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认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做一名敢于冒险的人,努力去争取更好的,即使失败,也不违本心。

那是2006年7月,初三升高一的暑假,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复旦附中学生获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名校录取》。文中介绍了这所牛气哄哄的上海高中在当年有数十位学生收到了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他们选择越过高考和保送的独木桥,高中毕业前的几个月就提前解放,准备入读全球顶尖大学的本科。配图里,几位被采访的学生穿着别致洋气的西装校服,手捧录取信,在校门前自信坚定地微笑。

我突然像打了一针鸡血般,从夏日昏昏欲睡的状态中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在偶遇这篇新闻前的十五年里,我一直坚信北大、清华和港大是国内高中生毕业后能去的最牛所在。小学时便听说过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知道一个大姐姐敲开了哈佛本科的大门,但十岁的我竟愚钝地以为刘亦婷的“传奇”是不可复制的。我想当然地觉得,没有赴美交流的经历和美国名牌大学教授的推荐信,到美国读本科只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约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也许是受了姥爷这位老一辈名牌大学生的激励,我把“十八岁考上最棒的大学”定为人生中的第一个目标,并称之为“第一个十年计划”。我心中的“最棒大学”,也从未跳出过以下三所学校的范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我初中时开始在内地直接招生并给予奖学金的香港大学。而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却“只应在梦里”,是地球另一端的传说。

然而,一篇寥寥千字的报道,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十多年的信念。原来,在电影中看到的常春藤大学,竟没有那般遥不可及!

举一反三的习惯让我顺着这篇报道又找到了其他几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北京四中学生会主席获麻省理工全奖录取》《人大附中全才少女剑指耶鲁,中国大陆仅五人》……

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陶渊明偶入桃花源那般,我也进入了一个令自己肾上腺素激增的美丽新世界,乃至激动得双手冰凉,因为我知道自己要正式改写“第一个十年计划”的目标了。

这绝不是对大学排名的盲目崇拜。从书和电影里,以及从身为大学英文讲师的妈妈那儿,十五岁的我知道哈佛和耶鲁有比美国还长的历史,有一长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有酷似古堡的校园建筑,有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各路豪杰校友。我们中国人的北大、清华当然也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博雅未名湖畔和荷塘月色下的学生并不逊于哈佛、耶鲁的年轻人,但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和研究成果等方面,它们暂时与全球最棒的学校存在差距。

如果北京、上海的同龄人能考上世界名校本科,我也没有理由做不到。要实现人生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大概意味着我需要付出比北上广深的孩子更多的努力,因为我所在的城市和中学在信息资源与知名度上都无法与大城市相提并论。

我想当厦门的第一个吃螃蟹者。我想开创一项纪录:从南方小城“鲤鱼跳龙门”直升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十五岁的我已然明晰了未来三年的奋斗方向。我坚定地用钢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

LEO, you can do it

LEO ,你可以的。

时间来到了2022年,十五岁的小伙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如今,我不但是耶鲁校友,同时凭借着一份不错的大学成绩单和数年扎实的工作表现,于2019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归国后在文化产业辛勤耕耘,成为一名公司总裁。

多年前的这张“信念条”,也被我珍藏在存放着耶鲁录取信的文件夹中。它是我人生第一次“从0到1”式成功的见证。

初中班级合影,能一眼认出我吗?
我在后排右四 OIRWfoYekcMCqmL+K8k7EqQthZRTuEdJc2vTThosg2tFoAH1xqzqeUdjz62eFDw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