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诊断要点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妇女,偶有男性。大多数患者先天性乳头凹陷,并伴有白色带臭味的脂质样分泌物。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常发生红肿、疼痛,肿块化脓溃破后脓液中夹有粉刺样物质,形成瘘管,易反复发作,经久难愈。

(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1.乳腺超声检查 无创、简便、重复性好,为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及疗效随访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病灶处声像图可表现为不规则片状低回声,内见增强光点,如有多处低回声可互相连通。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以缩短本病的确诊时间。

2.乳腺钼靶检查 乳腺区致密阴影,密度不均,边界模糊,边缘轮廓不规则,肿块阴影与触诊大小相似。但是如果患者乳房肿块伴有明显胀痛,钼靶检查时挤压乳房,可能会导致肿块范围增大、疼痛加剧。因此,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并不推荐钼靶检查。

3.乳腺MRI检查 炎症期病灶多表现为节段性、片状不均匀,长T1信号稍长T2信号影,与腺体分界不清晰。脓肿期病灶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脓腔形成,脓肿壁呈环形强化。瘘管期病灶内脓肿破溃形成与皮肤表面相通的瘘管,增强扫描后表现为窦道壁强化而管腔不强化的短线样双管征。MRI检查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和软组织分辨力,对显示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和形态明显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可较为清晰地显示多灶性病变,提示病灶范围及深度。与乳腺癌鉴别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4.乳头溢液涂片检查 浆液性乳头溢液涂片中往往无细胞,或见少量的泡沫细胞和吞噬细胞,偶见腺上皮细胞。在脓血性和乳汁样溢液涂片中,可见到大量的白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腺上皮细胞可因炎症而呈形态上的改变,但无恶变表现。

5.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本病细针穿刺细胞涂片见多种细胞混杂存在,浆细胞较多见,约占细胞总数的20%,呈散在性分布,尚可有其他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等。腺上皮细胞分化良好,多密集成群。

6.病理检查 本病早期病理表现为导管扩张,扩张的导管多为相邻的3~4根,管腔增大(可>0.5 cm),内衬上皮细胞呈扁平形或消失,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及含有脂质的分泌物,有时因导管腔内含有钙化物质而在X线下显影,导管周围组织纤维化,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后期病变可见导管壁增厚、纤维化,导管周围出现小灶性脂肪坏死,周围有大量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其中以大量浆细胞为主。组织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并出现由多核异物巨细胞和类上皮细胞形成的结核样肉芽肿。但并不伴有干酪样坏死。

7.其他 部分患者可见血清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

二、鉴别诊断

(一)乳腺癌

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期的炎症表现要与炎性乳癌鉴别。炎性乳癌多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病变发展迅速,皮肤呈紫红色,无明显肿块可及,对侧乳房不久即被侵及,转移甚广,患者常于数月内死亡。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期还应与硬癌鉴别。后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大,肿块常与胸壁固定,一般无疼痛。X线检查显示其肿块影密度较高,边界相对清晰且有毛刺,范围常比临床扪及的肿块要小,并可见泥沙样钙化点。肿块一旦溃破则常流出血水,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创口流脓或脓血,有时可暂时愈合的特点不同。

(二)乳房结核

从出现肿块到化脓常需数月之久,脓出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多呈潜行性空腔。肿块溃破后形成的窦道,多位于乳房部,常与胸壁固定,一般不与乳头孔相通。患者可伴有午后低热、颧红、盗汗等症状,既往多有肺结核病史。

(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头溢液多呈血性及淡黄色液体,或在乳晕部触到绿豆大小的圆形肿块。但无乳头凹陷畸形,乳窍无粉刺样物排出,肿块不会化脓。 AJlOTdv7hvOckm/IPILYX4GrPK/BO9ji42gFyJnaPRkpltaM6b6cY6Y1x772Id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