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为组织培养对象更要善于表现

人治官场,具有决定权的领导信任你、栽培你,就预示着你的仕途官运将迈上康庄大道。但是,争取让组织上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得靠自己努力;在培养过程中,同样也有个人努力的问题。

不妨看看徐阶是怎样培养张居正的,在培养过程中,张居正又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组织上的培养的。

严嵩倒台后的第二年,张居正就又一次升职了:右春坊右谕德。这个职位也是翰林官升转的一个台阶,依然属于虚衔。但是这个虚衔里有一个字,很重要,就是“谕”字。它预示着具有这个虚衔就具有了教育接班人——太子的资格了。所以,张居正很快就接到了新的任命:裕王府侍读学士。说白了,就是去当裕王的老师。

裕王是谁?嘉靖皇帝活着的儿子中的长子。换言之,是大家已经“默认”的接班人啊!当接班人的老师,预示着什么,大家都知道。

那么,轮得上张居正去当接班人的老师吗?或者说,张居正的这个任命,正常吗?

不正常。接班人的老师,不是随便可以当的,至少学问比较渊博吧?另一方面,有资格当接班人老师的,也就是说,学问比较渊博的翰林官也大有人在。这两方面,张居正都不占优势。

徐阶是比较注意形象的一个人。

他执政后就提出三个口号,或者说贴出一条标语,作为其执政信条,是这样说的:“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其中,用舍刑赏还公论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各级干部,他当首相,提拔任用干部要听从公论。用谁不用谁,要大家认可才行。

倘若照此施政信条,这样提拔任用自己的学生张居正,徐阶不怕别人议论吗?或者说,大家认可吗?况且,徐阶的执政信条中还有“以威福还主上”这一条,意思是说,予人恩威都是皇帝的权力,应该由皇帝行使,他这个首相没有这个资格。那徐阶要加恩张居正,皇帝那里能通过吗?

什么叫培养干部?什么叫栽培人?依我看,冠冕堂皇的话都是形式上的说辞,实质就是:培养干部,就是要采取措施让这个干部在提拔的时候方方面面都说不出什么能够摆在桌面上的反对理由!

徐阶早就设计好了,做好了相关铺垫。

徐阶在张居正当司业不久,就抽调他参与高拱担任总校官的《永乐大典》的修校工作,担任分校官。

这是要张居正出政绩,培植在干部中的资望。

我中华自唐宋以来,一流的政治家又必是一流的文人。换言之,做不了一流文人,就难以成为一流的政治家。但是要做一流的文人,张居正没有这个优势,靠他自己努力,拿出吃奶的力气,也超不过王世贞吧?但是有组织培养,情形就不同了。将来一说,张居正做过《永乐大典》分校官,干得很不错。理直气壮,掷地有声啊!

虽然,张居正对纯文字工作不那么感兴趣,巴不得现在就当国执政,负起治理国家的责任。可是他的身份就是御用文人,为培植资望,参加国家重大文化项目就是“镀金”的意思,所以徐阶这样的安排,张居正还是很高兴的,何况是在好朋友高拱领导下工作,又长了不少学问、增了许多见识。

仅此是不够的。毕竟干部的升迁,决定性因素并不在“群众”而在领导,让领导了解张居正,才是关键。

为了让张居正有机会获得最高领导的赏识,徐阶又给张居正安排了一项“光荣”任务:修撰《承天大志》。

这是一项政治任务,背景有点儿复杂。嘉靖皇帝本来没有当皇帝的资格,但是他的堂兄正德皇帝没有儿子,而正德又是嘉靖皇帝的伯父弘治皇帝唯一的儿子。正德以三十出头暴卒,继承人方面出了问题。血缘最近的一支就追溯到分封在湖北钟祥的兴献王那里了,于是,才有了嘉靖皇帝。按照常理,嘉靖皇帝就算是过继给了伯父弘治皇帝,从而取得了继承皇位的合法资格。可是嘉靖皇帝上台后,偏偏要求把他已经死去的亲爹追封为睿宗皇帝,列入皇帝序列,并且不承认他的过继身份,坚持只能称弘治皇帝为伯父,称弘治的皇后为伯母。仿佛嘉靖皇帝是从他那做梦也没有想过当皇帝的死爹那里继承的皇位,和弘治、正德都没有什么关系。

这当然不符合规矩了,当时中央的高级领导干部差不多都起而反对、抗争。嘉靖皇帝铁腕镇压,杀的杀、关的关、流放的流放,实在很血腥。

这件事的实质是嘉靖皇帝要立威,不允许大权旁落,结果闹得整个中央天翻地覆。经过10多年的折腾,一切都按照嘉靖皇帝的意志办了,过去的老干部也基本上被淘汰下去了,嘉靖皇帝才松了口气。但是,他自己心里似乎也明白,其实这件事没有完,人心不服,随时可能会翻案。现在,嘉靖皇帝已经在位40多年了,他自己也已经老病交加,迫切需要对这件事有个定调,修成正史,以垂后世。

也就是说,修撰《承天大志》,其实就是按照嘉靖皇帝的意思,肆意编造历史,同时确立嘉靖皇帝的地位,为他歌功颂德。

徐阶安排张居正做,就是要他在领导那里挂上号,以后提拔就好办了。

张居正欣然接受,很是投入。不就是说假话吗?不就是歌功颂德吗?不难。吹捧严嵩甚至严世蕃的文字张居正做过,歌颂嘉靖皇帝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惟我皇上……践祚之初,首命廷臣议举尊崇之礼,而当时议者率牵章缝之謏见,执叔季之陋议,纷纭靡定,时廑睿思,亲赐折衷,然后观其会通,协于礼义。鸿号之称定,则一本之义昭;宗祀之礼成,则严父之教显……省巡之政举,则《时迈》之颂兴……爱敬通于神明,德教刑于四海。

这段文字,已经完全站在嘉靖皇帝的立场上,将当年的累累血污有意淹没在另作特别解释的宗法礼仪之中,为当年的暴行做了全面的辩护。嘉靖皇帝的父亲,死时仅仅是一个藩王,在张居正的笔下,“我献皇帝……迈于文王”!就是说,他不仅是皇帝,而且是比周文王还要好的皇帝;他的妃子、嘉靖皇帝的生母,在张居正笔下的“章圣皇太后”,也不简单,“于太姒徽音有加美焉”!超过周文王的王后啦!而嘉靖皇帝本人,在张居正的笔下,则是“开太平盛世,虽唐宗宋祖所不及”的“今之尧舜”!

张居正真的认为嘉靖皇帝是“英明领袖”吗?当然不是。在他的心目中,嘉靖皇帝就是一个暴君加昏君。他的这个真实想法,不久我们就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文件了解到。现在,他当然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而是很自然地把那套歌功颂德的功夫全用上了。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政治任务嘛!要圆满完成任务,不如此不行啊!人治官场,说违心话做违心事是很正常的。口呼万岁而盼其速死,口称英明而厌其浑蛋,也是常有的情形。

这就是中国特色了。有学者说,在大多数国家都是讲真话比较容易,既不需要勇气,也不需要牺牲。而讲假话则需要很大勇气,因为你骗人要承担后果,搞不好就要身败名裂。可我们正好相反,讲假话很容易,张口就来,天天讲月月讲,脸不红心不跳;而讲真话需要极大勇气,甚至需要冒坐牢的风险。

权力的恣意横行,必然带来这样的结果。对打压的恐惧和利益的诱惑,使官场中人对说假话习以为常。

这种情形下,想得到领导的青睐,说简单也简单,你只要能够昧良心,就有办法。

张居正就有这样的办法。他思考比较缜密,想得很周到。仅仅圆满完成任务,也就是完成规定动作,可能给领导的印象也就一般化了,于是,他又搞了一个自选动作:写了一篇《重修承天大志纪赞》,专门歌颂这项光荣、伟大“工程”!

这样一来,张居正就给嘉靖皇帝留下了好印象,“以文字受知于”嘉靖皇帝,这就为以后进一步的提拔做好了铺垫。

这是张居正的高明之处。自己创造条件,让想提拔他的人别太为难,事情就好办多了。不像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靠山,坐等提拔就行了,甚至狗仗人势、目中无人,激起众怒,结果混得声名狼藉的,给他的靠山抹黑不少。

果然,当张居正受命修撰《承天大志》,又作《重修承天大志纪赞》时,广大干部中已经在流传这样的话:“张居正将大用矣!”

所以,尽管张居正从资历、资格上说,正常情况下是轮不到他当接班人的老师的,可是,他还是很顺利地就当上了,这已经是他回到首都上班的3年时间里的第3次提拔了。

显然,在徐阶的设计中,让张居正当接班人的老师是第一目标。有了这个身份才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储相”了。

当然,这中间还有许多台阶要迈。但是有领导培养,提拔的事几乎是水到渠成。所以,不久张居正又一次升职了。

从级别上说,张居正还属于低级干部。他再升一级才可以升到五品,算进入中级干部的行列了。在中央机关里,属于五品的职位不少,徐阶为了给张居正做铺垫,选择了非常重要的职位:翰林院的“一把手”。

翰林院的“一把手”是五品,级别上与各部的司长、副司长差不多,只算是中层干部。但是,翰林院的“一把手”和各部的司长副司长却大不同,除了部长们以外,一些三品、二品的干部也巴望着这个级别只有五品的职位呢!徐阶却提拔张居正担任了。

这个职位,按说,是不应该轮到张居正来做的。翰林院的一把手,不用说自是由德高望重、学问渊博者充任的。这方面,张居正有很大的差距,这不是他的优势。但是,研究干部任免的时候,或者宣布任命的时候,一说张居正参与重大文化工程——《永乐大典》的修订,完成重大政治任务——《承天大志》的修撰,现在又是接班人的老师,领导免不得点头认可,“群众”也无话可说。

这就是培养啊!组织培养就是不一样啊!

当然,人家张居正也争气,自己多努力啊,只要领导提供一个平台,就能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不同寻常来,组织上能不用这样的干部吗?

翰林官最重五品。只要升到五品,算是摆脱了翰林官升迁路线图,仿佛鱼儿游入大海,仕途一片宽广。也可以这样理解:凡是能够升到五品的翰林官,晋身高级干部行列,就基本上不成问题了。

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或许不出五六年,张居正就有可能实现入阁拜相的梦想了。

但是,情况在不断变化。

张居正刚刚走上翰林院“一把手”岗位不久,连续发生了一些事,把张居正正常升迁的轨迹打乱了。 7HNYDC608i03aVRbL7Ed8SjJauS+TQQPZyky7Qfle8guiDOI0bPLMfC80ZMiJJZ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