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放弃“护送”,单兵作战

做一个暂时被生活抛弃的人,打响一个人的战役,不畏得失,只要开始就对了。

一旦确立了目标,就要按照制订好的周密计划一步步执行,拒绝彷徨、毫不拖延。为了实现“第一个十年计划”,我给自己的高中生活约法三章:

1.校内成绩至上。 不管去哪儿读大学,课业成绩永远是不能妥协的硬指标,否则一切免谈。

2.课外竞赛与活动突出重点、积累亮点。 美国大学不喜欢单纯的学霸,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有竞争力。在课业成绩优秀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参加学科竞赛,并积极投身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为大学申请时的简历和文书撰写积攒好素材。

3.高三上学期结束前拼出托福、 SAT 高分,报考最心仪大学的“提前批”。 作为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我英语扎实,托福好搞定,必须一次性考到110+分(满分120分),而 SAT 是比较难啃的骨头,需要集中火力攻克。我计划高二暑假开始做题备考,高三上学期一次性考过 SAT 的所有科目。

以上“三章”自2006年9月1日高中的第一天起正式生效。

当一些同学还在回味漫长而慵懒的初三暑假时,我已经暗暗给自己上好了发条,开始了“三年奋斗”的倒计时。这是一个人的战役,我不想也不应该过早与任何人讨论心中的目标。

当努力刚刚开始、八字尚无一撇时,我没有资本去做任何吹嘘与炫耀。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既定路线,一步一个脚印去接近三年后成功的那一天。

转眼到了高二升高三的暑假。高一高二的两年,我一直严格履行“三章”的前两章:延续着初中优秀的学习成绩,在理科重点班的每次大考都排名前列;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几项很棒的课外活动,足以在申请大学时交出一份实打实的简历。

然而,托福和 SAT 的备考却尚未打响。2008年7月,距离美国大学的“提前批”申请截止日只有四个月时间了。

攻克托福不算痛苦。凭着课内外锻炼出来的英文能力,我在突击两周、练了几套模拟题后上了战场。那天考试状态不错,点完“提交”键,屏幕上跳出了110分的成绩。

“搞定!”

美国常春藤大学对国际学生的托福要求是总分100分以上。这个分数足够了。

接下来是难度大得多的 SAT 。如果说托福是考英语能力, SAT 就是用英语考能力,连美国高中生也不敢怠慢,甚至有人为了拿到满意分数,会用一年的时间考上多次。

若想申请排名前十的大学, SATI SAT Ⅱ的高分都是重要砝码。 SATI 也称 SAT 综合考试,由数学、分析性阅读和写作三个部分组成,每部分满分800分,总分2400分。 SAT Ⅱ也称 SAT 学科考试,学生可以从十几二十门学科中选考两至三门,比如,理科范畴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文科社会学范畴的历史、美国政治、英语文学、拉丁语等,每科满分也为800分。

为了一鼓作气一次通关,我做了大胆的决定:

放弃8月的高三全体补习,9月请假在家闭关三十天,备考10月初的 SATI 考试,10月“半读半休”,准备好大学申请材料的同时,备考11月初的 SAT Ⅱ考试。

8月往后的几个月,对厦外高三学生来说是最关键的时期。因为10月下旬,针对外国语学校的大学保送生推荐考试将拉开序幕,届时年级排名前二百的同学都将有机会参加全国一流大学的保送考试。厦外的每届优秀学生里都有不少人通过保送生考试被北大、清华锁定,年级排名前一百的同学还会有多人获得外交学院、北外、上外、西安交大、南大、武大等顶尖院校的橄榄枝,提前过上幸福的悠长假期,弹琴品茗读书郊游。

保送生考试对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提前的高考。要想被推荐参加心仪大学的保送考试,9月和10月的两次月考成绩至关重要。

彼时,我是理科实验班的北大、清华水平种子选手。从班主任到任课老师,大都期待我为这届的升学榜做一份贡献。然而,多数老师并不清楚我的心“另有所属”。要想被批准请长假进行“第一个十年计划”的最后冲刺,我就必须跟老师们诚恳表明自己的升学想法了。

一个湿热难耐的7月午后,我先拨通了一直对我关爱有加的吴副校长的电话。吴校是有几十年教龄的化学特级教师,我高中三年最尊敬的师长、无话不谈的忘年交。要想取得学校支持,吴校这关必须第一个过。

“吴校,有件事我希望您能支持我。我准备请一段时间长假,考美国的大学。我需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搞定两场美国高考,同时准备好报考材料,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我从初三暑假看到的那篇报道时说起,自信中带着些许忐忑地把自己为什么想去国外读大学、过去两年是如何为了这个目标一步步努力的,以及我目前的竞争力和报考名校的胜算,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吴校。

两分钟陈述完毕。电话那头,是几秒钟短暂的沉默,似乎听得到他用食指叩击桌面的声音。我了解吴校,轻敲桌子是他深思熟虑时的习惯动作。

一直把我当半个儿子看待的吴校会怎么想?他会不会怪我一直蒙他于鼓里?他会不会认为,我请长假的要求,是一种“造反”?久久无语,是不是他在酝酿如何“婉拒”我的请求,说服我浪子回头,去拼北清复交的录取?

“柘远,我为你的魄力感到骄傲。从你进高一的那一天起,我就看得出你心气高,一定不是一般的孩子。我准假。你跟班主任和几位任课老师也沟通一下想法,然后去教务处开假条吧!但是柘远啊,你要清楚,如果选择考美国大学,你就得放弃所有国内大学的保送机会,否则,你占据了一个录取名额最终却不去,是对其他孩子的不公平。凭你的能力,一定会有常春藤大学要你,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都有机会。我对你有信心。加油吧,小伙子!”

“吴校,谢谢您。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支持,也会对得起自己过去两年来的默默奋斗。”

高一高二的七百多个日夜,我一直沿着自己规划好的路线,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像一个沙漠旅者、一位雪山攀客,虽可赏沿途风景的瑰丽雄浑,却也时不时感到孤寂。沙漠尽头的绿洲清泉和雪山之巅的日出暖阳,似乎还只是一个遥远的小点。一个人奋斗得倦了、累了、有压力了的时候,一句来自师长的再简单不过的鼓励,也能为信念的小马达加满油。吴校的支持瞬间给了我加速度,让我更有信心大踏步地走下去。

当我以为整个世界都给我追逐理想的跑车开了绿灯时,班主任和几位任课老师却为我扼腕叹息,苦口婆心地劝说我“改邪归正”,情急之下,甚至言辞犀利。

我非常理解老师们,他们真心为我好。我放弃通往北大、清华的通衢大道,选择了一条凶多吉少的蹊径,他们不能坐视不管。但是,我心意已决,任老师们磨破嘴皮,我自岿然不动。拗不过我,老师们无奈作罢。其实,老师们也有苦衷和压力,毕竟被北大、清华这类国内一流大学录取人数的多寡,在当时是衡量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指标。

“李柘远要放弃保送和高考,报考美国大学”的消息马上在同学们当中不胫而走,迅速传开。

大多数人抱着不解的态度。那时的厦门,出国读书的孩子多是全自费前往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很多选择留学的学生,高中成绩平平,在国内难上一本,但他们家境殷实,出国便成了明智的选择。同学们以为我要走的也是这样一条路,是与北大、清华的荣耀背道而驰的。

然而,我比任何时候都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这次请假,不是一个莽撞行为的开始,而是我已经执行了两年的追梦行动的“高潮”。黎明前的黑暗已经到来,我必须为了理想心无旁骛地最后一搏。校内和校外狼狈兼顾的结果,可能是两头都抓瞎。

这次请假,并非完全脱离学校。我依旧会回校参加月考,只是暂别气氛紧张的课堂学习,在校外给自己安静的一隅。

做出请假决定前,我已经充分评估了最好和最坏的结果。

最好结果:在两场 SAT 中顺利考出高分,完成和递交“提前批”大学申请全套材料,圣诞节前收到 offer

最坏结果: SAT 考试失利,得再考;“提前批”申请失败,还需在第二年的1月上旬前完成和提交所有“正常批”的申请材料。如果“正常批”申请也获得“全聚德”(“全部被拒绝录取”的调侃),则需要读高四,再申请一年,或在高考前的三个月拼命补习,参加高考。

“你看,即使是最坏的结果其实也不是没书可读啊!”我乐呵呵地对自己说。

第一年申请失败怎么办?不怕,总结经验,第二年再战,我依旧有机会。必须回归高考怎么办?不怕,凭自己两年多扎实的学习基础,不吃不喝不睡三个月,我照样能冲进国内一流大学。

“拼了!”

通向理想的路几乎没有过坦途,而荆棘丛生的旅途往往能加速一个人的成熟。当成功后回首来时路,定有别样的成就感。既然选择了罕有人迹的升学独木桥,我就不该怕比别人多吃一点儿苦,我就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我就必须时刻对自己有信心。

哪怕所有人都和你唱反调,哪怕全世界都跟你作对,无论他们是好意还是坏心,只要你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制订好了正确的规划,就无须瞻前顾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自己的命运,是要靠自己拼出来的!

“十七岁的少年,上路吧!”

请假开始的那天,我背着一摞书走出教室,离开前和几个要好的哥们儿击掌拥抱。

“我会回来的。”

“李柘远,我们一直在这儿。你随时找我们,吃饭打球都有你的份儿。”

“别担心上课笔记,我们的就是你的,随便看!”

“李柘远,可别㞞。等着你胜利凯旋的那天!”

尖子生的“造反与证明自己”行动开始了……

其实,“造反”,在进高一的第一天就打响了。 uqIeHIDWh8/GXqZiGEVb1z4hTjw13dJX+fR5HhIdRKjLiwzNAxR+VBSOQIDgfK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