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这也得做……那也得弄……糟糕!一直拖着没做的事眼看就要到截止日了!那手头的这个,还有那个,就先放一放……

呼,好歹算是没误事,这次也够惊险的。

总是这样,该做的事一再拖延,迫在眉睫才行动,这是不是不太好呢?

答案是:当然不好。

因为拖延会给大脑带来痛苦。

研究表明,当我们惦记着那些令人讨厌的待办工作时,大脑中掌控疼痛的区域就会变得活跃;而当我们着手处理这些工作时,掌控疼痛的区域则会变得不那么活跃。

如果你——

多次试图改正拖延的毛病。

然而每每受挫,因为总是拖延而充满了罪恶感。

只好得出结论:自己就是习惯拖延的人。

干脆承认:我就是那种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动手的人。

那么,这样的思路会将你引入“拖延是性格原因”的歧途。

可能也有人认为:“我虽然拖延,不过总能踩着线完成任务,所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大脑因此产生了疼痛感,就另当别论了。不要继续给自己的大脑制造痛苦了!

我是一名职业治疗师,专门负责帮人复健。我会通过医学方法,帮助因生病或意外事故导致大脑某一部分受到损伤的人找回丧失的能力,或者帮助他们掌握其他可以替代的方法。

目前,我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健康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上满意的生活。我除了在东京的一家诊所担任门诊大夫,还会帮助上班族解决各种各样的烦恼、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效率、开展各种防范类培训活动。

每次到企业做培训时,我都会听到前来参加活动的人这样说:

“我是那种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动手去做的人……”

“是我自己意志力有问题,开始工作之前要酝酿好长时间……”

“我是天生的拖延症……”

很多人一张口就是这些话。

“脑子里有很多该做的事,无形的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总是觉得压力很大,经常因为突然出现的不安情绪而备受煎熬。”

“压力过大、想得太多,导致我腰酸背痛,越发不想动弹。”

上面这些都是在拖延症相关咨询中老生常谈的问题,拖延症让大脑的痛感中枢“着了火”,因而产生了窒息和肌肉僵硬等症状。

多年以来,我致力于纠正人们的拖延行为。想要战胜拖延症,最重要的并不是勇于挑战、摆脱过去的自己,而是不断尝试一个个“小实验”。想拖延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大脑,因此,要想改变大脑指令之下的拖延行为,就必须先改变指令发出的路径。

一起来试试下面这个小实验:

先在心中默想一件必须完成却还没开始做的工作,在开口说“我应该做……”之前,把右手举起来。

仅此而已。怎么样,你认为自己能做到吗?

这样做可以把自己的行为路径从“口头说说”转变为“实际行动”。不断积累这种微小的改变,就可以最终实现行为习惯的转变。外界刺激会引起大脑神经回路的路径变化,而像我这样从事复健的专业人士,会专门提供帮助,使大家可以应对这些变化。

任何人都可能有拖延行为,拖延症也分很多类型。

本书将拖延症人群的大脑,也就是“拖延型大脑”分为八类,以便读者对号入座,找到自己所属的类型及对应的解决策略,将本书提供的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因为拖延,我们常常会在一天过完时感叹:“今天什么都没做……”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改说:“ 今天我做了…… ”为了变成能用这句话来结束一天的人,马上开始实践吧!

我们常常想要解决自己的拖延问题,却又总拖着不去思考拖延的原因。“ 可能这都是性格的原因 。”如果这样想,拖延症就永远无法改掉。为什么会这样?我在什么情况下会拖延?试着多这样问问自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体会自律的快乐! IrgyP8xULUh0/+qq+Ot0eI9kwLc7hPG4YgjMwq9J9q3aHn4JwN37J5FNOnl/7A2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