhbATW4yjTPwGBQOl5GwK/qEQH9ZWeQLCXTw2MB+UcS14lnzMWlt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