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让我们面对现实吧,如果那些愤怒管理策略有用的话,你就不会读这本书了。也许下面这些招数你全都试过了:积极地与自我对话,用力砸枕头,提醒自己生气无济于事。但下一次,当你怒气冲天、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看看,从1数到10对你有多大用处。

这些试图保持镇静的笨拙尝试经常是徒劳无功的,而且还会让人心力交瘁,时不时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那些教人管理愤怒情绪的著作往往充斥着人们早就试过,但压根儿就靠不住的方法,外加一些泛泛而谈的案例研究、所谓的真人逸事和空洞至极的口号。事实是,一件事情要么会让我们心烦意乱(引发焦虑、失望、愤怒等情绪),要么不会让我们心烦意乱,两者必有其一。没错,我们的目标是保持镇静,但如果能让自己摆脱焦虑不安的状态,我们就能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当我们苦苦挣扎于是爆发宣泄还是隐忍不发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和自己的本性苦苦作战。

价值百万美元的问题

有的人遭到小小的羞辱就会怒急攻心,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溃不成军,感到一点点失望就会小题大做,而有的人却能从容不迫、镇定自如地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沉浮起落、荆棘困难、磕磕绊绊,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简而言之:视角。

不妨想象一下,一个孩子正在玩玩具,但她手中的玩具突然坏了。对这个孩子来说,她的整个世界突然分崩离析,她也许会大哭起来,也许会感到沮丧、悲伤或者生气。这个孩子尚未开始欣赏,甚至尚未意识到她生命中的一切美好事物:仍然有人给她穿衣、喂她吃饭,仍然有人关爱她、照顾她。更不用说,在她自己的那个小小的世界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世界。而孩子的父母明白,这个玩具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他们拥有孩子所缺乏的视角。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我们通常能够认识到让我们生气的那些事其实是微不足道、无关紧要的。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努力展现出来的一些品质,比如保持客观和耐心,在挫折和失意面前似乎都不堪一击。举个例子,你在百般匆忙中遇上了一个胸前挂着实习生胸牌的收银员,他正对着收银机干瞪眼,好像那是航天飞机的驾驶舱似的。你试图保持冷静,但负面情绪占了上风。而负面情绪一旦被点燃,很快就会变成一团熊熊烈焰。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一场硬仗了。

我们拥有的视角决定了我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也解释了我们当时为何会被激怒。仅仅几分钟之后,我们的怒气就会平息下来;几小时之后,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生气了;而几天之后,我们会感到困惑,想不通自己当时为何会那样生气。时间能给我们带来更广阔的视角,让我们看清局势。与此类似,随着我们长大成熟,当我们回首过去的人生经历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当时一心想要参加的夏令营,一心想要结交的朋友,一心想要得到的那份工作,其实都不是非有不可、不可或缺的。如果缺乏全面观察的视角,我们就永远和那个拿着坏掉的玩具号啕大哭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价值百万美元的回答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喜剧是悲剧加上时间。”当我们洞悉了如何转换视角的秘密之后,就能借助更明智、更平衡的明天的透镜,来看待今天发生的事情。而一旦我们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我们就再也无须强迫自己保持冷静了。无论在何种情境下,我们的想法、情感和反应都会重塑其自身。缺乏耐心、没有安全感、怒火难耐等负面情绪就会随着我们的思考而消失。这并不代表我们在努力控制情绪,而是我们看清了当时的真正局面。

当然,我们仍然面临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哪些是大事,哪些是小事呢?没错,我们知道不应该为小事烦恼,而我们会为小事伤神的唯一原因是缺乏远见。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罹患疾病,遭遇不公正对待或遭受心理创伤呢?客观地说,这些都不是小事了。想要心平气和地处理这样的危机,我们要学会把视角拉得更远一些。无论当时或未来的情况如何,我们都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先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再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打个比方,那些典型的愤怒管理工具就像除草剂:你必须一刻不停地喷洒它们,才能防止杂草生长发芽。但是,无论你多么警惕,仍然会有很多杂草从土地中冒出来,最终你只会被折腾得精疲力竭。本书将让你明白,如何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透过最佳的视角,在审视现实——我们自己、我们的生活状态、人际关系后,将这些杂草连根拔除。

我们将从整体上全面揭示和阐明引发愤怒的原因以及愤怒的构成要素,它们通常包括不幸(混乱或带来创伤)的童年生活对我们自尊心的侵蚀;无法和别人,特别是那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人融洽相处;生活缺乏真正的激情和欢乐。“天理何在?”“生活是不公平的,所以要么是上帝不管事,要么是上帝不在乎,要么就是上帝讨厌我”——当我们产生这样的想法之后,我们的内心就会涌起一股怨憎的暗流。这无疑是在火上浇油,却并不能增强我们的自尊心或者浇灭我们的怒气。

当然,即便观察问题的视角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也会遇到一时难以掌控自己情绪的时候。高压环境会促使我们将理智和理性置之脑后。因为,还没等意识到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的情绪就已经爆发了。但这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即便有那么一两根不识时务的杂草突然冒出来,我们仍然可以掌控全局。只需运用神经可塑性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你就可以重新启动你的大脑。即便在你觉得自己快要失去理智的时候,你也可以借助这些方法在不知不觉中让理智再次回归。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生活当然未必事事如愿,但事实上,如果我们遇到的人能够管束自己,不说傻话、不做蠢事,我们就不必想方设法地控制自己,让自己不生气了。但有些人(比如我们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实在让我们没法不生气。本着实用的原则,本书将向你介绍一些循序渐进的心理策略,帮助你重新划定界限,平息性格冲突,处理复杂、棘手的人际关系,从而保持(或恢复)你的理智,彻底清除易于滋生愤怒和沮丧的土壤。

撕下敌人的面具

能帮助我们成功控制愤怒情绪的小诀窍不少,但这些小诀窍并不能帮助我们形成理性的认识。只有完全认识到生气发火无济于事,反而显得愚蠢,并彻底了解愤怒情绪的产生机制之后,我们才能说服自己冷静下来。因此,本书的前几章重在讲述理论,向人们介绍愤怒情绪和人类本性的心理机制。而后面几章则重在提出建议,提供一系列的心理学工具和策略,助你在实战中百战百胜。但不要低估我们的敌人——愤怒情绪的重要性。在每一个让人动怒的情境中,我们都该问问自己:“我究竟为什么会生气?”可是,我们通常没办法在当时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在那个情境中并不在思考,只是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在那一刻,没有人能确保自己的理智在线,这正是传统制怒法的致命缺陷。然而,如果我们能在事情变得不可收拾前认真思索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即便一时丧失了洞察力,我们也有能力看到真相。如此一来,平静而克制的反应就会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

可能的收获

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永久地重新调整你的视角。这将帮助你自动忽略人生中的小事。即使遇到棘手的大事,你也不会陷入暴躁的情绪中不可自拔,或者不可控制地勃然大怒。相反,你会立刻透过“真正接受”的滤镜来看待它。你是否希望自己再也不被愤怒情绪左右,再也不轻易生气?本书将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找到克制心头怒火的捷径。 u8HqmZONIvv6QaA7iZE1nQhaQ5RS/54x7gHiu9XeNH+CBnYZWcc6gcqbjfGzFz9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