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多数是因长期低头工作、感受风寒、年老体虚等所致。常见颈肩及上肢疼痛麻木,或伴有眩晕,步行无力等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髓核脱水,纤维环弹力减退并变形。骨板变性、变薄,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而位移,钩椎关节增生及关节突等继发性改变,这些结构变化均可使颈椎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直接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亦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颈部外伤、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也能使颈椎间盘组织及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
颈椎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大致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常见,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神经根,并出现相应节段的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临床表现。其发生率仅次于颈型,多见于30~40岁者,一般有颈部外伤史,无明显外伤史而起病缓慢者多与长期低头或伏案工作有关。发病主要由颈椎体侧方骨质增生,尤其是钩椎骨刺伸入椎间孔内,使颈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其中以C6、C7神经根受累多见。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我国传统医学无对应的名称,相应描述散见于“痹证”“项强”“头痛”“颈筋急”“颈肩痛”“项痹病”等范畴。中医认为颈痹的发生常与伏案久坐、跌仆损伤、外邪侵袭或年迈体弱、肝肾不足等有关。本病病位在颈部筋骨,与督脉、手足太阳经、少阳经脉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是筋骨受损,经络气血阻滞不通。颈部感受风寒,气血闭阻;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肝血亏虚、肾精不足,筋骨失养,皆可使颈部经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