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要出人头地只能以制度平台为起点

不妨帮张居正分析一下,他这个寒门之后要改变命运、出人头地,该怎么办。

我看,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造反!大明国的缔造者、伟大领袖朱皇帝他老人家,一个乞丐,靠枪杆子打出了政权,到现在还福延子孙呢!他老人家的做法在当时显然不合法,可是创造了历史合法性。靠这个,子子孙孙都可以合法坐江山。

可是,造反不是什么时候说干就可以干的,至少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不和这样的条件。而张居正生活的时代号称太平盛世,偶尔有点儿群体性事件也是屡起屡扑,星星之火难以燎原啊!坐江山的从维护长治久安的角度去考虑,得有合法的管道,让底层中有志于出人头地的才俊能够有改变命运、爬到上层的机会。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条路:用国家提供的制度平台。

一个正常的国家都会为有志于出人头地的底层民众提供合法的制度平台。比如现代宪政体制下,通过竞选,木匠卡特也好,移民的后代、黑人奥巴马也罢,都能够当上美国总统。竞选,就是宪政体制下有志于从政者的一个制度平台。

张居正生活的时代,国家提供的制度平台就是考试。学而优则仕,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寒门子弟要做官,非经过考试不可。既不能花钱买文凭,考试也很难作弊。大体来说,通过考试取得做官资格是相对公平的,要靠自己的本事,歪门邪道基本上是走不通的。

科举考试三年一次,平均每个省录取的名额是15名——当然不是按照省份平均的,长三角地区名额最多;其次是张居正所在的湖广省,就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两个省,名额也就是几十号人的样子;有的省如贵州,还不到一个名额。可以想象,竞争何等激烈!

在张居正那个时代,过了考棚,一个人一个狗窝大小的格子间,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夜里只能蜷曲着勉强躺下睡一会儿,仅考举人的省内统考——乡试,也叫秋闱,就要一次连考三场,耗时九天!真是“三场辛苦磨成鬼”啊!

所以,作为家庭乃至家族培养对象而苦读圣贤书的少年郎,多多少少都会在某个时期产生逃避情绪。像王世贞那样的干部子弟,小小年纪对苦读不甚了了的四书五经就有些受不了,可能还听说过进考场所要经历的折磨,就总想逃避,不想参加科举了。他爹真是急坏了,赶紧请了几个有名的大师级的科举前辈做家教,一边严厉督促,一边恶补教科书,才算跟上了。

即使是张居正,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愿望够强烈了吧?可是也有那么一段时间,不知是有点儿扛不住了还是别的原因,反正忍不住想看点闲书,也可能是青春萌动,有些坐卧不安吧,反正他自己后来讲他有一段时间没有专心致志,有些分心。好在他的控制力不错,后来积极改正,回到了应试的轨道上来,才没有从平台上掉下去。

政府倒是没有逼着谁非要去考试不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呀!当然,政府对参加科举考试是鼓励的,只要考进了公立学校,政府就按月发补贴了;考上举人,就具有了国家干部的身份,不参加进士考试或者考不上的,政府也给分配工作;举人到首都参加考进士的全国统考,路费政府也给包了。

从后人的角度看,科举制度不管有多少问题,但还是公平的。当时就有“至公如权衡”之说,意思是说就像老百姓用秤去称东西一样,有几斤就是几斤,有几两就是几两。

可以这样说,国家提供的制度平台是公平的,能不能通过这个平台上台阶,那就全看自己的了。 9IL1Z3EXxIKGt8CWgZEmx9GE2rZWU61HyXExZiZVb62DuDeGhv0M3EM/ScpKgIX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