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站起来”与“富起来”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历史事实。对于中国要进一步“强起来”,党的十九大制定了中国“强起来”的宏伟目标,与此同时,对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的强调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中具有首要的地位。“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绝不是一般的政治观点,也不是简单的政治口号。它有着与中国走向“强起来”相一致的政治寓意和政治内涵。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实现中国“强起来”的至关重要,除了必须牢记历史的经验和对现实的正确把握,还离不开正确的理论导向。这一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
以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为理论基础,对学生讲清楚实现中国“强起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起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核心任务。学生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必然,深刻认识实现中国“强起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必然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这一问题,甚至部分教师也不能深刻地把握这一问题。
中国要进一步“强起来”,必须继续坚持与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师要以正确的理论导向重点讲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更加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了其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起来”具有合法性;要使中国“强起来”就必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从严治党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起来”有了切实可靠的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那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时期更加突出和强调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呢?这是由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客观现实决定的。
第一,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国际上大国角力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我们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国人民必须更紧密地凝聚起来,而能够把全国人民更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团结奋斗的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九大报告制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奋斗目标。但这一奋斗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里的关键是要统筹各方面工作、协调各种利益、理顺重大关系,把党心、民心凝聚在一起。试问,在当今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什么力量能履行这样的职责、具有这样的力量呢?中国人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有血性、能团结战斗的民族才有未来和希望。一个民族的团结,是力量之源、胜利之本。中国人民过去吃“涣散”“一盘散沙”的亏还少吗?中国只是在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以后,才由涣散走向团结、由分裂走向统一、由懦弱走向刚强。当今中国确实更加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核心力量,把整个民族和国家团结在一起,凝聚在一起。
第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确保人民利益至上,如何确保人民主体地位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和迫切。一种政治力量,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视为历史的创造者,视为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才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当今中国,这种政治力量非中国共产党莫属。一个政党的阶级本性,就在于其代表性,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体现了其人民性。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人民”一词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得最多的词汇之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共出现203次。在报告开篇,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在报告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部分中,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民中心、人民主体、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人民当家作主以及民生改善保障等论断。有这样一个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党来领导,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提供持久的动力。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带领中国人民行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的领导力量,会面临新的重大风险和考验。承担着重大历史使命的政党只有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更新内部的政治生活气象,促使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好转,才有可能给自己的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显然,中国共产党具备这样的条件,也只有中国共产党具备这样的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向全党提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还就如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表现出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坚如磐石的决心,“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这些气吞山河、铿锵有力的语言,震撼人心。面对这样一个立誓要“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党,人民群众选择她、信任她,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处于领导地位的政党,只有审时度势,自觉地带领人民迎接和适应这一新的时代,按照新时代如何“强起来”的要求,及时地提出新的目标和方向,才有资格和可能带领人民群众奔向无限美好的明天。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新的历史方位建立在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一科学依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确实是从历史与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述,关于中国共产党必须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努力奋斗的承诺,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切关注和广泛拥护。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心里非常明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就意味着不仅可以满足“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而且还能满足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就意味着可以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建新的人的存在方式,跨入新的人类文明。因此,代表着历史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必然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共产党宣言》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深刻地阐述了为什么要成立无产阶级政党,以及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的未来。“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 无产阶级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从而自身也成了一种“最强大的生产力”。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身处“社会的最下层”,对于它来说,没有什么必须保留的东西,只有摧毁保护私有财产的一切,并实现全社会所有,才能翻身解放。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它担负着充当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并建设一个新社会的历史使命。那么,它究竟如何才能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其伟大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独立的革命政党,即共产党。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力量,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他们这样说道:“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
《共产党宣言》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回答说,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 。这就是说,共产党的性质完全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无产阶级谋利益,除了忠实地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之外,共产党没有自身的什么“特殊的利益”。共产党倘若在无产阶级利益之外还有自身的什么“私利”,那么它的性质就改变了,就不是什么无产阶级政党了。而无产阶级的利益又是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高度一致的,从而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是这样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总结共产党人的主要特征的:“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这就是说,共产党是这样一个组织:它以最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实际行动投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它最透彻地了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具有怎样的条件才能形成,其实际进程如何,最终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忠实地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他们谋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是由这一宗旨决定的,今天其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也是由这一宗旨决定的。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起来”的“合法性”主要源自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为世人所瞩目的成就,之所以在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来在国内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关键在于他对执政的“合法性”在于“执政为民”这一点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卓有成效地付之于实践。他提出了“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鲜明又简洁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根基所在。他所说的“人心向背”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整体性、实践上的整体性、历史上的整体性,而且在内容上具有民生和民主的具体内涵,也就是说这个“人心”既包括反腐败的大快人心,也包括促进民生的大获人心,是大快人心的反腐败和大获人心的促民生的有机统一。他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提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他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讲话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重大的责任,而“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更是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论述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此,列宁有一段著名的话:“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只有把不按照生产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区分的大多数同在生产的社会结构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集团对立时,才可以把群众和阶级对立起来;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 列宁的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
对于群众与阶级,对于群众、阶级与政党的关系容易理解,关键在于要理解群众、阶级、政党与领袖的关系。人民群众、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伟大的历史使命,不仅需要有自己的政党,而且还得有自己的领袖。对政党的需要和对领袖的需要是完全一致的。人民群众、无产阶级如果没有自己的政党,就好像要到达美好的彼岸,却缺少航船;而人民群众、无产阶级倘若没有自己的领袖,就好比即使有了到达彼岸的航船却缺少驾驭航船的舵手。这就是说,人民群众、无产阶级之所以需要“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袖,正是因为在奔向美好彼岸的航程中,需要有舵手驾驭航船,乘风破浪,驶向胜利。对于领袖的不可或缺的作用,马克思这样说道:“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列宁则说得更加直截了当:“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人民群众、无产阶级的领袖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关键在于他们一方面没有特殊的个人利益,体现着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他们既是革命家又是思想家,既能从理论上解决极其复杂的问题,又能领导党、阶级、人民群众进行实际斗争,他们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对领袖人物的充分肯定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学说基础之上的。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不断批判英雄史观,从而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创造历史的自觉的主人,这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的任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不但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毛泽东对群众史观有过一个经典表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前提下,同时又承认个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甚至重大的影响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人的活动所构成的,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留下一点痕迹,总要产生一些影响。历史人物作为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则在历史上打上了自己深深的印记。特别是无产阶级的领袖,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实践赋予他们以其他一切历史人物不可同日而语的伟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对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辩证认识,引出了其对领袖与群众相互关系的辩证分析。一方面,必须认识领袖的巨大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群众给予的,而且领袖的作用总是通过群众的实践体现出来的,倘若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不管领袖的思想如何正确,都不可能付诸现实,从而领袖必须依靠群众;另一方面,也得承认群众确实需要领袖,如果没有领袖,群众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没有领袖的引领和组织,群众再美好的愿望都会成为泡影。当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明白了不仅要有自己的政党,而且也应有自己的领袖这一点后,他们就会自觉地维护和拥戴自己的领袖。从这一意义上说,对人民的领袖的维护就是对党的利益、阶级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的维护。维护和拥戴自己的领袖,这是出于阶级的自觉,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维护自己的领袖,实际上就是维护领袖的权威。把维护领袖的权威理解成搞独裁是片面的。恩格斯反对独裁,但他同时又批判那种所谓“反权威主义”的论调。他说道:“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 他还这样严厉地批判了反权威主义者:“总之,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是反权威主义者自己不知所云,如果是这样,那他们只是在散布糊涂观念;或者他们是知道的,如果是这样,那他们就背叛了无产阶级运动。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都只是为反动派效劳。”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认为只有维护领袖的权威才能增强党的战斗力,确保党的事业的发展,这一理论被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现实所确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强起来”的征途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是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的不断增强同步的。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是中国走向“强起来”的政治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对维护权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四个意识”中,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基础性的、本质性的,是对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检验和评判。在走向“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干部精英特别是党的领袖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人们,尤其是共产党员,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地维护党中央权威。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主要有两个部分:其一阐述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与宗旨;其二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如何进行自身的建设。前者在当今中国的意义是可以以此为依据,来说明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强起来”;后者在当今中国的意义则在于中国共产党可在其指引下进行自身的建设,使中共真正能够承担起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强起来”这一历史使命。当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说清楚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的阐述,在当今中国要实现“强起来”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点以后,接下来需要论述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能不能承担起这一使命,即中共有没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强起来”?这完全取决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
如果中国共产党能够全面从严治党,致力于自身的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人民衷心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那么,中国共产党就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如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那样,率领中国人民进一步走向“强起来”。如何进行自身的建设?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下进行自己的建设?毫无疑问,指导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确切地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在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在这里再次充分地显示出来。马克思主义包含着系统的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开展自身建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定无产阶级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政党,并系统地回答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不仅创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使俄共(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而且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的新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建党学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毛泽东建党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长期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同时,以更为完备的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十分丰富,既包括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和策略原则,又内含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
为了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和纯洁性,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必须明确党纲,树立旗帜,一切加入无产阶级政党的人,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党的科学纲领,而且绝不可以把党的最终目的变为空洞的口号,而是应当把实现最终目的的斗争和当前条件下所需要的政治行动密切结合起来。二是特别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斗争,必须澄清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以提高党的理论水平,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这“是任何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内都根本不容讨论的问题。在党内讨论这些问题,就意味着对整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提出怀疑” 。三是特别强调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确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四是特别强调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权威与作用,认为民主制与加强党的领导和权威并不矛盾,维护党的领导和权威是党的纲领和决议得以贯彻执行的保证。五是特别强调坚持党的团结统一,尤其要注意党的中央领导集团的稳定与团结,防止产生分裂的危险。六是特别强调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尤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坚决杜绝“人民的公仆”变为“人民的主人”,认为共产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 。七是特别强调严格党内监督,通过健全批评和自我批评来促使党的领导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八是特别强调要不断纯洁党的队伍,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一旦成为执政党,一些投机分子、坏分子就会“改头换面”寻找机会混进执政党,在这种情况下,全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以健康的强有力的先进阶级作为依靠的执政党,要善于清洗自己的队伍” 。所有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基本原则都成了中国共产党进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为如何“坚定不移地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出了全面的部署。纵观党的十九大为全面从严治党所提出的新要求和作出的新部署,不难看出,其中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和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建设也达到了新的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进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视为伟大的社会革命,又把全面从严治党视为确保这一社会革命得以成功的“自我革命”。有人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就怀疑中国共产党究竟还有没有能力进行自我纠错、自我净化,从而怀疑中国共产党还有没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进一步走向“强起来”。回避错误是一个政党虚弱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更应该敢于直面自身错误,而中国共产党实际上光明磊落地面对了自己的历史错误,包括面对今天党内出现的种种腐败现象。政党是为着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建立的组织,就其本意说当然不希望犯错误,或者说错误越小越好,没有错误就意味着能够较为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古往今来,政党或者团体、组织、政治人物,完全不犯错误几无可能,马克思主义政党也不例外。基本的历史事实是,中国共产党尽管犯过错误,但其是具有纠错能力的政党,能够把握住纠错的时机,转危为安。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拥有能够纠错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又拥有民主集中制的纠错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也暴露出了腐败问题之严重是触目惊心的,但本质上这场反腐败斗争仍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纠错。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反腐败斗争,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的人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有判断能力的中国人应该认识到,只有在早已轻装上阵、目标清晰、坚毅无比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真正进一步走向“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